中国因疫情实行隔离后,民众的健康意识急涨,一些消费者可能优先考虑购买高档健身器材,而非传统奢侈品。至少短期内是这样。
在3月底的收益报告中,Lululemon和Nike对其在中国市场的前景都非常乐观。
随着关店潮遍及中国各地,中国区的收入有所下降,但两家公司的线上销售额都在增加,弥补了这些损失。
Lululemon首席执行官Calvin McDonald表示,中国的电子商务在第四季度增长了70%。
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人们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必然减少外出运动,这将对我国运动鞋服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但考虑到在疫情彻底控制之后,人们运动消费潜力得以释放,结合疫情时期人们锻炼身体意识的培养、近年来体育政策的出台、运动健身风起以及消费升级等因素,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仍保持增长,增速减缓,市场规模将超500亿美元。
行业背景:政策、健身风、消费升级多方因素利好运动鞋服市场发展
体育政策频繁出台,全民运动健身势在必行
体育运动项目除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徒步、路跑、骑行、棋牌、台球、钓鱼、体育舞蹈、广场舞等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项目外,也包括具有特殊场地要求的项目如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等。
近年来我国频繁推出各类体育健身相关政策以促进全民运动健身。
众多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参与运动的人数持续上升,全民健身在中国形成了一股潮流。
运动健身风兴起,相关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国内运动健身风兴起,众多体育赛事的兴办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参与。近年来全民健身运动进入新的高潮。
以马拉松赛事为例,2018年,中国田径协会官方发布的《2018年中国马拉松年度主报告》中显示,2018年,800人以上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共1581场,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339场,全国马拉松累计参赛人次583万,有285个地级市举办马拉松比赛。
随着赛事数量增加,参与马拉松的人数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2020年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将达1200亿元,800人以上规模的全国马拉松赛事场次有望达到1900场,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将达350场,各类路跑赛事参赛人数将超1000万人次。
在其他运动方面,运动人数也在逐步增长。根据腾讯体育数据显示,中国核心篮球人口达到1.4亿人,泛篮球迷达到4.8亿人。健身人数达1090万人,同比增长超32%,2014年来持续提速增长。
在马拉松跑者的年均消费结构中,装备消费占据重要位置。
随着参与运动的人数的增长,我国已逐渐成为体育消费大国,相关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我国政府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计划、参与运动人数逐年增长的大背景之下,运动鞋服产业作为体育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发展机遇凸显。
城镇化推进,消费升级为运动鞋服行业再添增长动力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稳步推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约为61%,美国约为81%,英国82%,日本93%,我国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预计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比例将达到70%以上。
城镇化率的推高利好消费升级,我国人均运动鞋服消费将随之增加。
行业规模:我国运动鞋服市场体量庞大,行业景气度高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现代化运动鞋服产业链。
大体上看,产业链上游包括各种运动鞋服的原辅料生产商;中游是相应的品牌商和制造商,如Nike、Adidas、李宁、安踏、特步、申洲国际等;下游是各类的经销商、零售商,如滔博、宝胜等。
我国运动鞋服市场体量大,近年来维持高速增长。
但是在疫情彻底控制之后,人们运动消费潜力得以释放,万联证券分析师认为,结合疫情时期人们锻炼身体意识的培养、近年来体育政策的出台、运动健身风起以及消费升级等因素,未来运动鞋服行业仍将保持较高速的增长。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运动鞋服消费额虽处于低位但增速高,未来至少有5 倍增长空间。
对标发达国家,我国的人均运动鞋服消费额处于低位,万联证券分析师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我国运动健身热潮的不断发酵,我国人均运动鞋服消费额至少有5 倍的增长空间。
我国运动鞋服行业集中度高,资源不断往头部靠拢
中国运动鞋服行业集中度高,头部公司占据市场份额多
我国运动鞋服市场份额集中在少数大型企业如耐克,阿迪达斯、安踏等行业巨头手中。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资源向头部企业靠拢,行业未来将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蛋糕”吸引众多企业前来“瓜分”,市占率最高的三家公司分别为耐克、阿迪达斯和安踏。
各大企业“逐鹿中原”,纷纷抢占各大赛事资源
目前在国内运动鞋服市场大致形成了四个梯队。
耐克和阿迪达斯位于第一梯队,其庞大的市场份额,高额营收和净利润使得其龙头位置暂时无人能撼动。
安踏作为本土品牌的龙头位于第二梯队。凭借本土品牌优势,掌握国内顶级赛事资源,这几年安踏营收一直稳步上升,有望冲击第一梯队。特步和361 度则位于第四梯队。
本土品牌企业不仅面临国外品牌的竞争,也要面对国内品牌之间的激烈竞争。
体育赛事资源是品牌推广、提高知名度和推销产品的重要资源。
目前来看,安踏和李宁掌握了国内顶级赛事资源。
在研发支出方面,各个公司每年的研发费用呈现上升趋势,以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争取占领运动科技制高点。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国潮、科技、电商并驾齐驱
时装周、联名系列打造国潮,国产品牌受欢迎程度持续提升
纽约时装周李宁艺惊全场,国潮之风逐渐兴起。
2018 年 2 月 7 日上午,运动品牌李宁以“悟道”为主题,带着自家的鞋服产品,出现在了纽约时装周 2018 秋冬秀场。
天眼查数据显示,李宁公司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体操王子"李宁先生在1990年创立的体育用品公司。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李宁公司已逐步成为代表中国的、国际领先的运动品牌公司。
李宁在时装周的走秀一落幕,瞬间引爆社交媒体,天猫中国日秀场同款1000多双鞋子,上线 1 分钟就售光,李宁的天猫旗舰店更是迎来客流高峰,走秀款的销售额占据了秀后当日运动行业的前三。
2019 年,中国李宁携 2019 秋冬系列产品再次亮相纽约时装周。
整个走秀产品分为三大系列,分别是探索者系列,城市漫游者系列和徒步者系列。
三个系列既有机融合共同打造出了全新秋冬系列,每个系列又可独立成章,各有特色。
尤其是徒步者系列,运用众多中国元素,将中国的大好河山以水墨画的形式呈现在衣服上,令人惊艳。
李宁登陆时装周之后,太平鸟、森马、波司登等一系列服装品牌相继跟随其后。安踏也推出相应的国潮系列。
这些国潮品牌,既满足了人们对时尚的追求和个性的张扬,又凸显了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的回归,这和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偏好不谋而合。
《2018 年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好感度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从 2016 年到 2018 年,受访者对国产品牌的总体印象有所提升。
与此同时,从2016 年到 2018 年,受访者对国产品牌的接受度有所提升。
相比较于美潮和日潮,国潮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家、社会、个人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国潮”将成为本土运动鞋服品牌冲破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方向。
科技赋能运动鞋服,内外资品牌争先推出黑科技产品
科技高点成兵家必争之地。如果说“国潮”赋予了运动鞋服超高颜值,那科技则是其内在品质的硬核支撑。
Boost 堪称如今阿迪达斯最强黑科技,为阿迪达斯稳坐世界运动鞋服龙头宝座立下汗马功劳。
凭借boost 颗粒密度小重量轻,高回弹性,高耐磨性、高耐折性,低温性能好等一系列特点,以boost 颗粒为底的运动鞋一上市就遭到哄抢。
运动鞋服巨头Nike 的 Zoom air 缓震科技同样令人惊艳。
国内品牌在科技方面奋起直追。随着国内品牌对运动科技的重视,以及大量的研发投入,国内品牌也拥有了许多令消费者青睐的运动“黑科技”。
尽管这种高科技运动鞋的受众还比较少,经典鞋类产品成型需要长时间的打磨。
网购消费持续增长,电商渠道重要性日益显现
我国网购消费持续增长。随着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变化,网上购物以其优惠,方便,快捷等特点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
加之80后、90后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高,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人们购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电商渠道的重要性日渐显现,已成为了各大运动鞋服企业未来布局的重要方向。
各大品牌纷纷布局线上渠道。近年来运动鞋服市场的电商渗透率逐年上升。
投资建议
近年来,我国政策多次鼓励支持引导体育相关产业发展,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我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庞大且增速高,但目前人均消费额处于低位,预计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我国运动健身热潮的不断发酵,未来提升空间广阔。
建议关注受疫情影响而超跌的优质运动鞋服龙头企业。
风险提示
疫情复燃风险、经济下行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存货跌价风险。
探路者表示:
“此次疫情过后,全民健康意识会进一步强化。
目前国内户外用品行业仍处于行业成长初期阶段,对比欧美发达国家,国内户外总体市场份额及人均户外消费提升的潜在空间巨大,在疫情结束后,行业有望逐步进入新一轮的健康、稳定增长期。”
国泰君安纺服行业首席分析师郝帅表示:
“面对疫情的影响,体育服装行业主要需要三个方面的扶持:
一是开展居家运动倡导,刺激运动服饰需求;
二是做好疫情过后消费者加大运动的准备,加大体育基础设施投资;
三是以冬奥会、冬运会为契机,推广各细分领域赛事。
目前政策已经给予体育行业很多的支持,未来这些类似政策的继续推出,对于体育企业将形成较大的利好。”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