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最大的出行市场中国,无人驾驶的故事正掀开新的篇章。
6月23日,滴滴对外宣布计划在2030年向市场投入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同日,高德打车宣布与自动驾驶出行企业文远知行达成合作,正式上线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而在无人驾驶领域投入重金的百度,则早在两个月前便在长沙等地启动Apollo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从实际的体验来看,Robotaxi与真正的无人驾驶仍然相去甚远,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每一辆Robotaxi上还配备了一位安全员、一位领航员,而且车辆的行驶轨迹只能固定在提前设定好的站点。尽管如此,Robotaxi的出现还是为无人驾驶技术的未来发展,打开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
无论是对于资本市场还是普通的用户而言,这都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新故事。2020年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中国获得融资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数量却高达30多家,融资金额达到数百亿元。从报道来看,各地市民对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的热情也十分高涨。
尽管中国没有出现特斯拉这样的在自动驾驶技术上领先的汽车厂商,但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之路上,中国似乎将要走在世界的前面。
无人驾驶的故事为何在中国如此受欢迎?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曾在其著作中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的主宰,在于人类能够创造并且相信某些“虚构的故事”。宗教、国家、公司、金钱,这些虚构的故事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在自然界中,只有人类具备这样的想象力。
这个观点虽然存在争议但也不无道理。今天发生的事情,放在几百年前哪一个不是“虚构的故事”?宇宙飞船、人工智能、人造器官,人们相信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并且最终一步步将这些故事变成了现实。方兴未艾的无人驾驶技术也是如此。
中国的科技公司似乎格外相信无人驾驶时代会很快到来。若非如此,百度也不会在无人驾驶领域不计成本的投入,与大洋彼岸的谷歌展开一场技术竞赛。另外两大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也一直在通过与上汽集团、吉利、比亚迪等汽车厂商合作的方式,积极研发各自的无人驾驶汽车。
擅长讲故事的互联网巨头们,用了很短的时间让中国的老百姓相信,无人驾驶汽车很快就会遍布城市街头,成为主流的交通工具。因此,中国人对于无人驾驶技术的兴趣也格外高涨。
福特公司曾就人们是不是真的对自动驾驶技术感兴趣这个问题,做过一份全球性的调研。结果显示,78%的中国受访者乐于接受未来坐在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中,在美国这个数字是40%,最低的英国只有30%。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福特公司给出了自己的分析:中国恶劣的交通状况让人们不愿意亲自驾驶,人们相信自动驾驶汽车不仅能够提供便利还能够提高出行的安全性。
这个分析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的汽车产业较之欧美国家起步较晚,大规模的汽车消费热潮也是近些年才有的事,这导致中国不像美国、英国等国家那样拥有浓厚的汽车文化。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汽车是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因此人们更加看重品牌,至于驾驶乐趣反而是件无关紧要的事。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无人驾驶汽车之所以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欢迎,并非因为汽车本身带来的出行体验的改善,更多的是因为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定位更高、售价相对传统汽车也更高,因而也更能够体现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另外,过去十年中国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的飞速进步,一方面让中国人体验到了技术进步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也让部分中国人陷入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人们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热情,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技术的信任。而事实上,无人驾驶技术还远远不够成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5G技术的商用,让无人驾驶技术迎来了关键的发展节点。而中国在5G技术上的领先,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技术的崇拜,出于对中国企业在技术上的全球领先而产生的自豪感,让一部分人游走在技术沙文主义的边缘。
中国人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热情里掺杂了太多复杂且微妙的心理,人们相信互联网企业口中的故事,并不是单纯地相信故事本身,而是相信中国在技术领域仍然具备较大的发展惯性,相信自己即将迎来一个更具科技含量、更加便利的未来。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