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今日之处境有目共睹,一方面要面对手机出货量大幅下滑的事实,另一方面因为这个事实又难免被再次置于舆论的拷问台上。这是小米也是雷军最头疼的问题。雷总在去年的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近乎讨饶地“求别黑”,这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
不过雷军的这番恳切之词起到的作用似乎并不大。IDC的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报告一发布,媒体紧接着就把销量大幅下滑36%的小米拎出来当做反面样板分析。这不奇怪,不看好小米的从来都是同一拨人,现在不看好小米的从一开始就不看好,一如既往地不看好有时候只是为了证明当初自己的判断和观点正确罢了。
在我看来真正让雷军头疼的不是“被黑”,而是想不通为什么“被黑”。除了企业自己作死,很少有哪家企业被黑死,所以“被黑”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问题在于,我踏踏实实“做让每个人都买得起的科技产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货”的复兴,为什么还有人对我说三道四?这个问题小米和米粉都想不通。
原因当然不只是因为“树大招风”,因为还有很多比小米还大的树不招风,这个逻辑无论如何也讲不通。实际上小米今天尝到的苦果子从雷军抛出“风口论”那一刻就种下了。“风口”是典型的机会主义,小米也的确因为抓住了互联网渠道这个机会迅速崛起。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
舆论场上的失败往往取决于当初成功的方式。靠抓住某个机会一夜暴富者,这样的角色放在哪里也不讨喜。这个世界上机会本来就不多,抓住机会的对于错失机会的人来说,不只意味着命运的分叉,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智商优越的炫耀。“我们正好赶上了这个潮流”相比在人前宣称“我们敏锐地抓住了这次机会”要显得更为低调和谦逊。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全世界的文化都不喜欢凭借一个机会一朝成名者,相比之下人们更加喜欢那些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甚至头脑略显愚笨的“阿甘式”的社会角色,喜欢那些主人公饱尝磨难最终苦尽甘来的“安慰剂式”的故事,喜欢剧中人被置于绝境最后绝处逢生的好莱坞电影式的剧情设定。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米目前的处境恰恰是对其最有利的时刻。它已然被踢下神坛,不再需要背负什么负担,只欠一次绝地反击,到那时小米或许才能够在舆论上挽回一局。怕就怕长久以来的焦虑情绪已经让小米失去了清醒的头脑和原始的斗志。
雷军是焦虑的,“机会主义”和业务的严重多元化都是焦虑的表现。机会主义者最怕的就是错失下一次机会,这种担忧是产生焦虑的根源。而业务的多元化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潜在机会的大撒网,并且抱有“网撒的够大就一定能够捞起一条大鱼”的侥幸。
回到手机业务本身上,许多人将小米手机陷入困境的原因归结于品牌的定位,认为低端的品牌形象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难翻身,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在我看来小米从一开始就缺乏一项核心竞争力,小米当初能够快速占领市场唯一的竞争力就是相比同配置产品价格更为低廉,这个事实小米和米粉们始终都不愿承认。
严格意义上讲,价格根本算不上是竞争力,因为竞争对手同样可以拉低价格来应对。消费者眼中的品牌形象取决于品牌以何作为自身竞争力,当小米试图将竞争力从价格转向所谓“黑科技”时,才发现自己并不能像当初对手拉低价格来与自己竞争时那般从容,这就是问题所在。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