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末电脑进入中国,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中文输入的问题,汉字数以万计,不可能为每个汉字设立一个按键,专门为中国人设计一款中文输入键盘又是个很笨的办法。据说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人还想看中国的笑话。不过很快,采用拼音、笔画等编码方式的中文输入法被开发者研发出来。
中文输入法发展至今在输入速度和智能化程度上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主流的输入法已经可以在用户敲下第一个按键时便能够根据用户习惯提前给出输入选项。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积累式学习逐渐开始辅助甚至取代人脑思考,微软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就已经能够独立模拟人类大脑与用户完成基本的对话,而百度也正在将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成就应用到智能输入法上。
人工智能给输入法装上智慧“大脑”
读懂人类的语言,识别人类的命令并做出相应的反馈,是人工智能技术最基本直观的体现。最著名的图灵测试,其内容便是机器人模仿人类语言回答测试者的问题,如果有30%的回答让测试者以为是人类所答,那么这台计算机就通过了测试。在人工智能领域,国内的百度公司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并正在将这些成绩应用到其旗下的互联网产品上,比如智能搜索引擎以及智能输入法。
百度今日流出一个视频介绍了输入法即将公测的新版,名为“百度输入法知心输入”,据视频介绍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百度输入法具备了对用户输入的文字更加智能化的处理。比如你想搭讪有好感的含蓄女孩,想对她说“我觉得你很美,能做我女朋友么?”输入法会根据女孩含蓄的特点把内容自动转换成“我刚才为你的美丽倾倒,不小心摔破了膝盖,你有创可贴吗?”这说明输入法借助人工智能根据聊天对象和情景自动优化了语言。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具备人工智能的输入法甚至可以模仿用户的口吻与其他用户聊天,所以当你对聊天的对象不感兴趣但又不好意思拒绝时,你可以直接托管给输入法,选择相应的模式,输入法里藏着的“人工智能”就可以帮你完成接下来的对话。这意味着输入法具备了一定的模仿能力,如果能够成功完成对话,这将是一件充满革命意义技术突破。人工智能模拟人类思考,意味着你甚至不用敲击键盘,机器就可以帮助你完成输入。可以预见,通过赋予输入法以人工智能,未来人类的交流方式将被再一次改变。
学习和大数据将使输入法变得更懂用户
究其原因,输入法为什么能够做到“知心输入”,进而“更懂你的表达”呢?这归功于强大的大数据技术和机器的 学习能力。
百度输入法凭借后台大数据的技术优势,占据了一定程度的先天优势,之前推出的“中国大脑”则可以有效地让算法对庞杂的数据进行语义解读。进一步来说,由于百度大脑能够对互联网中非格式化的大数据进行基本的格式化,这也就让文本识别,可以直接对用户的输入习惯、聊天对象、对话情景等进行特征分析、特征比对,给出更精准的语义解读,从而让计算机理解一段输入文字中更多的含义,深入理解用户的意图,面向更为多样的大数据提供更为个性化的输入结果呈现。而随着 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输入法也将越来越懂用户,它不仅知道你的明确需求,更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出你潜在的或模糊的需求,真正做到懂每一个用户。
当输入法能够通过大量的语言、语义的学习,更加了解人的性格、思维、文化等,可以更快捷、更准确地读懂人类语言时,也意味着机器与人类之间的交流方式将更加自然流畅。当在你在输入法上打字时,它将尽可能的去理解你的意思,输出更适合于用户的表达方式。从人机交互体验角度来讲,人们更需要的是,与同事朋友之间或亲密或轻松的交流氛围,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互方式也正在向这种人格化的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未来将会如何改变人类的交流方式
过去一年,可穿戴式智能设备在世界范围内全面爆发,移动终端设备的改变也给人类的交流方式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如何在很小的屏幕上实现便捷准确的交流成了新的问题。除了输入法的智能化之外,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部分,语音识别技术和高智能输入等技术也将成为各大科技公司加快研究的领域。
语音识别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最为广泛,语音对话机器人、语音助手、互动工具等层出不穷,许多互联网公司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展开此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目的是通过语音交互的新颖和便利模式迅速占领客户群。可以预见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语音输入也将全面应用于各种可穿戴式智能设备,而人工智能则可以帮助设备更加准确地识别人类下达的指令,创造更好地人机交互模式。
在未来,除了语音识别技术之外,输入法还将向更高形态的人工智能虚拟机器人的方向发展。用户将不仅是拥有极佳的聊天托管和完美表达体验,甚至不用给输入法下达任何输入指令,就能够通过分析其语言习惯、对话情境以及不同沟通对象的关系属性,主动自发的帮助用户进行沟通交流。这些技术的发展将对智能设备、家电制造业、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全新的改变,最终实现人与机器的完美交互,连接人与不同的生活情境,彻底消除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障碍。(文/郝小亮,微信:haoxiaoliang86)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