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云卖”的新闻有点儿多,随着其12月5号公测日的临近,一颗“移动电商界的新星”仿佛即将冉冉升起,与此同时关于云卖模式及其背后投资方的争议和猜测此起彼伏,几乎所有的猜测都把云卖背后投资商指向了腾讯,这很容易理解,毕竟云卖的模式和微信、QQ等业务体系贴合的太过紧密。如果不是腾讯,那还会有谁呢?答案是阿里。
没错,和大多数人的观点不同,我认为云卖可能并不是腾讯投资的“新武器”,而是阿里植入微信的“特洛伊木马”。
云卖模式打破常规,阿里主动要革自己的命?
对电商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阿里麾下的淘宝和天猫一直是中国电商业的代名词,其巨大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用“垄断”来形容。双11、双12这些“人造节日”所创造的消费数据奇迹之前已经有很多人说过,在此不再拾人牙慧,只说一下阿里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阿里美国上市成功,镁光灯下,很多人也开始审视淘宝与天猫的商业规则。一审视就发现,虽然现在阿里进入历史鼎盛时期,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下,阿里的生态体系已经面临前所未有的强大冲击。举个例子,在大街上随便找十个淘宝、天猫的店家,其中就有九个各种诉苦吐槽,诸如“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各种限制买流量买不起”、“淘宝上要赚钱就必须刷信用”、“天猫把控流量入口,还要扣点,把钱都自己赚了”、“只有极少数人赚钱,大多店家都是炮灰”。
是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以往人们认为只要在淘宝上开个店就能赚钱的观念已悄悄改变。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开始想别的出路。于是一部分人分流到京东、当当甚至苏宁易购等PC电商平台,另一部分人则分流到移动端的微店等新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去中心化”开始成为电商行业的显著特征。
尽管目前来看,阿里系依然占据电商领域的绝对优势,但在原有生态及整个行业环境发生变化,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大潮袭来的关口,即使是阿里,亦不免感到焦虑。正是因为如此,向来具有“革命精神”的阿里如果想长立不败之地,就只能未雨绸缪,提前布局——自己革自己的命,总比等着别人来革自己的命好。
从封闭到开放,云卖打入微信为重建阿里生态
无论是前些时云卖的神秘招商会,还是云卖“一秒开店二秒上架三秒分销”的模式,都令人想到其背后很可能是腾讯在操盘。但实际上,我认为阿里比腾讯更有充分的理由投资或者开发云卖。
首先,无论做什么,基因很重要。这么多年,都知道电商蛋糕大,可是国内那么多巨头,为什么只有阿里搞大了?不得不说,基因很重要。比如“鹅厂”,他PC时代有QQ,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依然能做出微信,因为他有做IM的基因。比如“狼厂”,他PC时代搜索很牛,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依然是绝大多数手机用户搜索时的第一选择,因为他有做搜索的基因。所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出现一个新型电商,那八成,依然会是阿里的杰作,因为,他有这个做电商的基因,而别的巨头没有。
其次,无论做什么,动机很重要。举个例子,百度为什么在移动互联网浪潮袭来时要拼命布局移动搜索,因为在新的科技技术冲击下,市场瞬息万变,一个不小心,昔日的巨头就可能倒在残酷的沙滩上,这一点,曾经的手机霸主诺基亚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作为PC端绝对的中国搜索市场老大,百度一定不会将新兴市场移动端的份额拱手让人,否则不但会自己视为奇耻大辱,也会被外界解读为衰退的标志。这就是在移动端百度依然志在必得,必须夺得搜索老大地位的动机所在。那么云卖作为当下最具颠覆性的移动电商,是奔着移动电商老大的目标去的,谁最有动力去做这件事,那显然是阿里。至于腾讯,他只要保持自己在IM市场的垄断地位,再加上手游方面的红火,就足矣。
最后,无论做什么,战略很重要。如果说阿里的淘宝、天猫屏蔽百度搜索,屏蔽微信分享,是为了不在流量方面分别人一杯羹,让所有的商家都只能花钱通过天猫、淘宝自己的流量推荐渠道(如聚划算、直通车等)去获得流量带来订单,那么精明如马云,一定觉察到这样的方式在高度开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大行得通了。那怎么办?战略便是,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天猫、淘宝已经有固有的盈利模式,也牵扯到许多既得利益者,千丝万缕不好改革,那就搞一个新的东西出来。
阿里的选择是直接进军微信,充分利用微信规则,进则如“特洛伊木马”,可“借壳生蛋”,直接秒杀微信乃至腾讯的一切电商生态;退则如借别人的土地搞了一次试点,待试点成熟后将模式直接搬到阿里自己的来往上,到时基于微信成长起来的云卖万千用户,亦会被带到来往上,从而构成“阿里巴巴-淘宝-天猫-支付宝-来往-云卖”的全平台电商生态闭环。
扫一扫添加作者公众号: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