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国产手机喜讯不断:赛诺9月的报告显示,OPPO超越苹果获得今年8月份线下手机销量的冠军;12月18日,华为宣布当年的手机发货量突破1亿大关,成为继三星、苹果之后第三家出货量超过1亿部的智能手机品牌。在中国市场,国产手机已经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市场,已经有三家国产手机挤进了3-5名,开始对三星和苹果的统治地位发起挑战。
让老冀感到欣慰的,是国产手机对洋品牌的赶超,不仅仅只是渠道和营销层面的超越,而是产品上的超越。2015年华为的1亿部手机中,一半以上都装上了自己的“华为芯”——海思芯片。OPPO独立研发的VOOC闪充技术解决了苹果、三星这些国际巨头没能解决的快速充电问题。这些都充分说明,即使是在产品和技术领域,国产手机同样也能够与洋品牌分庭抗礼。
那么,国产手机是如何做到的呢?老冀仔细研究了一下,认为关键在于他们做到了“三点”:找到痛点、突破一点、以点带面。
找到痛点
其实,做产品的关键在于洞悉人性,找到用户痛点,解决痛点。
过去几年,苹果和三星之所以如此成功,同样是因为他们找到了用户的痛点。2007年的时候苹果推出iPhone的时候,乔布斯之所以敢于说“我们重新发明了手机”,就在于他找到了用户的痛点:当时的智能手机无一例外延续了PC的交互体验,不仅配备了键盘,还把PC中重重叠叠的多层菜单也放到了手机当中。iPhone则把这些累赘全去掉,采用了手指触摸这种最自然的交互方式,从而大获成功。
此后,乔布斯也进入了认知盲区,他认为智能手机的屏幕尺寸不应该突破4英寸。这个时候,三星敏锐地发现,当移动互联网的内容丰富起来之后,浏览起来费劲就成了用户新的痛点。在推出大屏手机之后,三星手机也获得了成功。
当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用户又遭遇了一个很大的痛点,那就是续航不给力。最近国外有家网站发起了一项2016年用户最期待的手机技术改进投票,结果希望改进续航能力的用户竟然高达63.7%,远远超过排在第二位的软件界面(16.17%),由此可见这个痛点是多么的痛。
而苹果和三星却都忽视了这个痛点,没有采取多少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直到最近苹果才推出了官方充电保护壳SmartBatteryCase,内置了1877mAh电池用于给iPhone6及iPhone6s补充电能。且不说售价高达848元,其糟糕的造型也被誉为“苹果有史以来最丑的周边产品之一”。
与洋品牌相反,国产手机很快就发现了这个痛点,并且从不同的角度想办法,力图解决这个问题。在过去的一年里,老冀看到华为、OPPO等众多手机厂商都拿出了自己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
突破一点
要解决手机的续航痛点,无非有三种办法:一个是加大手机电池的容量,第二是在手机中加入各种省电技术,第三是快速补充电量。
目前,金立主要采用的是第一套方案。金立在2015年6月推出的M5中加入了6020mAh的超大容量电池,此后推出的M5Plus的电池容量也高达5020mAh。华为主打第二套方案,更注重从手机的硬件底层和操作系统中加入各种省电技术,华为的Mate系列也一直以续航能力超强而著称。
与他们不同,OPPO则另辟蹊径,在快速充电技术上形成了突破。早在2014年3月,OPPO推出的旗舰机Find7就首次采用了自主研发的VOOC闪充技术,第一次用提升手机充电速度来解决手机续航的问题。在快速充电领域,OPPO的“低压快充”已经深入人心了,并且,OPPO已经在VOOC闪充上积累了18项核心专利,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且高通、MTK的高压快充,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
以点带面
如果把手机之间的竞争比作一场战役的话,续航能力的突破就相当于突击部队打开了缺口,而只有尽快将这个缺口扩成面,跟进的大部队才有可能对敌人进行致命的打击。
同样的道理,产品的突破也必须以点带面。老冀先举个反面的例子:三星GalaxyS6Edge系列在曲面屏上已经形成了单点突破,但是由于软件上拖了后腿,仍然没有能够在市场上形成大规模突破。
老冀注意到,这次国产手机的突破,虽然看起来是某个功能点的突破,而实际上却是全面的突破。还是以叫好又叫座的华为Mate7为例,无论是在屏占比、指纹识别、续航能力,还是在工艺设计和交互界面上,Mate7的表现均不逊色于洋品牌。
同样道理,OPPO在突破手机续航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其他领域的拓展。再说R7系列,除了独有的VOOC闪充“利器”之外,OPPO在拍照、工艺设计、制造品质等领域同样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因此,OPPO才得以取得傲人的好成绩:有媒体预计2015年OPPO手机销量突破了4500万部,同比增长了50%以上,其中带有VOOC闪充功能的手机销量突破了1000万部。
找到痛点、突破一点、以点带面,国产手机如果能够抓住这“三点”,持续不断地循环改进,就有可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当以华为和OPPO为代表的国产手机都一起努力,将独立的“点”连成“面”,国产手机终将挑战苹果和三星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