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京东集团公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交易总额达到了673亿元,同比增长了111%;净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61%。
这份季报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京东第三方开放平台业务的快速增长。今年第三季度,京东第三方开放平台业务交易总额为26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48%,约为去年同期的3.5倍,在总交易额中的占比也从去年同期的24.1%跃升到本季度的39.8%。截至到9月30日,入驻京东开放平台的商家已经超过了5万家。
这也使得京东的电商业务更加平衡:既有自营业务,也有大量的第三方开放平台业务。如果统一按照净收入来计算利润率的话,第三方开放平台业务的利润率要比自营业务高得多。举个刚刚上市不久的阿里巴巴集团的例子,其大部分业务均为第三方开放平台业务,由于既不参与商品的采购和销售环节,又省去了大量仓储和物流的投资,阿里巴巴集团的利润高得惊人。
相对阿里巴巴而言,京东做的是“笨生意”,不仅需要自建仓储和物流,还要自己做配送。当然,笨也有笨的好处,那就是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从长远来看对消费者的粘性也更大一些。因此,如果我们拿美国的例子来看的话,阿里巴巴更像ebay,而京东更像亚马逊。
在过去这么多年,亚马逊的净利润一直都不是很高,但是仍然拥有极高的估值,其原因就是能够给消费者提供非常好的用户体验。亚马逊的商业模式也是自营业务基本上只是保平甚至亏损,然后通过引入第三方开放平台的电商业务获取利润,此外还通过提供AWS云服务等业务赚取更高的利润。
在老冀看来,目前京东的发展也已经进入了第三方开放平台阶段。今年第三季度,京东来自第三方开放平台业务的总交易额的占比已经达到了39.8%,而根据业界专家的估算,目前亚马逊来自第三方开放平台业务的占比也在40%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京东跟亚马逊已经不相上下。
第三方平台业务给京东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品类。今年第三季度,日用百货及其他类的交易额为310亿元,在总交易额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35.1%跃升至本季度的46.0%。京东除了在手机、电脑数码、家电等3C领域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之外,如今在服装、母婴、食品、酒饮、个人护理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百货品类也发展迅猛。随着京东的品类扩张,京东也从一家完全由男性消费者和3C品类主导的电商,转变为男女消费者平衡、插电类商品和不插电类商品平衡的一站式综合购物平台。这也有效地提升了京东对于消费者的粘性,从而为京东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我们再看看亚马逊是怎么做的。从公司创立开始,亚马逊依靠微利的自营业务来吸引用户,并且形成护城河。而从2000年开始,亚马逊开始引入第三方平台,进一步丰富商品种类,并靠第三方开放平台的佣金收入、结算费和年费获得利润,之后,亚马逊再把获得的利润全部投入到新产品和新服务的研发创新中,也就是亚马逊年报中所说的Technology and content(技术和内容),其中就包括亚马逊在全球排名第一的 AWS云服务业务,并为亚马逊带来更多的利润。
(图:亚马逊的商业模式)
据老冀观察,第三方平台业务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的京东也正在走自己的下一步,也就是从电商走向技术,从商品走向服务。例如,随着“亚洲一号”自动化物流中心的启用,京东已经开始向第三方商家开放仓储和物流服务,因此获得服务性的收入。京东还推出了“京东云”,为中小企业提供云计算和云存储服务。据老冀了解,京东还准备推出搭载京东内容和服务的硬件产品,以获得类似于亚马逊Kindle的商业闭环。
与亚马逊有所不同的是,京东还可以在互联网金融上获得更多的利润。目前,京东的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产品众筹、第三方支付业务都已经在开展之中,未来这些业务都会给京东带来很好的利润。
因此,如果我们只看最近几个季度京东的亏损,也就忽视了京东的增长潜力。况且,京东很大一部分的亏损来自于收购腾讯电商资产的摊销以及股权激励计划,如果我们按照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京东第三季度的净利润达到了3.708亿元,净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0.8%上升到1.3%,这也更好地反映出了京东实际的经营成果。
在亚马逊2012年的财报中,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这样写道:
总体而言,我们在会员服务、亚马逊网络服务、Kindle、数字媒体和客户体验方面的大量投资,给人们的印象是过于慷慨、对股东利益漠不关心,甚至是违背了作为营利性公司的原则。有位旁观者写道,“在我看来,亚马逊是一家慈善机构,为用户利益在许多领域进行投资。”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对我而言,遇到问题才改进其实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快速发展变化着,因此这种做法非常危险。从根本上来说,我认为长远思考才能做到不可能的事情。积极主动地取悦客户,赢得他们的信任,这能从客户那里获得更多的业务。即使在新的商业领域也是如此。用长远的眼光来考虑,让客户和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
因此,我们看京东的财报,恐怕还得风物长宜放眼量。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