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胡说科技 自媒体公众号:laohushuokeji或老胡说科技)
跨境电商无疑是2014年度电商领域最性感的词汇。但这一细分领域是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1、甜头
过去数月,包括政府相关部门、亚马逊和阿里等电商企业、媒体机构等都围绕“跨境电商”打出了一系列的牌,引发了众多海外购物者和品牌商家的内心骚动。
在刚刚过去的今年电商购物狂欢节“双十一”上,跨境电商也成为阿里、亚马逊的核心卖点和比拼关键,为此亚马逊和阿里都投入重兵。而且,跨境电商正成为几乎所有电商集体发力的领域。
就在昨天,亚马逊中国甚至借道跨境电商将北美的电商购物狂欢节“黑色星期五”(今年为11月28日)刮到了中国!亚马逊中国在昨天(11月28日)推出首届黑色星期五“亚马逊海外购物节”,与此同时,从今年11月11日开始试运行的亚马逊海外购商店也于昨天正式上线。
甚至亚马逊新晋总裁葛道远(Doug Gurr)上任3个月后烧出的第一把火便是跨境电商。
目前,国内跨境电商玩家主要以阿里和亚马逊为第一阵营,其中阿里以多平台(淘宝全球购、天猫国际和一淘网)为主,亚马逊重在多品类;阿里以海外集货对接国内物流,亚马逊建自贸区仓储直邮发货。
未来,跨境电商运营模式应是混合型模式——既有自营模式也有第三方业务。从表面看,中国用户对海外购物的需求越来越大,亚马逊中国可依托亚马逊在全球化的货源组织、议价、技术、物流服务等方面的经验,有望在跨境电商领域赢得一场翻身仗,国内的用户和商家也将因此受益。
跨境电商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格局将被电商玩家们重塑,前景和钱景都十分可期。
如今,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将目标瞄准海外购物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跨境电商随着政策倾斜已然进入了成长的快通道,机会不容错过;另一方面,国内电商购物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增长趋缓,跨境电商能成为新的增长点,满足了玩家们迫切开疆拓土的需求。而且消费者们也呼唤正规的电商平台来做这一业务。
过去几年,国内消费者主要通过个人海淘和专业代购来购买海外货品,进口类跨境电商还处在“个人海淘+代购转运”的时代,谁掌握了优质货源,拿到最优惠的价格就可以在市场站稳脚跟。与之相随的是重重弊端。
其一,交易潜在成本高昂。国内消费者需要面对互联网上海量的代购、转运信息,需要询价、比较货源、区分优劣、试错等,耗费大量精力。因为与中间人、卖家相隔大洋两岸,无法保证每个环节都不出现纰漏。
其二,实操门槛高,消费者权益难保障。个人海淘受制于语言障碍和支付等瓶颈,通过代购和转运公司,却屡屡遭遇虚假发货、丢包、地址发错、收货遥遥无期、申请退款赔偿周期漫长等诸多问题。
如今,随着亚马逊、阿里等电商大玩家切入B2C跨境电商,上述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
2、忧伤
不过,就在众多电商平台磨刀霍霍奔向跨境电商,似乎海外电商购物迎来春天之际,许多用户却在实际体验中对跨境电商泼了一瓢冷水,也让用户和代理商们产生丝丝忧伤。
一位通过亚马逊和阿里、京东等平台进行过海外进口购物的消费者表示:“跨境电商还在初级阶段,品类不多,也有假货,价格也不那么具有吸引力,需要增加10%—15%的行邮税,所谓的时效性也并非电商平台所宣称的7至10天,整体物流不稳定,有时很快,有时半个月乃至一个月都没音,就看个人运气了。”
“物流之所以不稳定主要是卡在了海关层面,毕竟用户的需求很大,清关、通关服务的能力还没完全跟上。”一位跨境电商创业者如此透露。
此外,诸如苹果、三星等一些海外产品的中国区总代或者经销商们担心,随着跨境电商平台的日益壮大,会出现线上和线下的价格冲突,自家利润受损,也会牵涉到上游供货商的定价体系等利益平衡问题。而且,随着电商平台提供的服务日益完善,必将对一些不规范的代购市场、操作繁琐的直购平台和转运公司造成冲击。
跨境电商事关国外和国内两段,整个进口类B2C跨境电商链条复杂,除了亚马逊之外,这些跨境电商玩家一般都不能直接从国外工厂或者产地采购。这意味着用户通过这些平台购得的海外商品不一定是他们自己的货源,这对其能否保真,能否保证足够多的优质货源和低廉价格大打折扣。
现实中,消费者买到假货的现象也屡屡发生。老胡身边的朋友就在亚马逊上买到过假的化妆品,这极大了打击了消费者的积极性。这些让众多消费者意识到,跨境电商远未达到想象般美好。
而且,跨境电商对品牌要求很高,用户粘度较强,规模效应必将出现,未来将是亚马逊、阿里等大平台的天下,其余的跨境电商玩家将逐渐被边缘化,挤出效应在所难免。
-----------------------------------------------------------------------
本文作者系老胡,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自媒体(自媒体公众号:laohushuokeji或老胡说科技)。也可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你的关注和分享是我最大的动力。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