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车日前获得的3亿美元新一轮融资,较为引人关注的一点是,除了老股东腾讯与滴滴继续跟投外,此轮融资为高盛集团领投。高盛在中国为很多大型企业上市做承销商和财务顾问,当然也用自营资金投资企业,如中国平安、中国网通、中芯国际、工商银行、泰康人寿等。换句话说高盛投的都是大家伙,无一例外都具备长远健康发展的能力,但对新兴互联网公司的投资,人人车似乎是高盛在中国的首次经历。
财技高超的高盛对人人车进行投资,首先是对这家公司的认可,更重大的意义是对于在线二手车整个行业的认可,这里面有极强的背书效应,因此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据统计,去年中国新车市场在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二手车交易增长了20%,投资涌入二手车创业公司,表明了投资者对这个正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产生的浓厚兴趣。高盛此笔投资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这本质上不仅仅是一笔投资,更是高盛对人人车乃至于整个二手车市场投下的信任票。
去年是二手车市场的平稳发展期,人人车在去年9月获得滴滴出行的2亿美元战略投资,并与滴滴结成战略合作关系,至此之后在发展上进入一段加速期。根据人人车披露的数据,去年9月到现在人人车实现了6倍以上的增长,今年3月实现了新增车源32万辆,占了当月全国40%以上的有效车源。在滴滴投资之前,人人车在全国的落地城市应在60个左右,但目前已超过100个城市,交易规模也增长了4倍,上升势头还是较为强劲的。
在这个上涨过程中,并没有见到人人车有密集的广告营销投入,这对于广告密集型的二手车行业以及信奉流量为王的互联网业界来说,显然是没有按照既定剧本本色出演,是足以引发好奇的。事实上人人车这半年来的上升,与其最初奠定的技术驱动基因有很大关系,将这一特色发挥出来,在各个层面提升效率,是这一段时间业务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
二手车市场其实已过了密集洗脑广告狂轰乱炸的阶段,当下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使其变得更有效率。作为一个更多工作在线下拓展的行业,线上业务对于销售的贡献并不会很大,这就尤其需要企业通过对各个业务环节提升数字化程度,以期从中获得更多效率上的提升,二手车企业的价值才能由此体现。人人车最近这半年来就是这么做的,提升运营效率,提升包括与滴滴开展的新合作所产出的效率在内所有环节的效率,是业务增长主因。
人人车最初创业时的技术属性比较强,习惯于用技术系统去解决问题,这与劳动密集型且低效运转的二手车市场进行碰撞时,应该会有一个适应过程。互联网公司进入传统产业,根子上来说是一头雾水的,能看清整个的交易流程,看不清交易流程的实质内容,这会导致一些预先设想的技术解决方案难以施行。因此首先还是得派人去联系车主,投放、上架车辆、提供办理过户等服务,在业务实施过程中发现那些可以用技术能力解决问题的环节,以期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这是个过程,需要一步一步来,急躁不得。
经过几年的发展,人人车显然是在技术提升效率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其本身对技术的投入也一直很大,通过技术力量的提升来不断促进业务的提升。在线二手车在初期去干一些线下的苦活累活应该是个过渡阶段,是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绝不应是永久的常态。最怕的就是干到最后将其视之为理所当然,再也回不来了。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要不忘初心,记住用技术解决问题和改变些什么的初衷与愿望,时时刻刻抓住机会将技术解决方案引入到各环节,将效率的提升引入到这个行业中去。
与滴滴出行的合作,是人人车再度辉煌的一个最大变数。滴滴出行app流量大,从事的出行业务与二手车也有较强的关联性。滴滴本身有很强的意图将所有车主纳入自己的平台,不管干不干网约车,将车登记进来挂个号也是极好的。车主集中起来之后,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一些如维修、保养、买车、买车的需求,也可以有机会从中实现。滴滴去年做了自己的维修店,除了满足自己的专车群体之外,还会向市场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这里面溢出的一些机会,对于人人车来说也是非常好的发展条件。
人人车与滴滴双方可以合作的聚焦点还有很多,目前也只是开发了一部分而已,未来的合作空间还是很大。市场上的关注目光大多是集中在滴滴的流量能在多大程度上对人人车的业务发展产生助益,但事实上人人车与滴滴的合作还是相当耐心细致的,务求从合作中开发出效率较高的业务和服务环节,用技术创新而非物质资源来获取业务增量。从去年9月份开始,人人车引进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和高管,相信也是为了应对与滴滴合作及业务扩张所带来的人才缺口。
高盛集团在此次投资完成之后对人人车做出了高度评价,高盛表示:“人人车拥有一支优秀、团结、且极具变革能力的团队,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人人车用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速度证明了其领先实力,同时作为一家技术基因浓厚的企业,技术革新一直是人人车的独特优势,我们非常看好人人车用技术驱动行业持续发展,看好人人车与滴滴的战略合作,相信人人车将给中国的汽车流通、汽车服务带去新的变革和发展动力。”看来,高盛是将人人车列入符合自身投资标准的清单了,即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口碑上,都具备长远健康发展能力的企业。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