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体产业要想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能力将是关键。
然而实体科技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业内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才能找到出路。作为实体之王,万达集团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实体的转型创新,力求打造一个“实体+互联网”的大型开放平台,通过科技手段重塑实体,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已初具规模,旗下有飞凡、快钱、网络信贷公司、海鼎信息公司、迈外迪公司、ETCP公司等等......
除了自身的布局之外,万达还积极与知名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共同探索实体的创新,3月2日,万达与银联的强强联合,就是基于自身强大的实体经济基础,通过新的支付方式来玩转“实体云服务”。
万达用技术赋能实体之路并未就此停止。3月19日,万达网络科技集团与IBM在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将进军公有云业务,为企业提供国际先进的云服务。通过此次合作,中国企业将获得相关的IBM云基础架构即服务、平台即服务(IaaS 与 PaaS)以及IBM Watson、区块链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
此次万达携手IBM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个技术角度进行合作,目的在于提升万达集团的技术能力,将这些技术赋能实体,帮助实体转型。万达自身面临着商业模式升级换代的强烈需求,技术能力上的不断精进,是推动万达进一步前进的动力。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国家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以及对数字经济的高度重视,各行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不断提升,未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各领域的融合将不断加深,以满足不同传统企业的转型需求,助推行业转型发展。万达在此时间节点大力开拓技术合作无疑是一次有远见的选择,至少对万达和整个实体行业来说都有着高度的战略意义和价值。
云服务符合万达“实体+互联网”战略的大方向
万达近些年一直在做实体的转型与创新,去年成立的网络科技集团就是在此方面探索的标志之一,其定位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零售餐饮、影视娱乐、医疗健康、公共服务以及网络金融服务等资源,打造全球唯一的“实体+互联网”全生态智慧开放平台。
万达有着丰富的线下消费场景、金融需求、大数据,但是如何充分运用这些优势将成为万达能否转型成功的关键点。而纵观这些年的布局与动作不难发现,万达提供的解决方案就是基于其海量的实体资源,为消费者带来覆盖各类生活场景的线上+线下消费服务,给实体零售提供全产业链的“互联网+”服务。
要实现这一目标,云服务至关重要,它能解决线上与线下的连接痛点,降低各业态场景数据的整合难度与成本,帮助万达自己和合作企业挖掘新的商业价值。
万达欲借人工智能实现实体的数据整合
在与IBM的合作中, Watson认知计算服务也将引进中国,这是IBM旗下领先的人工智能系统。Watson有着超强的认知与学习能力,并在不同的领域和场景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据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全球最大的不动产企业,万达集团旗下包括了187座万达广场,超过100家高星级酒店,17座大型文旅目的地,1352家影院等。而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旗下的飞凡,则聚集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商业联盟:拥有超过7000家实体,其2016年新增合作大型购物中心1799家、中小商家10万家、影城3600家、大型医院410家、高端酒店2200家……
万达这些不动产横跨不同业态,不同场景,如何将这些场景、数据进行无缝整合,实现再商业化,人工智能的作用不容小觑。可以想象如果今后Watson应用到万达的商业体系乃至整个实体行业当中,将逐步为实体解决服务创新、成本管控、用户粘性等方面的难点,同时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新鲜体验。这样无论是对万达还是整个实体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都将有更大的助力。
综上所述,技术在万达商业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作为实体的代表,万达用技术赋能实体的意图不言而喻。IBM在技术领域实力强劲自不用说,但其实万达的技术能力同样不遑多让。
作为万达承载技术的“排头兵”,万达网络科技集团的科技储备,已经覆盖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前沿技术领域。其中在云计算层面,该公司投资30亿元建设的万达云基地数据中心已于2015年底在成都双流落成,可为各行业企业提供高标准的数据服务和云计算整体解决方案。
万达有着在线下场景、业态上的优势,再加上其自身在技术上的积累以及IBM的技术加成,必将给实体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道路,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另外,将科技赋能实体还能辅助实体在科技智能化领域成长,实现营销、管理、服务多维度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国内实体的转型与创新的目的。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