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一季度登顶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宝座,是意料中的事情,从Mate 7开始华为就已势不可挡,显露王者之气。从竞争格局来看,紧随其后的OPPO和VIVO常年深耕中端市场,对高端市场暂时无法构成威胁,再后面的小米则受互联网手机概念降温的影像,且受制于品牌下沉、专利技术等关键因素,一季度更是遭遇滑坡。
据今年一季度IDC发布的智能手机市场季度跟踪报告现实,华为一个季度卖出了2750万台设备,全球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5.2%跃升至今年一季度的8.2%,出货量已是苹果的二分之一,三星的三分之一。同时,华为手机平均单价已超过三星直追苹果,不但在数量上雄踞第一阵营,在单价上也具备高端特征,“花果山”阵营的形成已是既定事实。
IDC公布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数据
华为手机已与OPPO、VIVO和小米等国产品牌不处在同一条跑道上,在华为这条跑道上的对手将只有三星和苹果。拿下国内市场第一的位置,只意味着华为宏大的目标取得阶段性胜利,更艰难的征程还在前面。放眼全球,打破三星和苹果对高端市场的垄断,唯有华为手机是距离这一目标最近的选手。
在全球经济形势萎靡不振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三星和苹果出货量与市场份额均出现显著下滑,尤其是苹果出现了16%的两位数下滑,高端手机市场面临势力重整的局面。恰好在这一时间点,精心追赶了两年的华为冒头了,以58%的增长速度奋起直追,高调打入智能手机第一阵营。在两年追赶过程的背后,有华为20余年技术积累和务实实干精神为基础,还有华为作为世界一流企业不惧挑战,永争第一的精神为支撑。
华为手机比其他国产手机更为优越的一点是,从一开始就进行国际化布局,将手机卖到全球70多个国家,华为手机甚至会在欧洲等成熟市场进行首发,直接面对苹果与三星的竞争。能做到这一点,没有雄厚的专利技术储备是不行的。事实上,华为手机的专利技术近几年申请数量一直名列前茅,2015年华为与苹果达成专利授权协议,覆盖GSM、UMTS、LTE等无线通信技术,据预测华为每年将从苹果手中收取上亿美元专利授权费用。
根据华为方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华为累计已授权专利30924件,美国授权专利达5052件,欧洲各国累计授权专利达11474件。近期华为又同时在美国和中国向三星提起专利诉讼,要求三星就侵犯华为知识产权行为进行合理赔偿。这一举措可被视作高端手机大战开打前的一个插曲,意味着之后的“花果山”大战将无比激烈。
就华为本身来说,在中国市场出货量已超越苹果和三星,但拿下中国市场只是一个起点,拿下广大的海外市场才是华为真正的目标。接下来华为将把战火从中国燃烧到欧洲大陆,到拉美和北美,东亚和南亚,在全球多个单一市场与三星和苹果进行真刀实枪的真正角逐。华为手机掌门人余承东计划用三年时间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但按照华为手机目前的增速来看,或许能提前完成这一目标,前提是“花果山”大战按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进行,赢了输了大家都不许耍赖。
苹果和三星虽然目前遭遇困难,市场份额出现下滑,但面对华为时也并非毫无胜算。三星目前单季度仍有8100万部的出货量,品牌知名度和技术创新能力仍是数一数二,苹果则有单季度超过5000万部的出货量,且有独家操作系统和软件生态当护城河。当前的低迷状态,与iPhone7即将发布也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在苹果新品发布之前的两个季度,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按兵不动。对华为手机来说,颠覆三星和苹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越向前进,遭遇的阻力将会越大,华为手机对此应有充分准备。
智能手机在海外市场的角逐,从内涵上比国内市场丰富得多,性价比只是一个基础维度,但并不是全部。尤其在欧洲和北美等成熟市场,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十分重视,手机的品牌知名度在消费决策中所占的比重极大,往往需要在前期投入非常大的市场费用才能见到效果。
国际市场的营销方式也与国内不同,国内手机营销已开始消费品化,买一送一和打五折等营销手段也慢慢出现,但在国际市场智能手机的数码属性仍很强,高端品牌的调性并不允许其采取过激的营销方式,否则等同于自降身价。
华为手机的优势是很早就进入国际市场,而华为传统业务打入国际市场也已有20年时间,华为手机并不缺乏对海外市场在文化、风俗、消费心理、社会习惯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而且渠道方面也有很多创新,与徕卡 合作打造的P9,近日更是亮相意大利的徕卡体验店,这种跨界渠道,为华为在欧洲打开渠道和提升品牌都带来很大帮助。
另一方面的优势是,虽然华为手机在“花果山”阵营中目前只是第三,但相比第一的三星和第二的苹果而言,拥有超高的增速,且这一增速正处在爬坡攀升阶段,短时间内并没有拐点出现的迹象。
这对于华为手机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在三星和苹果陷入低迷,还未准备好迎接新对手之际,华为可以凭借高增速迅速摆开战局,在各个市场持续发力,引发烽烟四起,早日占据有利位置。“花果山”大战,将是未来几年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场大戏,华为将向着全球智能手机的王座不断挺近。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