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再融资3000万美元,只因抓住准未来出行刚需

牛电科技日前获凤凰祥瑞等机构3000万美元A+融资的消息,在这个资本的寒冬里,让市场的神经再度兴奋起来。出品小牛电动车的牛电科技目前情况并不是很好,创始人李一男正在打官司,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烧掉了5000万元A轮融资,盈利更是遥遥无期,对牛电来说这3000万融资来得虽然及时,但习惯于押宝前景的VC们是否真的看清前面的方向了,这是人们想问的问题。

小牛电动车去年的出货量是5万台,实现流水两个亿,亏本赚吆喝。这个销售数字对于一家传统电动车厂商来说微不足道,可要知道小牛是一家有互联网基因的电动车公司,其未来的利益实现方式并不在于出售电动车本身产生的利润,而在基于互联网所实现的长尾商业模式,还有增值服务。硬件上的低利润甚至亏本销售,目的就是为了将这种商业模式培养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个被看好的未来。

而即便从电动车本身的发展前景来看,这是一种清洁能源机动车,对环节城市交通拥堵有很大的意义,成长空间巨大。长远来看,大趋势是电动车必然会取代燃油动力车,Tesla的第一批用户正是那些心怀环保公益理念的名流,之后是具备环保意识的中产阶级。Tesla虽然环保,但在城市交通拥堵中所扮演的角色与普通车无异,而这正是两轮电动车的一个长项,这个长项也给其未来的成长空间加了码。

目前全国有两亿辆电动车,未来这个数字翻倍是没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电动车除了环保外,是城市居民短途出行的较好工具。而根据当前的统计数字看,城市中在3公里之内的短途出行占了出行总量的40%以上。从家中去附近菜市场买个菜,实在是没必要开着车去,路上遭遇拥堵会让一次原本很简短的行程无限拉长,到地方了还要寻找停车位,对于短途出行来说,开车实在是太不经济实惠且低效的方式,电动车是中短途出行的主力,在可见的将来这种地位也会进一步得到强化。

在互联网行业,大家对于建立一种标准或引领一种生活方式的兴趣,要比做成某个领域的老大还浓厚。小牛的志向,是做城市出行场景下的主导者,用高技术和高设计的降维产品解决城市中用户普遍面临的问题。而这一志向,恰好与当代城市发展的大趋势相吻合,绝不是随便想想而已。

滴滴快的这几年气势如虹的发展,誓言要做出行场景的主导者和大平台,但汽车出行这东西,跟城市的基础功能是相背而行的。城市中的出行还是要大量依靠公共交通工具解决问题,如公交和地铁,因为这更有效率,更节省资源,这也正是一人一车的出租车总量和出行荷载量永远也无法超越其他门类的原因。北京的正规出租车目前只有不到7万辆,且多年未有增长,即便专车和黑车数量与之持平,也不过区区15万辆。在整个出行市场,出租车和专车能影响的出行人群实在有限,可以算是中产阶级的出行主流,但根本不是大众出行的主流。而且,机动车的发展还处在越来越受限制的状态。

以北京为例,房价几乎直追纽约,但停车费却只是纽约的四分之一到八分之一,不过别着急,北京停车费追平甚至赶超纽约的日子不会太远了。北京未来的城市规划是到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万,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提升到75%,五环内机动车流量降低10%-15%,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年均下降5%。要做到这些,只有严格控制机动车保有量,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但需求强烈怎么办?那只有采用经济手段提升机动车出行成本了,停车费是一例,还有很多很多其他手段,目的很明确,让你买得起车开不起车,城市中自然就不拥堵了,也没那么醇的雾霾了。

自行车目前北京还有500-600万辆,此外还有300万辆以上的电动车。如果不怕雾霾的话,骑自行车倒是短途出行的好选择,不过自行车的短板在于很难应用在10公里以上的中途出行,除了锻炼身体以外。在10公里以上这块中途出行,电动车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当然在短途方面的出行,电动车也完全没问题。资源就这么点资源,空间也就这么大的空间,都去开车或坐车出行是不现实的,都去骑自行车出行效率又太低,公共交通又没办法满足大量的个性化需求,且基础设施也没发达到能承载那么多人的地步。长远来看,既有一定效率,又环保且不占空间的电动车,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最被广泛使用的出行方式,并从中形成丰富的出行场景。

未来一定是个效率社会,人们对出行方式的选择也会越来越理性。如果在城市发展方略中,已确定了绿色出行的地位,那么事情一定会向着减少机动车的方向前进。包括从购买资质着手开始,再施以限行等行政手段,提高停车费和燃油税等经济杠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机动车的替代品。而这个替代品,最合适的毫无疑问就是机动车。这就是小牛电动未来的一个天然成长空间,类似于一个隐形风口。

从小牛电动这个角度来说,原本就没想着要在硬件上赚钱,只是通过一些增值服务如牛油保、头盔、贴纸等周边产品为发展输血,这也使其拥有了在面对传统厂商时的竞争力。在互联网这一块,小牛可算是得心应手,从中开发出长尾商业模式是非常有可能的。

未来随着城市人口爆炸,交通拥堵而出现的出行方式改变,也为小牛成为城市出行场景主导者的志向提供了绝佳的实现条件。投资者选择在这个时候进入布局,是有他们的道理的,不能用对传统电动车厂商的估值方法去给小牛定价,其估值依据在于未来的发展空间,与如今卖出去多少万辆电动车没有太直接的必然关系。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6-03-29
小牛再融资3000万美元,只因抓住准未来出行刚需
牛电科技日前获凤凰祥瑞等机构3000万美元A+融资的消息,在这个资本的寒冬里,让市场的神经再度兴奋起来。出品小牛电动车的牛电科技目前情况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