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于,你们到底认不认同禁止二选一

多年前我们做网络舆情都是看跟帖的,要是遇上看不太懂的网络撕逼,一般都会从关于这件事热门帖子的跟帖中去寻找线索,然后把跟帖情况写到最终报告里,3Q大战时我就是这么做的,但这几年再做舆情报告的时候,基本不去看跟帖了,反而会去一些访问量不大跟帖也不太多的帖子里去找线索,因为热门帖子里的水军太多,会干扰判断的。

这两天京东到工商总局状告阿里二选一的事情是热点,原本想做一份 舆情报告,却发现基本做不下去。评论者各有立场,不太顾及原则,大家似乎都是在参与一场战争,而非就事论事。关于这件事的热门帖子中,来源不明的水军也相当活跃,尤其是在网易新闻跟帖里,基本上都是一边倒地咒骂京东,为阿里叫好,言论集中程度达到了失真的程度,很令人无奈。

阿里二选一被京东告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如果确实有二选一的情况,阿里一定是违法的,先不说《反不正当竞争法》,单就今年10月总局颁布的《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已有条文对二选一这种事进行约束。可关键问题在于取证难度,不用文字而用固定电话联系的话,不管阿里的小二对商户说了什么,很难会有人提前录音,即便有录音也不一定敢拿出来,因此监管部门的取证难度可想而知。

阿里完全可以说没有让商户二选一,只是承诺只在天猫搞活动的话会多给流量多给推荐位,离开京东是商家自觉自愿的产物。这样的话,监管部门也就没办法了。而且这件事情就算查出结论也没什么意义,双11只有一天,调查过程肯定不止一天,过后即便给个50万100万的罚单又能如何?黄花菜都凉了。如果缺乏规则、细则和定义的话,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辩的,过去平台还小的时候领导说什么是什么,如今大了,为自己申辩甚至狡辩的空间就大了。

好在人们还有识别常识的能力,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到底怎么回事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有没有搞二选一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谎言重复一千遍还是谎言,大多数人都在不断重复错误的说辞时,也许会把一些正常思维的人带到二股道上,但回过味来之后,还是能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的。

京东状告阿里二选一,天猫对此的回应是:鸡实名举报了鸭,说鸭垄断了湖面。搞公共关系时过于迷恋语言技巧的运用,其实是会显拙的。首先京东不是鸡,阿里也不是鸭,而是都有权进入湖面的不同个体,可以是鸡鸭鹅猫狗,只要会游泳。不过这不重要,接下来最关键的是,这件事的焦点在于不正当竞争的问题,与垄断问题毫无关系。阿里应该回答的是,自己到底有没有搞二选一,而不是把焦点从不正当竞争转移到垄断上去。

不知名水军的出现,是这次实名举报事件中更让人惊诧莫名的一件事,没想到在新形势下还会有这种老套路被用出来。不过据我所知,目前监管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水军的存在与危害了,多年的摸爬滚打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因此在调查和了解网络事件时很容易发现哪些是水军,哪些是正常评论。一位很受尊敬的老领导曾说过,网上经常发言的就那几万个人,机器账号要多于正常账号很多倍。这个结论,我认为很准确。

类似天猫和京东这样的网络事件中,正面和负面评论超过10%就属于不正常现象了。当年3Q大战腾讯抛出二选一公告后,负面评价瞬间飙升到70%以上,但很快就回归正常,双方正负面评价始终维持在58%到42%之间,大部分时间的比例保持在51%VS49%,或者腾讯占优一点,或者360占优一点,此消彼长,没什么特别大的支持率悬殊。因为这是大家都不太懂的科技议题,又不是搞总统选举看颜值。

企业间在竞争上出现不同意见,怎么来怎么去讲清楚就行了,不断转移焦点顾左右而言他,只能算是小聪明,不是一家那么大的企业该做的事情。阿里和京东也算是电商两强了,所作所为有千百家企业看着呢,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有多大,但带来的示范效应却是巨大的。电商秩序的建立光靠监管部门推动是不行的,还需要企业自觉自愿的维护,尤其是龙头企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光是创造财富,还要推动行业发展,这些就在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去做,却把目光投向本不该自己操心的远方,这不叫履行社会责任,叫投机取巧。

传统的企业间公关博弈是这样的:你指责我不正当竞争,首先我没有,其次我也反对不正当竞争。这种回应虽然没什么新意却也不失稳重。如今阿里和京东之间的公关博弈是这样的:你举报我搞二选一,我说你举报我搞垄断。你说我偷苹果,我说你抢鸭梨,反正不管说什么,就是不告诉你我偷没偷苹果,也不告诉你我对偷苹果这件事对不对的真正态度。在我看来,这才叫真正的鸡同鸭讲。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监管部门禁止二选一这件事被写进了法规,但是不是获得一致认同了,到目前为止京东的态度是明确的,阿里的态度仍没有表明。阿里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更没有对禁止二选一这种事说过一言半语。真相到底如何,那就见仁见智了。

任何法规出台后都会遭遇挑战,有大有小,但企业要把轻视法规当成一种常态,早晚会出事的。类似《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这样的法规或许并不尽善尽美,还有很大可改进的空间,但企业应该做的首先是尊重法规,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对其加以完善。从目前的执法力度来看,挑战现行法规倒也确实是一件成本低收益高的事情,不过这对于整个社会,整个法制环境,整个执法秩序,都是害莫大焉的。有些事,想好再做吧。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11-05
问题在于,你们到底认不认同禁止二选一
多年前我们做网络舆情都是看跟帖的,要是遇上看不太懂的网络撕逼,一般都会从关于这件事热门帖子的跟帖中去寻找线索,然后把跟帖情况写到最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