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刚成立的万达金融集团,囊括了万达集团内各种金融业务,把包括快钱和飞凡信息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和网络信息业务也包括在内。就在万达金融成立仅一周后,一款名为“网络金融小店”的产品就已横空出世,率先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具体来说,网络金融小店是一种面向线下店主提供的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通过快钱超智能POS机加以实现。过去的POS机主要是用来进行支付的,在经过升级之后的快钱超智能POS,则不仅可以用来进行各种支付,还可以用来理财、享受信贷服务,更可以在上面开展优惠、促销等营销活动。2015年11月1日-12月31日期间,快钱超智能POS先期发放1万台,企业商户可通过快钱官方平台免费申领。可谓不惜重金通过“全免费”、“零门槛”方式推向市场,覆盖餐饮、娱乐、酒店、民营医疗、4s店、汽车、房产中介、商场等衣食住行各个领域。企业商户只要接入快钱超智能POS即可拥有最高100万元贷款额度。
从商户角度来说,在现有条件下要想完善店面中的支付种类需要购置多种设备,在经营活动中得到的沉淀资金想要通过互联网金融渠道进行投资,或面临资金缺口时需要进行借贷,或要向外发布优惠信息,进行团购核销等,分别都属于不同维度的事情,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加以解决。如今,所有的这些功能都被集中在网络金融小店,也就是一台快钱超智能POS设备中去了,而且还能给商家增添更多经营品种,线下商家愿意不愿意用这样一台设备?答案是肯定的。
互联网公司做金融靠的是线上用户,从海量线上用户中撷取目标用户,用来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并逐渐将支付等业务线延伸到线下。万达在线下拥有丰富的交易场景,全国各地的万达广场有大量商户,从商户着手发展业务是正途。与阿里和腾讯等公司相比,万达的优势在线下,因此没理由避开线下去线上与互联网公司拼,只要盘活自身最大的资源,将这些资源用好用到位,就足以给万达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提供强劲发展动力了。网络金融小店的推出,是万达向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不难看出,此次万达网络金融在互联网金融战略版图路线的清晰,其市场动作也非常迅猛。
与线上的互联网金融相比,万达所做的互联网金融,在目的导向上与之完全一样,那就是圈住用户挖掘消费者剩余价值。但两者实现目的的路径却完全不一样,一个是线上往线下冲,一个是线下往线上冲。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正在普及,但还没有达到一个深入阶段,线下消费行为还在向线上转移过程中,且企业承担转移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万达金融从线下实际交易场景入手,直接将互联网金融服务据点铺设到线下店面中,是一种低成本获取用户的发展途径,也是一个挖掘更大用户金矿的举措。
与线上企业直接服务互联网人群不同的是,万达通过网络金融小店所提供的服务,更加具有普适性,适合更大范围的人群。在快钱超智能POS设备的铺开以及线上快钱钱包等产品的辅助下,未来在万达广场的店面中,互联网金融产品会被当作商品一样出售,店面中还会悬挂宣传品介绍金融产品,用户能很轻松地在线下完成线上交易。
店面人员的辅助,也会使得许多原本在线上会遭遇失败的交易顺利完成。线上交易是机械的,差一点也不行,这对于交易的成功率极为不利。互联网金融发展两年,已将一些重度互联网用户吸纳进去,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是普罗大众,那牵涉到更大规模用户行为的转移。这里面存在一个中间状态,很多用户在进行线上交易失败过几次之后,也许永远也不会再来。而万达的网络金融小店则解决了这个问题,减少了交易过程的障碍,保证了更高的交易成功率,因此说这个产品更具有普适性,是毫不夸张的。
阿里和腾讯等线上能力较强的企业,他们在线上服务的主要人群是能熟练使用互联网的那部分人,对于线下更为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也在不断铺设,进行各项营销推广。如今万达网络小店从线下发动进攻,也是将互联网金融工具铺设到大量的线下据点,而且占据线下,辐射周围和快钱钱包等其他金融服务遥相呼应,形成合围之势,对只便捷互联网人群的线上金融带来威胁,若金融小店全面铺开,织成据点式金融网络,万达这个做法是符合目前金融产品普及及线下使用习惯迁移的窗口期的,这对于阿里和腾讯等线上企业的冲击,不亚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网络金融小店这款产品看上去就是一台小小的智能设备,第三方很容易就能开发出来,但最大的问题在于部署,在于接口的打通,在于商家的配合。万达常年服务于B端商户,快钱也是从B端供应链金融起家的,万达广场今年客流量将突破20亿人次,而这部分资源长期处于未开发状态。万达具备快速将网络金融小店部署出去的能力,通过对B端的控制达到向C端用户的渗透,是万达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正途。
虽然目前电子商务已相当普遍,但消费行为的大头还是在线下发生,即便有O2O工具如美团和糯米提供线上连接的预定和优惠服务,但如吃饭和理发等消费行为仍旧会在线下发生。万达要做的就是从这些线下消费行为中挖掘出新的价值,利用快钱的线下部署能力,把金融服务推到线下场景入口中。为用户提供一条通往互联网金融的,便捷高效的通道。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