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证明了几件事,首先是经济确实在下行,消费市场开始受影响;其次是创投的钱不好拿了,最近很多美团的融资消息,但盼到最后却是合并;再者就是新兴业态其实比传统业态更期望垄断,只要有形成垄断的机会,是不在乎相爱还是相杀的;之前的滴滴与快的合并,58同城与赶集合并,再到现在的美团与点评合并,实质上都是一脉相承。
美团和点评的合并,能显著拉高公司估值以取悦投资人,两者合并后的新公司再度获得巨额投资是有可能的,规模在20到30亿美元左右。当下钱不好拿,两者合并从资本运作层面比较顺应形势,但从业务发展的角度来看却存在一些问题。消费者不会受到此次合并的影响,两者在业务不整合继续独立发展的情况下,新公司的市场份额简单叠加后会有一些损耗,出现1+1<2的局面。正面效应是,百度糯米承载的竞争压力会比以往更大了,一些小玩家要退出市场了。
HSBC预测中国的O2O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人民币,而美团、点评、糯米三家的总市场规模也就是1500亿左右的样子,市场空白实在太大。各家都想在中间切一大块过去这可以理解,可办法不如决心多。当前的O2O市场仍以模式越来越显别扭的团购为主,仅有的标准化产品如电影票可做的规模太小却也已人脑打出狗脑,到家服务和到店预订等仍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加以维持,且在整个生活服务大市场中的地位仍身处边缘。
虽然所有人都对入口梦寐以求,但O2O市场却还远没有达到形成入口的程度,而就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资本对市场集中和垄断的需求,显然要比市场演变的速度更快。美团和点评合并后组成的新公司,在某些领域占垄断地位,全面垄断将是其最终目标。这意味着之前面对用户实行的种种优惠措施将收紧。从滴滴快的合并后的历史经验来看,至少美团和点评是这样想的,能不能顺利实现目的却并不取决于美团点评,还要看对手的态度。
美团与点评合并后,百度糯米200亿的投资找到了对手盘,施展空间是更大了而不是更小。不过美团点评和糯米在市场竞争上注定不会寂寞,阿里新口碑应该会迅速加入战团。美团倒向腾讯,新口碑得到正名,此后展开猛烈攻击不会再有什么名义上的障碍。阿里在美团的投资将从战略投资转为财务投资,O2O的争夺又将回到BAT三家争霸的老路。用创新抢份额还是用份额替代创新,已经是不会再有什么疑问的命题。
在几年前电商血战的背景下,O2O这个行业从一出生就患上了无药可医的烧钱病,这条路走上去就停不下来。大家都习惯于用钱砸,砸不动了就讲新的故事,强强合并什么的,最终目的还是能弄来更多的钱,能让他们继续烧下去。而在对体验要求极高的O2O市场中,那些对体验至关重要的产品、技术、服务、创新等要素则被忽略了。简单粗暴的揽用户,沉淀习惯,用户圈起来之后再开刀,这种养猪模式屡试不爽,却也总会有失效的那一天。
优酷和土豆在合并之后,在版权成本方面确实大大降低,58和赶集在流量获取成本方面也有所下降,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滴滴快的合并之后。可如果就此认为同样的情况也会出现在美团和点评合并之后,那就太天真了。前者提供的是相对标准化的线上服务,主要成本还是在线上,对结果承担的责任较小。O2O市场的特别之处在于,这是个线上线下一体的业务,你能把服务做到多好,还取决于你对整个服务在线下的渗透程度。
就以外卖来说,你能把一份快餐迅速送到顾客手中,这个体验只是完成了一半,另一半是在顾客享受这份快餐的过程中发生的,而现在的所有模式,明显对于这另一半还无计可施。更别提当前O2O们所做的,只是用投入来强行进行交易撮合,让服务与需求能结合起来而已,还谈不上提升服务过程品质的提升。
O2O会不会出现规模效应?现在看来会的,只是这个规模效应与电商的规模效应不趋同。O2O的规模效应并不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只是成本的叠加而已,因为这个市场除闪惠和手机买单等标准化线上服务之外的服务如到家类服务,首先并没有显著降低消费成本,另一方面类一对一的服务模式也并没有显著降低运营成本,因此规模效应能发挥的作用有限。如果说有正面意义的话,那也只是线上统一服务入口能发挥出一些效率,但这又转到传统的高效集中分发的流量模式上去了,美团和点评明显在这方面不是行家。
美团和点评在合并后各自保持独立发展,设立双CEO,各自的团队、渠道、模式等互不重叠,这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两者的整合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相互独立又没办法让业务从此次合并中获益,最多是在竞争方向上与对手有相对默契,大家相安无事不再打仗而已。合并能否促进创新、能否创造出新的模式、能否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引领变革,都是美团点评合并后能否保持市场地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普通的公司间合并除了市场份额叠加后更大以外,还有很多正面的副产品,例如扫清创新障碍,降低服务价格以进一步取悦用户,技术力量融合后实现飞跃,业务融合后创造出新的生产力等。但从美团和点评的合并案例来看,这些关键问题并没有被触及到,只是按照资本的心意合作上演了有一场有关市场份额与垄断地位的大戏而已,看不出这次合并有除了取悦资本市场之外的更多意义。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