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给数字生命以血肉

30日百度在北京主办了第二期theBIGtalk论坛,其主题为“虚拟革命的黎明”。斯坦福大学虚拟互动实验室创始人杰里米·拜伦森(JeremyBailenson)就虚拟交互技术的前景发表了演讲,并进行了现场演示,现场多位嘉宾也都体验了虚拟现实装置。

相比于第一期BigTalk的尼葛洛庞帝而言,拜伦森更像是实战派,语言简练,直截了当,虽然讲的是相当晦涩的虚拟交互技术,但一点也不让人迷惑。他在演讲中也尽量使用plainEnglish,语速平稳,让听众容易理解。

当然,拜伦森只是这次BigTalk的一部分,更大的部分在于现场的虚拟现实体验装置,在偌大的场馆天花板上,32个高清摄像头被提前安置好,而现场所需的其他设备,灯光、摄像、音效、交互装备等,几十个人昼夜奋战了好几天才告完成,直到论坛开始前一刻还在调试。

主办方将入场人数控制在150人左右,但这仍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虚拟现实现场演示。过去20年,拜伦森一直在斯坦福的研究室内进行研究工作,牵着体验者的手体验各种虚拟场景,并没有在超过100人以上的观众面前进行展示,而体验者身处虚拟现实的时间也从没有超过一小时。拜伦森认为这种体验可能会成瘾,导致不良后果。

那么什么是虚拟现实?其作用和前景到底有多大呢?我个人的理解,尤其是在体验了虚拟现实装置之后,是这样的。

虚拟现实只需从字面上理解就行,说的是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在初期这个虚拟化做得并不全面,或者说只能实现部分的虚拟场景。如在线游戏中搏斗场景,在线教育的授课场景,医疗中的会诊场景等。就我个人而言,体验了一次在高处沿着狭窄小路行走,最后从高空急速跌落的感觉,着实吓得不轻。当我迈步踏出小路之后,并没有出现整个场景急速跌落下去,乃至整个人因做出防护性动作而在台上呈现出东倒西歪的样子。这样的虚拟现实,还略简单,不过至少让我害怕了,意味着有了个好的开始。

从应用前景看,虚拟现实的未来几乎是有无限可能的。电子游戏和虚拟旅游这些娱乐的东西不必谈太多,但这种技术能消灭现场会议,消灭现场教育,弥补线上购物的非现场感,训练人们克服对某些场景的天然恐惧,如飞行和深潜,战争与恶劣环境。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说,虚拟现实技术也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科技发展带来的疏离感重新找回来。人与人之间可以不必见面,就能坐在一起促膝长谈,面部表情和语调语速都与现场无异。应用场景太多了,已超出现代人的智力理解能力。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将硬件虚化在周围环境中,并有简单稳定可依赖的数据传输作为基础,且有丰富的应用和软件技术提供协助。如现在一样让体验者戴着重重的连着线的头盔和眼罩,手上戴着厚重的手套,是无法投入应用的,只能被人用来玩玩电子游戏。

扎克伯格在参观了拜伦森教授的实验室之后不久,斥资23亿美元买下了虚拟现实技术公司OculusRift,这是一家生产虚拟现实装置的公司,应该还在虚拟现实技术的起步阶段,不过已经能带给人们相当好的体验了。可以肯定的是,Oculus仍无法对人类生活带来实质性改变,只是带来一种不同的体验而已,但这是通往那个目的的一条必经之路。

从科技趋势来看,硬件和数据传输永远不会成为阻碍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瓶颈,那些繁重的连着线的头盔和眼罩,最终都会缩小体积并实现无线化。3D或高度现实还原的图像,在目前看来需要极大的数据传输通路,在不久的未来也不再会是个问题。关键仍在于数据的采集方法和使用能力,这涉及到应用层和软件技术的发展高度。当虚拟现实技术迎来应用化时代之后,解决方案和产品设计能力极度考验人类智慧。

事实上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缺乏相应的产业链协同能力将其呈现出来,只有当软件、硬件、数据、传感、应用等整个链条被激活之后,虚拟现实技术才能真正迎来黎明。而设计和协同能力也是目前所欠缺的,虚拟现实是个比互联网更大的概念,需要参与其中的绝不只是技术、美术设计等这些人们通常认知的知识能力,诸如心理学、生理学、美学、艺术甚至哲学、法律等知识能力加入进来,虚拟现实才是真正的虚拟现实。设备需要捕捉人类一切动作和表情,包括心跳和情绪波动,未来的一个场景是,传感器将无处不在,却又看不见摸不到。

如果把伟大的互联网视作生命的基本形式,视作基因和细胞,那移动互联网就是这个生命的骨架,使其具有生命的基本轮廓,而虚拟现实则是在这具生命的骨架上充实了血肉,使其基本成为一个完整的生命。未来是否还有能给这具生命穿上衣服,戴上配饰的技术,我们仍不得而知,但虚拟技术会使得数字生命活起来,与人类做伴,这是个容易看到的大方向。

按目前的技术条件来看,虚拟现实技术离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离商业化更远。但这个远是相对的,计算机发展半个多世纪才走到今天,虚拟现实一定用不了那么久。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许5年,最多10年,虚拟现实技术就可以投入广泛应用,对人类生活产生实质性影响,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只用于在线游戏这么个娱乐场景中。

虚拟现实让人类激动的时刻还没有到来,而这一天是早是晚,并不在于这项技术的成熟程度,仍取决于科技巨头们对未来的看法,以及愿意为之投入的行动力度。科技巨头们愿意把自己的技术实力投入进去,虚拟现实才能更早一天实现,如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能力等,现在看来,还是有公司能看到未来那个激动人心的场景的,这是一大幸事。

===================================================

我是微信公众账号gejia021的独立运营者,90%的原创科技与人生感悟文章,独立观点,不屑流俗。期图以一己之力,阐释和说明中国互联网的本质。

微信号gejia021,是覆盖1000万用户的,中国最大的自媒体联盟wemedia成员之一。亦是2013年十佳自媒体,科技原创力30人之一。

我在新浪微博的用户名为@葛甲,在新浪、搜狐博客、艾瑞专栏、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的用户名均为葛甲,欢迎订阅。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4-07-30
虚拟现实:给数字生命以血肉
30日百度在北京主办了第二期theBIGtalk论坛,其主题为“虚拟革命的黎明”。斯坦福大学虚拟互动实验室创始人杰里米·拜伦森(JeremyBailenso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