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事情时讲究面面俱到,用一件事达到多个目的,即一箭X雕,是中国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不过单从表象来看,在中国企业中,唯有阿里巴巴是把这一点运用到极致的公司。他们在行事时不但会用一件事去达到多种目的,还会用次要目的带出主要目的,避实就虚,真真假假让人不好捉摸。
今天阿里巴巴在微博上发布了“缄默期的声音”,声称遭到有组织舆论敲诈,某机构搞了一份负面的研究报告,问其索要30万美元,而这份负面研究报告的主体,来自于某周刊和某些自媒体人的负面报道与评论。阿里巴巴已就此事向杭州警方报案,并表明了自己毫不妥协的态度。从报案这件事上看,阿里巴巴没做错,错的是后面。
我们把逻辑归纳一下,阿里被敲诈,敲诈者是某机构,敲诈工具是一份负面研究报告,如果这份负面研究报告是一把刀的话,刀柄和刀把分别是某周刊和某些自媒体人制作的。但有个关键点在于,媒体制作刀把和刀柄的目的也许就是切肉,没允许你去砍人,你拿去搞非法活动,那就不是菜刀制作者的问题了,是持有者的问题,除非在制作菜刀的同时,制作者知道持有者要拿去干什么。当然,这是个待查的问题。
按理说,遇到这类事情直接交给警方就行了,阿里巴巴配合警方调查,当事各方也积极配合,一个刑事案件就此成案,到最后谁该受到何种惩处,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自有法律说了算。但阿里巴巴偏偏就会在报案的同时,发布微博公布了这件事情。案件在侦查期间当事方主动泄露案情,我不是学法律的,不知道是否违法,反正总是感觉有些不妥。要是犯罪嫌疑人因为阿里巴巴的主动报信跑了,或者做出相关干扰司法调查的安排,导致最终案件无法侦破,我不晓得阿里巴巴要承担何种责任。
但阿里巴巴官方微博账号发出的这条信息,却有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人们除了议论纷纷之外,还会不断猜测,各种流言蜚语满天飞,甚至有最近采访过阿里巴巴的周刊记者忧心忡忡,生怕惹祸上身。有些媒体人和自媒体人还会相互勉励,最近消停点别报道他们了,免得给自己惹麻烦等等。虽然这条微博透露出来的犯罪嫌疑主体是某机构,一个多少记者去电采访阿里巴巴都死活不肯透露的机构,与媒体暂时还沾不上边,但我们不得不说,阿里巴巴这一板子看上去是挥向这个机构,最终却落在了媒体人和自媒体人的身上。世界上效果最好的指东打西,也不过如此,阿里深谙其中之道。
人们该问的一个问题是,阿里巴巴到底是要用法律手段将这件事情解决,还是要通过这件事来给媒体界施加压力,获得IPO之前的宽松舆论环境。如果是前者,直接报警抓人就好了,没必要在社交网络上再秀一下,榨取这件事本身的公关价值,似乎是阿里巴巴更看重的事情。瞧见没有,我们被敲诈已经报案了,还不告诉你是被谁敲诈的,就让你们猜来猜去以保持强大的震慑力量,你们就都不敢说话了。
其实没必要如此,阿里巴巴做到这么大,各种假货横行,贪污腐败问题成堆,怎么的还不让人说了么?看一个企业是否具备强大的生命力,首先是要看他们对待质疑的态度,而质疑本身就是推动事物进步的强大动力。除非别人质疑你的情况确实存在,而你又确实不想改,那你可以动用一切手段去屏蔽这些质疑,甚至消灭这些质疑你的人。
可惜的是,媒体虽然这几年变得越来越没出息,但媒体人还不一定百分之百都是胆小鬼。威胁、恫吓、心理暗示、施加压力,甚至不惜动用非常手段,到任何时候都只能对一部分人有效,对另一些人毫无作用。因为还是有人知道是非对错的,因为还是有人是以良知和公理为基础发出质疑的,因为这个民族的精神还活着,且欣欣向荣。
写在后面的话
今天有很多朋友打来电话问候,在此一并答谢,我要说的是我很好,多谢关心。
最近工作较忙,本不想过多议论是非,但挡不住有人总是想激起你的斗志。
好多人想让我闭嘴,更多人出于关心对我进行善意提醒,我只想对前者说,别做梦了。对后者我想说,不管未来如何,希望你们多年后还能记得我这个朋友。
最近不想去美国,也没意愿去举着牌子冒充叫花子到华尔街拍个照,博君一笑耳。我的英文写作倒是该重新拿起来练练了,只要我不死……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