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万天南
编辑/陈纪英
阿里又一次“拥抱变化”。
12月6日早,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发出内部信,任命戴珊和蒋凡分别操盘新设立的“中国数字商业”和“海外数字商业”两大板块。
这也是自2015年提出“大中台”战略之后,阿里组织架构最重要的一次调整。
虽然大众和媒体往往对“换人”津津乐道,但其实于阿里影响更为深远的,则是组织的“变阵”——从2015年的“中台战略”,走向首次倡导的“多元化治理”。
在企业管理理论中,可以根据集权和分权程度,把组织架构分为“归核”和“多元化”,这是伦敦商学院教授Costas Markides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管理概念。
在他的论述中,企业的归核和多元,是个交替而行的过程。
以美国为例,大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大多施行多元化战略,在70年代达到了高峰,80年代进入战略转换期,90年代多数大企业开始实施归核化战略。
但如今的硅谷巨头们,在业务、产品、市场、员工、组织上普遍趋向多元化。
以苹果为例,2010年,乔布斯执掌时期,仅提供14款产品,10年后,库克操盘的苹果产品增加到27款,SKU扩容到200个以上。
中国互联网巨头也是如此,To C 的腾讯开始涉足产业互联网,被称为APP超级工厂的字节跳动切入了教育、房产中介等业务,自动驾驶成为百度继搜索之后的又一张王牌,阿里巴巴电商、物流、云计算等业务四处开花等等。
当然,归核和多元化并无优劣之差,只有是否合适之分,当业务、产品、市场走向多元化,组织自然也要因势而变,进行多元化变阵。
从这个维度来看,阿里巴巴这次突然其来的组织变阵,看似意料之外,其实情理之中。
国内一盘棋,海外大整合
此次组织架构中,外界对于戴珊的职务描述是“扩权”。
戴珊作为集团总裁,分管业务条线再次大扩容,分管大淘宝(包括淘宝、天猫、阿里妈妈),B2C零售事业群,淘菜菜,淘特和1688等业务,共同形成“中国数字商业板块”。
而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的一大看点,就是B系和淘系的打通。
如今,无论是阿里、京东,还是拼多多,都是通过直连工厂,赋能供应链,盘活产业带,强攻下沉市场。
尤其是淘特、1688等作为阿里反攻五环外市场的战略落子,都高度依赖于产业带和C2M机制,也唯有产业带供货,才能实现终端零售的最高性价比。比如,今年双11期间,淘特产业带直供M2C订单总量同比增超100%。
此外,在快抖等流量平台的冲击之下,电商平台的突出长板就在于“货”,上游供应链的重要性,同样越发凸显。
再从用户端来看,目前,国内电商市场的用户增量已经见顶。
今年Q3,拼多多用户净增约1700万,远低于上季度2610万的增长,也低于市场预期的2000万;而截止到今年9月30日,阿里巴巴生态体系的中国年度活跃消费已经攀升至9.53亿,也逐渐触顶天花板。
因此,接下来,阿里电商业务的新增量,将从“广度”增长切换到“ ”增长模式,增长重心将从C端切换到B端。
未来,为阿里电商业务贡献增长的大头,不在于用户规模的绝对增长上,更依赖于供给侧的产业整合和效率提升上。一方面,帮助品牌和商家降低增长的边际成本和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丰富供给,挖掘存量用户的潜在价值,提升单个用户的年均客单价和GMV等。
综上,此次由戴珊一肩双挑B系和淘系业务,一方面可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打通,符合产业互联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升级大势,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阿里的供应链优势,提升供给侧效率,服务实体经济等。
中国业务一盘棋,也是为了以老带新,增强新业务竞争力。
目前阿里巴巴的中国业务非常多元化,而且不乏包括淘菜菜、盒马等在内的近场电商等新业务。
与阿里在电商业务板块的一马当先不同,在新业务领域,竞争相当激烈,因此更大力度的整合,也有利于调动集团的优势资源,推动新业务加速成长。过去,阿里巴巴借助成熟业务,老带新已有成功先例,比如天猫就由淘宝商城孵化而来等等。
此次调整中,原本一直立足国内市场,主导大淘系业务的蒋凡,移师海外,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但这种“惊讶”反应,可能低估了阿里对于全球化的势在必得。
阿里1999年诞生之初,做的就是全球化生意——英文全球批发贸易平台。2014年,阿里上市之时,全球化也是集团钦定的三大战略之一。
去年9月初的一场公开演讲中,张勇在发言中再此明确全球化目标,“2036年我们要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
目前,阿里海外业务主攻的东南亚、南亚和土耳其地区都是全球新兴市场,人口结构非常年轻,比如印尼人口的平均年龄是27岁;土耳其人口的中位数年龄28.5岁,是欧洲最年轻的国家;巴基斯坦的人口更年轻,年龄中位数仅为20岁,30岁以下的人口达到1.04亿人,且其电商业务渗透率还有大幅上涨空间。
因此,把蒋凡推到前台,担任全球化业务的操盘手,其实也是因为阿里对全球化业务期待颇高——未来在用户规模上,海外用户要比肩国内用户规模。
此次调整后,海外业务的独立性有所提升——根源在于,过去两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化,全球几大主要经济体的外交关系趋于紧张,内外两个市场的二元性属性显著走强,因此,需要加强海外业务的独立性。
当然,目前外部形势看似不利,阿里此时爬坡全球化,算是逆流而行。
但逆境之中,阿里也手握有利牌面。比如,目前疫情冲击波下,海外供应链都没有全面恢复,唯有中国防疫得力,中国供应链优势凸显,可以助攻速卖通等业务做强做大。
而在在最新一季度财报中,阿里跨境及全球的零售及批发商业的收入同比增长34%,Lazada东南亚订单量同比大涨82%,都高于整体业务大盘增速。
因此,所谓的“扩权”、“移师”都是表象,真相就是阿里的内部业务变道了,外部环境也变向了,组织升级变阵其实是水到渠成。
优化生产关系,构建敏捷组织
在内部信中,张勇多次提及的关键词是“多元化治理”。
目前来看,阿里的全维度多元化,体现在产品多元化、业务多元化、覆盖市场多元化、员工构成多元化等方方面面,与此匹配,进行多元化治理升级,就不足为怪。因此,此次组织架构调整,归根结底,是业务先行、战略先行,组织变阵跟进。
此次多元化变阵中的一大特点就是,“老人轮岗”。无论是戴珊、蒋凡都是老人做新业务。
在阿里巴巴内部,调兵遣将的惯性法则是“新人做老业务,老人做新业务”,勇将不能守成。
于组织而言,老人有经验有资源,干新业务的成功率相对更高底气更足,也能降低多元化变阵的风险。于个人而言,以战代练,能够快速淬炼多元化能力。
以戴珊为例,作为阿里巴巴创始元老之一,其业务履历极为丰富,负责过人事——2013年担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才官,负责过B2B业务——2017年1月开始担任B2B事业群总裁,也涉足过新零售业务——主攻近场电商和同城零售的阿里MMC事业群于今年3月1日成立,操盘手也是戴珊。
过去两年,由B转C的戴珊,业务成绩也可圈可点,其中,淘菜菜虽然入场较晚,但Q3的GMV环比增长150%,后来居上。
因此,在B、C两块业务上都有充足经验的戴珊,可以作为压舱石,稳定阿里国内的基石业务。
而在阿里内部有着“流量王”之称的蒋凡,也有望移植淘系经验到海外市场,助攻海外10亿用户目标早日实现。
最新季度财报显示,阿里12.4亿的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中,仅有2.85亿消费者来自海外——海外用户规模的增长依然任重道远。
而蒋凡的长项就在于“用户增长”。2013年,蒋凡把公司卖给阿里进而成为阿里管理层之一。
他到任主导的第一个业务就是淘宝的移动化转型。在他操盘之下,2014年,手机淘宝DAU从3000万做到6000万,到2015年9月已经攀升至1.1亿。
目前正处于上升期的阿里海外业务版图,需要这样一名悍将去攻城略地打江山。而蒋凡恰恰是最合适人选。一方面,蒋凡足够有过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蒋凡足够年轻,是阿里高管中最年轻的少将,更能共情阿里海外市场的主流年轻用户,且阿里的全球化业务,注定是一场耗时日久的漫长征途,需要年轻高管冲在一线。
综上,用老人轮岗的方式,去实现多元化治理,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震荡,提升成功率,这算是阿里深思熟虑的“阳谋”。
那么,到底该如何研判,阿里的这场多元化治理转型,是否达到预期成效?
检验的标尺应该是变阵之后,是否优化了生产关系,是否驱动生产力释放,是否激活了组织创造力,是否反哺于业务增长。
除去云计算之外的阿里巴巴集团业务,此次一分为二后,第一,在事业群内部,各个子业务单元的协同效应会有所凸显。
就国内业务而言,早前几年,国内市场还被割裂为上行市场和下行市场,而随着下沉市场的消费升级,其实中国市场的二元属性正在减弱,因此可以通盘考虑。
而且,各个业务子单元其实可以互相引流,形成集约和规模效应。
最近,我去湖南耒阳走访了一家菜鸟共配中心。这家共配中心此前亏损数年,最近两年才扭亏为盈——除了帮助淘宝天猫用户派送电商包裹外,还接入了淘菜菜业务,后者订单密集、高频、稳定,下乡派送业务量陡然翻番,人均规模营收大幅提升,物流运输成本也反向下降,最终实现扭亏为盈。
当然,这只是业务协同的冰山一角。
另一方面,新事业部制下,层级更为扁平,组织敏捷度提升,决策更高效,各个组织之间的定位和分工更明确,应对市场变化的动作,也将更自主更灵活。
过去,不少全球巨头的出海业务折戟,根本原因就在于“总部过于集权”,决策链条过长,反应速度过慢,最终错失发展良机,阿里要想成功出海,不能再重蹈覆辙,不能一套拳法打天下。
对于提倡“拥抱变化”的阿里而言,变化从来都是常态,至于此次多元化变阵的“阳谋”,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