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陈纪英
德令哈,一座曾经在雨水中荒凉的城。
石头还是石头。
青稞还是青稞。
草原尽头,德令哈农民的手中却不再两手空空。
他们种植粮食和蔬菜,他们依然喂马、劈材,
他们也通过电商,把藜麦、青稞和枸杞卖往远方——德令哈安祥枸杞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福文,成为了拼多多直播间的带货主播。
这个蜗居在戈壁滩上的诗意远方小县城,蒙古族语意为“金色世界”,却是中国政府确定的 贫困地区“三区三州”的贫困县之一。
直到2017年底,德令哈才摘下了贫困县的帽子。
而整个三区三州的贫困帽全部摘下,还要等上两三年——好消息是在2021年2月25日宣布的。
一场大张旗鼓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过去8年间,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当天的下午四点,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上,一块崭新的“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正式挂出,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此前已经摘下。
身在德令哈的李福文可能没时间观看这场大会,也没机会看到摘牌挂牌这一幕——但中国政府和一批扶贫助农的互联网企业,过去8年上山下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李福文的钱袋子不再干瘪,让戈壁滩不再荒凉,让三区三州走出贫困线。
互联网:贫穷的克星还是救星?
2月25日的这场表彰会上,1501个获颁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单位中,出现了三家互联网公司的身影——成立5年的拼多多、10岁的美团和20岁的阿里巴巴。
这不是拼多多第一次站在扶贫表彰台上——2020年10月,拼多多作为互联网企业代表,获颁由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选的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在拼多多以及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前,广袤的乡村,一直是互联网的边缘之地——某种程度上,互联网甚至拉宽了城乡鸿沟,加剧了贫富分化。
但移动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先是信息的通达流动,留守的老人与漂泊在北上广的打工子女通过微信联络,老铁们在快手抖音里展示五环外的乡村生活,仅接着是产品的上行下达,老乡们在网上购买来自全国的玩具、食品、服饰、日用品,又把粮食、蔬菜、水果、肉蛋等农特产销往全国。
这一变迁,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的倒U型理论不谋而合--经济发展和贫富差距呈现倒U型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分化的长期变动轨迹是“先恶化,后改善”。
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社会贫富差距很小,大家共同贫穷;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贫富差距持续拉大;但是,当经济进入到高水平发展阶段时,贫富差距会反向缩小,社会进入共同富裕阶段。
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就是U型曲线掉头向上的翻转点——天然与三农产业紧密耦合的电商,则成为移动互联网扶贫的绝对骨干,三家获奖企业中,电商企业就占了两家。
中国政府也对电商平台的扶贫作用期待有加,数字化扶贫早已成为上倡下行的国策。
早在2016年,精准扶贫刚至中场时,扶贫办、发改委等十六个部委,就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要将电商扶贫纳入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和工作体系、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加就业和拓宽增收渠道、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程。
《意见》出台时,拼多多刚刚成立一年,阿里巴巴确立农村战略刚刚两年,庙堂之高与市场之远,就此汇合于精准扶贫大计之下。
两年多之后出台的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首次明确,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2020年,精准扶贫来到关键的收官之年。
当年的4月20日,国家高层领导来到陕西柞水,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时,首肯了电商平台的助农扶贫价值,“现在村子里搞这个电商服务,是非常重要的,是大有可为的”。
而售卖柞水木耳的当地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秀梅,就是在拼多多的直播间里,为当地的柞水木耳开辟了覆盖全国的销售通路。
可以说,成立于精准扶贫攻坚期,同时又以农产品切入、从五环外起步的拼多多,自然而然就融入了扶贫助农的滚滚洪流中。
整体而言,电商扶贫的价值可以概括为两个维度。
一是节流——电商为下沉市场打开了海量的商品供应之门,普遍性的提升了下沉市场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也对应着贫困程度的反向下降。
二是开源——通过农产品的上行,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可以助力不发达地区,实现了经济收入的绝对增长。
电商创业的一个显著特性是进入门槛低,下沉市场群体也有机会参与其中,最终自下而上实现了全民性的普惠普及,可以显著减少贫富差距。
8年,1亿人脱贫,832个贫困县脱帽,而在这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上,电商平台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拼多多如何成就扶贫新变量
那是李福文的“吆喝声”,第一次被60多万人听到。
在拼多多的直播间里,这位来自德令哈尕海镇泉水村的农民,带着一顶遮阳草帽,虽然普通话不太娴熟,但自信满满,热情叫卖着柴达木鲜果枸杞,“大家说青海是遥远的地方,现在有了电商平台,我的枸杞48小时就能送到您手里,您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柴达木盆地最新鲜的枸杞。”
种枸杞之前,李福文抛家弃楼,常年奔波在各个建筑工地干苦力,力没少掏,汗没少流,钱没多挣。
2011年,李福文卸甲归田,回到德令哈种枸杞。产量大幅提高后,他却开心不起来——销售渠道单一,销量一直提不上去。
直到遇到了拼多多。
去年9月3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浙江省援青指挥部与拼多多联合启动的“海西优品云上行”浙消费扶贫周活动上,李福文带着自家枸杞,第一次开始直播带货。
如今,顺利触电的李福文建立起了枸杞合作社,还自建了一条枸杞烘干线,做得有声有色。
李福文的案例,只是拼多多扶贫助农的一个侧影。2019年,拼多多农(副)产品成交额达1364亿元,2020年,这一数字又翻倍增至2700亿元。
拼多多,为什么会成为精准扶贫中的关键变量之一?
首先与其定位息息相关。
三大头部电商平台中,拼多多成立最晚,但却是首个广覆五环外的电商平台,“我们关注的是中国最广大的老百姓”,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如此界定。
此前的电商平台,主要聚焦于一二三线市场的消费升级,对于下沉市场浅尝辄止。
再从品类来看,从2015年初创至今,农业生鲜是拼多多当仁不让的“头号品类”。
助农五年间,拼多多趟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拼购模式,由此,拼多多也成为首个规模化实现商品下乡和农产品上行同步并举的电商平台。
所谓拼购模式,就是针对中国小农经济的痛点,拼多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一起,带动农产品大规模上行,直连全国大市场。
拼多多数据显示,借助这一模式,平台单品订单量10万+的爆款农产品超过了1500个,包括云南雪莲果、广西百香果、新疆小红杏、大凉山软籽石榴,许多区域化的小众产品也通过拼多多走向全国。
那些开始触电的果农、菜农、牧民、粮农等等,不但自己发家,也能带动周边贫困户致富。
2016年,广西玉林村民庞志玉掏出仅有的两万元,开始在拼多多经营“玉林百香果”。4年过去,店铺累计销量1500万斤,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
以往一到丰收季就为销路犯愁的周边果农,也成了他的供应商,丰年每亩净利润能达到8000元。
农产品触“电”,农业增收,农民脱贫,粗略估算,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台已经直连农业生产者超过1200万人,累计带贫人数超百万。
正如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拼多多等新电商平台重塑了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让小农户与大市场实现低成本对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了中国小农经济部规模化程度低、现代化水平低、流通效率低等痛点。
其实,助农不仅是拼多多的商业模式使然,也是拼多多主动为之的公益使命,一些公益项目与拼多多的产品 耦合,并引导平台用户 参与,扶贫资源特意向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倾斜。
比如,2018年上线的“多多果园”。
7亿平台用户只要在在拼多多的虚拟果园中种下树苗,果实成熟后就可免费收到一份扶贫助农水果。
目前,“多多果园”的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6000万人,每天送出的扶贫助农水果超过200万斤,其中绝大多数采购自“三区三州” 贫困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
因此,年仅5岁的拼多多,成为扶贫助农的关键新变量,即是其客观能力使然,也是其主观意愿所为。
下半场,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刚至终点,乡村振兴接力而上,这是一场更为艰巨、更为长期的艰巨,依然需要政府企业联手合奏。
在8年的精准扶贫历程中,中国政府通观全局、统全局,搭台子,打地基,修公路,通水电等等,电商平台则登台唱戏,负责落地执行。
对此,参加表彰大会的拼多多CEO陈磊深有感触,“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快递,公路里程、高铁里程、光缆线路、移动通信基站数量等都是世界第一。在道路网和互联网的支撑下,贫困地区的农户们,可以面向全国市场销售自家的农产品,足不出户就可以收到网购包裹。”
无论是电商服务的下沉,还是农产品的上行,都需要路通网通水电通。
截至2020年底,中国贫困地区的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都超过了98%。
而在未来的乡村振兴中,政企联手模式还将持续。
相比于专门特定贫困对象和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具有系统性、全局性,针对整体三农产业,覆盖广袤乡村。
这就要求,电商平台拓展业务和服务边界,一边助力农民增收、三农产业升级,一边要呼应乡村地区的消费升级需求,最终普惠整个三农产业。
其次,8年奔波的精准扶贫具有短期性,而乡村振兴具有长期性。
长期奔波在一线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认为,乡村要振兴,人才、产业缺一不可。
这一看法,也与拼多多的扶贫战略不谋而合,推动“人才本地化、产业本地化、利益本地化”,在精准扶贫后,又接棒乡村振兴。
早在2018年,拼多多就创立了“多多大学”,建立线上线下全覆盖的“扶贫产品上行与互联网运营”课程培训通道。
如今,在线下,这一课程已经覆盖21个省份,培育本地学员6700多名,直接引导店铺超过3900家。
在线上,这一课程累计触达49万扶贫产业经营者,覆盖全国所有的贫困地区,还带动全国超过10万名新农人返乡创业。
此外,相比于精准扶贫聚焦于单一的收入维度,乡村振兴则是全维度,不仅产业兴旺,也要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等。
这也意味着,未来互联网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更为多元,施展空间更广阔,于电商平台来说,既是责任,也是机会。
石头不再是那块石头。
青稞不再是那棵青稞。
德令哈不再是那个德令哈。
扶贫有完结,助农无终点,乡村振兴,电商企业依然大有可为。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