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大考:疫时“雨露均沾”,疫后能否“脱颖而出”?

疫情之下,线下餐饮全面停摆,生鲜电商就此实现了全民普及,有司一飞冲天,有司短板尽显,有司黯然退场。疫情这个陡然而至的超级变量,到底如何重塑了生鲜电商行业?其未来时态如何书写?

文/陈纪英

过去订闹钟偷菜,居家隔离之下,变成了订闹钟抢菜。人在家中坐,美食送上门,饕餮解馋的欲望,居家也能满足。

生鲜电商作为居家必选的“生命补给线”,借此实现了“全民普及”。需求暴涨之下,全行业水涨船高:

  • 为了应付激增的订单,盒马每天补货从一次提升到近10次;
  • 大润发门店商品采购量同比增长4-5 倍;
  • 物美超市生鲜蔬菜销售额出现 3 倍增长;等等。

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增长不是“面子”,更是“里子”——疫时“雨露均沾”的峰值增长,能否沉淀为疫后的常态业绩,要靠“脱颖而出”的本事。

这不,虽然生鲜电商如火如荼,但有公司表现不佳,数字化能力不足的传统商超,短板暴露,新京报曾在一周前测试了9款APP,其中,唯一一家没有完成配送任务的是多点,早上下单后,直至19点,多点才告知才因缺货而退款。

甚至有公司转身离场,据《商业观察家》报道,去年9月上线的“永辉买菜”App,即将下线退场,其App首页推荐的“永辉买菜”下载二维码,已经更换成了“永辉生活”App。

有司一飞冲天,有司短板尽显,有司黯然退场,疫情这个陡然而至的超级变量,到底如何重塑了生鲜电商行业?其未来时态如何书写?

1

全民抢菜,万亿需求

生鲜市场,堪称天堂之门,规模高达5万亿,在零售行业,规模也仅次于汽车。生鲜电商,却堪称地狱之海,过去几年,蜂拥者汹汹,生还者寥寥,O2O、B2C、C2B,各种模式横死一片,是电商领域最后一块尚未完全攻克的“高冷”之地。

《2018年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生鲜市场规模高达数万亿,但渗透率却不足3%,远低于家电电商(38%)和服装电商(31%)。

直到盒马为代表的新零售模式,每日优鲜为代表的前置仓模式,物美等传统商超开辟的到家业务等,渐成气候以后,生鲜电商才初露峥嵘。

疫情突然爆发,全民居家隔离,在线买菜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须项,尚在成长期的生鲜电商迎头顶上,磅礴需求得以提前释放。

QuestMobile发布《中国移动购物汉沽额”战疫“专题报告》显示,生鲜电商的日均总时长陡然上扬,春节假期相比平日增加了56.2%,春节后2周比平日增长了96.4%。

头部的生鲜电商平台,无一例外业绩大涨。

据人民网报道,盒马鲜生过去几周的订货量达到平时的5-10倍;美团买菜在北京地区的日销量最高为节前的2-3倍。春节期间,每日优鲜实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50%,此外,永辉买菜、叮咚买菜、多点等平台订单数均激增。

纵观整个生鲜市场,用户的“对流效应”明显——老年人学会了在线买菜,年轻人也去逛超市了。

生鲜电商逐渐成为了全民买菜神器,原本对电商敬而远之,习惯到菜市场遛弯买菜的中老年群体,开始跟着子女学习线上买菜了。Mob研究院的统计显示,35-44岁人群逐渐成为生鲜电商新增用户的主力军。

与之呼应的某平台数据显示,网上买菜的用户里,40岁以上的增加了237%,46-55岁用户同比增长了381%,56岁以上用户增长了397%。其中9成用户,是在儿女帮助下学会手机买菜。

另一方面,需求暴涨之下,生鲜电商的运力、货品供不应求,过去习惯了手机上买菜的年轻人,现在抢不到抢不够,也有部分转移到了线下商超。比如,疫情期间,武汉大润发的蔬果和新鲜肉类、蛋类采购量,爆涨了三四倍。

用户的对流效应,带来的启示在于,线上、线下业态并非完全分割,这也呼应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趋势,提前布局线上线下业态的生鲜业态,优势凸显。

疫情期间,父母、子女全部都变成生鲜电商用户,这种家庭聚集性的用户特征,带来了客单价的提升。多家生鲜电商平台疫情期间的客单价,较平时增长至少50%,部分平台交易额上涨超三倍。

锚定家庭这一最亲密的社会单元后,生鲜平台的粘性将大幅提高,“拉全家”相比于“拉个人”,单个获客成本相当,但客单价可达到数倍,未来营收利润贡献更为客观,履约成本占比大幅下降。

整体需求的暴涨、渗透率的提升、客单均价的上涨、购物频次的提高,四重利好因素叠加,就是生鲜电商疫时火爆的原因。

2

“线上+线下”最优解

疫情爆发导致的需求暴涨,对于生鲜电商,是增长机会,也是极致考验——能否在疫情时期提升供应能力,而在疫后需求回落时实现软着陆?

纵观全行业,几乎没有一家生鲜电商,能够全面满足需求。在微博上,抢不到菜的诉苦声络绎不绝。

为了快速补充服务能力,盒马的灵活用工应势而生。

盒马释放了30000个用工需求,“英雄帖”发出一周后,6000多人入职,盒马全国运力已恢复至节前水平。

此外,还有一些人力补充来自西贝、云海肴等餐饮企业的闲置员工,临时为盒马所用,既解决了盒马的人力饥渴,也为疫时“只花钱不挣钱”的餐饮企业减少了人力负担。在“灵活用工”的创新模式开启后,陆续已经接纳近4000名共享员工加入盒马临时用工队伍。

共享员工的好处在于,疫后归还,无需额外承担裁员的成本和风险。

此外,春节不打烊、疫时全开业的盒马线下门店,也缓冲了运力的不足,没抢到线上配送单的居民,能够到店采购,保障生活基本需求。

不仅如此,盒马还与公交集团对接,武汉18家盒马门店,每家保证一辆公交车配送送菜到社区,一次可以配送几百单;疫情期间,盒马的社区团购方式顺势上位,可以通过集中配送,规模化解决买菜难题,对冲运力不足的挑战等等。

可见,多场景多业态布局,多渠道满足需求,让盒马成为了疫时服务能力高增长、服务体验不打折的典范。

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还能承接用户在疫情结束后“放飞自我”的需求。

在家做饭一个月,对火锅、烧烤等美食的“思念”弥漫了整个朋友圈,疫情过后,如今彻底停摆的线下餐饮业态,必然会迎来爆发的小阳春。

咨询公司科尔尼估计,一季度,疫情将给零售餐饮业造成1.5-3万亿的经济损失。换句话说,疫情结束后,这万亿被压抑的需求,将重新回归包括餐饮在内的线下业态。

但大部分生鲜电商,比如前置仓只能看着疫时被憋疯的用户,在疫后无情流失——因为他们没有线下业态,尤其是餐饮业态等,去承接这种反弹性需求。

而这样的反弹,恰恰是盒马的机会,目前,盒马旗下共有盒马鲜生、盒马菜场、社区购物中心业态“盒马里”等七大业态,未来疫后全面解禁之时,可以层层接住用户“放飞”的多元化需求,老年人去盒马菜场遛弯买菜,全家聚餐饕餮去盒马鲜生,亲子游乐去盒马里等等。

事实上,线上线下全布局的生鲜电商平台,可以在疫情期间,通过发放未来到店的权益,引导会员在疫情之后,进店消费,饕餮玩乐。这就相当于在疫情期间,会逐渐养成买菜习惯,疫情结束后,又扩充线下市场。

由此可见,线上线下一体化,才是满足生鲜需求的最优解。

反例则是永辉买菜。去年9月,永辉买菜App上线,业务覆盖重庆,福州、成都、合肥、深圳、北京、西安等一二线城市,提供配送上门服务,与永辉超市的数字化平台永辉生活APP独立运行,如今正逢生鲜电商势头大火之时,永辉买菜黯然下线,也验证了“线上线下模式割裂”走不通。

3

深耕供应链的底气

疫情期间,多出一次门,多一重风险,多浪费一只口罩,一站式购全成为了普遍需求,因此,那些品类丰富、不断供、不涨价的平台,用户体验突出。

  • 多年深耕供应链的商超,表现可圈可点,武汉本地超市依靠丰富品类,客单价比平时提升了3倍;
  • 大润发门店商品采购量同比增长4-5倍;
  • 店仓一体化的盒马,一家店商品种类7000多种,除了生鲜,还是有餐饮、半成品、防护用品等,也可以一站购齐。

疫时,生鲜涨价是常态,但沃尔玛、盒马、华润万家等纷纷承诺,疫时不涨价。

不涨价、不断供、一站式购齐,归根结底,依赖于上述平台构建了强大的供应链,与生鲜产品的原产地,甚至国外的进口基地达成直接合作,通过规模化的批量采购,获得更具竞争力的进价,提前锚定价格和数量。

比如,盒马长期合作的500家直采基地,以及纽澜地、西鲜记等合作供应商,提前锚定价格和数量,保证疫时生鲜价、量的基本稳定。

同时,强大的供应链,还让上下游形成了紧密的价值共同体,抵御风险能力更强。

疫时封路封城之下,大批农产品滞销,但是和盒马对接的农副产品原产地,受损相对较小,预计到2月底,全国将有超过1800多吨滞销农产品在各地上架盒马。

能否建立强大的供应链,将成为生鲜电商面临的常态化考验。

在产品上,人无我有。打造了自有品牌的生鲜电商,可以通过独特的产品,在存量搏杀中胜出,盒马、每日优鲜等都在提高自有品牌比重。其中,盒马旗下“盒马牌”有近1000种商品,自有品牌销售额占比超过10%,成为国内生鲜电商App中占比最高的企业。

在体验上,盒马在平时可以最快30分钟送达,在疫情期间,依然能够通过悬挂链技术等,实现单店一万单的配送,同时可以科学预估运力,实现预约排单,避免用户空等白等。

疫情之下,线下餐饮全面停摆,全民居家隔离避险,生鲜电商就此实现了全民普及,但疫情之后,随着封禁政策解绑,餐饮门店全面开业,生鲜电商必然会在疫后出现回落。

飞上天很美,摔落地很疼——在疫情期间,生鲜电商借势而起,一飞冲天,并不难;难得是,在疫情之后,把疫情的峰值表现,进化为常态化能力,沉淀为持续性业绩。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3-05
生鲜电商大考:疫时“雨露均沾”,疫后能否“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需求暴涨之下,生鲜电商的运力、货品供不应求,过去习惯了手机上买菜的年轻人,现在抢不到抢不够,也有部分转移到了线下商超。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