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下半场:蚂蚁放权共治VS微信流量筑墙

毫无疑问,阿里和腾讯主导了中国移动支付的上半场。

抛弃钱包的普通消费者,很难体会双方战术的明显差异————最显著的差异也许是色差,支付宝蓝色,微信绿色。

现在,中国移动支付的用户红利已经挖掘过半,下半场拐点已至,双方战术分野开始显山露水————近10亿月活用户的微信,优势在于流量,用流量筑起防护墙,依靠流量变现,轻轻松松,但其短板在于能力单薄。

支付宝虽然也有5.2亿用户,拼流量虽仍处下风。其优势在于先发性(移动支付始于支付宝),以及能力的多元化和纵深化。

与此匹配,支付宝的路径则是连接-开放-赋能-共治。从支付宝提出“共治”可以看出其下半场的战略与方向已经相当清晰,支付宝开始放弃单项平台治理模式,把管理权限逐渐释放给合作伙伴。

支付宝和微信都有所长,也有所短,最新消息是,腾讯系盟友沃尔玛最近突然开始“禁用支付宝”———作为盟友的微信,总有点瓜田李下的嫌疑,暴露了一点忌惮和焦虑。

支付宝下沉:颠覆——赋能——开放——共治

红包、免单、补贴———蓝绿双方在线下的攻城略地,动作凶猛,见效也很快。

根据央行统计,2017年,中国移动支付业务金额为202.93万亿,其势汹汹,普及度在全球首屈一指。

移动支付的起点,是支付宝2012年推出的物流pos,尽管这项业务不久就因为银联阻挠而暂停,却是互联网公司第一次试水移动支付的深浅。

第一次爆发,则要等到2013年开始的打车大战————A、T双寡分别借道快的、滴滴,开始普及移动支付。

快、滴合并后,支付宝的战线向上延伸至政府部门和公共事务领域,比如在线收付水电煤气,甚至成为了政府简政放权的抓手;又下沉到便利店、早餐摊、小饭馆、菜市场等等。

四五年间,通常是支付宝先冒头试水,而后微信迅速跟上————随处可见的蓝、绿二维码,以及不再是出行必备品的钱包,标志着移动支付的市场普及基本完成。

移动支付增速已然放缓。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2017年,移动支付金额同比增速为增28.8%,低于2012-2016年累计20倍的增长,移动支付进入下半场。

在下半场,绝对用户增量让位于结构性增长,流量红利开始衰减————在结构性增长阶段,无论是c端用户,还是b端商户,其需求都不再止于简单的连接和支付,亟需支付平台提供更多纵深服务、个性服务。

支付宝的生态共治,亦由此而生。

如果复盘支付宝和蚂蚁金服过去几年的对外定位,就会发现,其业务越来越朝后走,越来越往底层走,姿态和身段也越来越低,相反,合作伙伴的地位和话语权却越来越高。

2014年,支付宝推出了开放平台,但这一阶段的开放能力,主要集中于移动支付场景。直到2016年8月,蚂蚁金服开始全面开放多维能力。

支付宝愈加谦卑,甚至连“赋能”一词也不愿提及。“说赋能不合适了,因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很厉害,有很多专业优势,他们需要我们’赋能’么?”彼时,曾有一位蚂蚁金服高管告诉《财经故事会》。

而最近启动的“生态共治”,拱手让渡权力、利益和资源,则是把合作伙伴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位,全球最大支付平台支付宝,再次放低身段,和数万名ISV、服务商、开发者,组成平等对话、互利共赢的“兄弟连”。

为何此时提及“生态共治”?

根据计划,支付宝招募的第一批生态合伙人将于5月对外公开。

生态合伙人的推出,是为了激励更多合作伙伴参与共建和共治,共同制定行业开放和发展政策。

在成长培训方面,他们将享受一些“优先权”——蚂蚁金服将定期组织技术专家对其进行专业指导,定向解决技术难题,此外,合伙人还可以到阿里游学,和阿里管理层面对面交流等。

在市场扶持方面,合伙人将获得专属的市场资源扶持。

放弃“老大哥”的身份和权限,共治共管,蚂蚁基于何种考量?

第一,基础设施已经搭就。

支付宝和其母体淘宝等,创业至今,其实做的就是一件事儿————搭建商业世界的基础设施,遇河搭桥、逢山开路。

如今,移动支付从一线到三四线甚至到乡镇村屯,信号可见之处,均可扫码、在线支付,成为日常消费的全民标配。

为了实现如今的普及化,蚂蚁、腾讯均投入不菲。内部,比如,仅2018年春节集五福红包,支付宝就掏出5亿真金白银,日常红包和补贴,更是大头。外部,对普及移动支付居功至伟的快、滴大战中,一家单天补贴就曾高达3000万,如果不是A、T在背后撑腰,快、滴撑不起,移动支付的普及也不会这么快。

因此,等到今天才推出共建共管共治,是因为前期投入大,风险高,只有巨头能玩得转。

而且,一片不毛之地上,也长不出好庄稼。几年前,刚刚触网的服务商和ISV,对“互联网+”不熟悉,也不知道怎么玩,程龙说,“以前更多是蚂蚁开放什么能力,ISV和开发者用什么能力;蚂蚁提出什么开放政策,ISV和开发者就享受什么政策。”

现在,支付宝经过十几年积累,已经沉淀出包括支付、营销、安全、数据、信用、金融等多项能力,有了这些基础设施托底,合作伙伴才能进行更多行业创新,参与生态共建。

“冲在前面的蚂蚁金服带动了我们对互联网的感知,让我们意识到原来互联网可以渗透到这么多的领域,有这么多的玩法。我在医疗IT行业做了十几年,之前是不知道的。”联空网络创始人况华说。

第二,用户个性化、精准化、多用化服务的需求。

目前,支付宝的活跃用户已达5.2亿左右,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支付宝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满足其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即时性的需求,必须依赖于更多外部力量,共治共建。

第三,具有专业能力和细分优势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和蚂蚁能力互补、资源共享。

随着蚂蚁金服的能力不断开放,渗透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在有限的人力和资源下,蚂蚁金服不可能把所有的行业都做深做透。

首批合伙人集中于出行、医疗、教育领域,这三个行业痛点、槽点最多,而且情况最为复杂。

仅以马云、马化腾亲自站台的公交为例,并非全国一盘棋,而是以市为单位,高度割据化,由2000余家各地公交集团掌握。因此,支付宝一家一家去谈,速度太慢,就需要小码联城这样的专业公司去对接。

此时推出“生态共治”,水到渠成。

微信的城池vs支付宝的共治

移动支付下半场,玩法该变了。蚂蚁和微信在下半场,到底会怎么玩?

第一,微信流量筑墙,蚂蚁开放纵深。

就在支付宝启动“共治”的同时,腾讯系的盟友沃尔玛、步步高暂停使用支付宝支付,后两者都曾拿过腾讯投资。

不过,蚂蚁金服开放事业部总经理程龙说,“我们不会要求合作伙伴排他,说你只跟蚂蚁合作,不跟对手合作。”据悉,目前阿里新零售的联华、大润发等超市,依然能够正常使用微信支付。

微信盟友暂停支付宝,是因为微信拥有近10亿活跃用户———换句话说,很多没有支付宝的用户,可能也装有微信。微信联盟的这种打法,其实是通过流量和用户优势,搭建流量防护墙,把对手排挤到墙外。

流量变现的路最轻松最好走,流量优势突出的微信,自然是不愿干苦活累活的马化腾说,“我们更多的方案是助力,我们只提供一层很薄的能力。”

支付宝的优势,则在于其纵深的服务能力,最懂商家,商业基础设施和能力更为完备。

IN照片打印定制COO漫步说,他在比较了和微信和支付宝平台后,坚定选择了支付宝。IN支付宝小程序上线俩月,用户量就突破百万。

之所以优选支付宝,第一是因为支付宝用户天然带金,支付能力和意愿更强,转化率很高。第二,支付宝接入了供应链体系,从照片下单、打印、物流,能够提供全链路的一键服务。第三,支付宝的云客服能力,让公司不需单独设置人工客服等。

无印良品则从支付宝找到更多高质客户,其支付宝会员数已达几百万人,会员消费在支付宝会员日活动中占比80%左右,日常贡献则达50%左右。

不过,随着绝对增量用户增速的放缓,流量优势会衰减,多维能力可能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胜负手。

第二,微信的黑匣子和支付宝的共治。

坐拥10亿用户,微信已经成为可以比肩ios、安卓的超级生态系统。体量如此庞大,仰仗于马化腾和张小龙杰出的产品能力。

但产品体验,有时也不得不让位于公司利益。最近,微信朋友圈封掉了抖音的链接。而在2015年,滴滴、uber大战时候,为了保护小弟滴滴,微信连夜清洗uber所有城市的微信公众号,一个不剩。此次封杀,被微信冠以“系统抖动”之名,但这个理由并未服众。

基于商业考量封杀自己和盟友的敌人,可以理解,但困惑之处在于,微信的规则,有时像个难窥内里乾坤的黑匣子,左右摇摆,模糊不清。

回头说支付宝,在制定规则时,必然也难以尽善尽美,新规则的制定,可能还没那么科学、公正、合理,正因如此,才需要构建“共建共治”的模式,以免规则走偏。

所以,微信和支付宝的战略分歧,你更看好谁?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4-01
移动支付下半场:蚂蚁放权共治VS微信流量筑墙
现在,中国移动支付的用户红利已经挖掘过半,下半场拐点已至,双方战术分野开始显山露水————近10亿月活用户的微信,优势在于流量,用流量筑起防护墙,依靠流量变现,轻轻松松,但其短板在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