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已经家喻户晓,但你知道F5G吗?近日随着中国移动联合华为首次实现5G覆盖珠峰峰顶,并在6500米处同步开通F5G千兆光纤网络,高质量地保障了珠峰驻地人员的日常通信和企业办公需求,这一词汇得以再次高调进入大众视野。
顾名思义,5G指的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F5G则代表第五代固定网络——一个以10G PON(无源光纤网络)、Wi-Fi 6、200G/400G等技术为表征的千兆超宽时代。这并不是一个生造的词,早在今年2月底,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已宣布成立第五代固定网络工作组(ETSI ISG F5G),展开F5G定义,推动固定网络代际演进。
与移动网络的演进一样,在前几代固定网络基础上,F5G在联接容量、带宽和用户体验三个方面均有飞跃式提升,比如它的上下行速率高达对称10Gbps、时延降低到100μs以下、连接数提升100倍以上、可保障的稳定体验。凭借超高宽带、超低时延、安全可靠等特性,它不仅可以应对面向家庭场景的超高清视频、Cloud VR、云游戏等应用,也在快速走进千行百业的企业场景。
华为传送与接入产品线总裁靳玉志做客直播间
那么,F5G背后的光网络有哪些硬核技术?千行百业为什么需要全光联接?全光网络对企业未来到底意味着什么?5月8日,一场名为“总裁带你云逛展”活动在线举行,华为传送与接入产品线的大咖们与行业伙伴、企业客户及广大观众在线聊“光”网,谈未来,一举揭开了全光网络的神秘面纱。
从“光纤到户”到“光联万物”,技术驱动光网络走进千行百业
光通信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你我家中的百兆千兆固定宽带,便是光纤到户的产物。实际上可以说,如果没有光通信,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信息时代。比如我们每天使用的智能手机,就高度依赖光传输,正是它为大量4G/5G基站接收的海量流量提供了传输管道(承载网),串联起接入网与核心网。
正如5G不仅仅被用来增强移动带宽,还经常被提及可以开启万物互联、保障安全可靠一样,随着光技术发展驱动F5G时代到来,最新的10G PON已经可以提供高达10Gbps的上下行对称速率、时延降至100μs以下、连接数提升100倍以上,具备了“开疆扩土”的能力——正如ETSI F5G工作组的目标所指:通过将光纤技术全面应用于各种场景,将“光纤到户”的模式转变为“光联万物”。
换句话说,传统上应用在电信网络和家庭场景的光通信,凭借超高宽带、超低时延、广泛连接、安全可靠等特性,正加速渗透到千行百业,为企业上云、品质专线、物联网等业务场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深入企业的生产、办公、IoT等业务环节,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光网络得以从“幕后”走向“前台”扩充应用场景,与其自身的技术发展密不可分。华为传送与接入产品线总裁靳玉志介绍,从SDH到OTN,从GPON到10G PON,光通信技术在不断进步,光网络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华为自1995年进入光传输领域,一路披荆斩棘见证了光网络从挑战到领先的整个过程。比如早在1996年,华为首款SDH设备在重庆璧山开局,开启了SDH时代;2006年,华为首发OTN产品并贡献超75%专利,催熟OTN产业链;2008年,华为发布业界首个光铜一体接入平台MA5600T,开启GPON时代……
“随着F5G技术成为ETSI组织标准,2020年世界进入了10G PON商用的时代。”靳玉志指出,“华为率先发布面向下一个十年的硬管道技术——Liquid OTN解决方案,要让光网络像水滴一样无处不在,联接每一个房间、每一个桌面、每一个机器。”
数字化与智能化牵引,企业园区网络 “全光化”升级大势所趋
除了技术驱动,市场需求也在拉动光网络加速渗透企业场景。当前,数字化、智能化正当时,云、AI、大数据、IoT等新ICT技术正在重塑企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随着无处不在的云服务、超高清视频、VR/AR/MR、联网机器人、泛在物联网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传统网络已经不足以支撑海量的数据联接需求,企业亟需新的网络架构来支撑新业务的发展。光网络因在带宽、时延、稳定性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被视为企业网络升级的理想之选。
华为传送与接入产品线副总裁暨首席营销官 黄志勇
华为传送与接入产品线副总裁&首席营销官黄志勇在直播中聊到,为了从网络架构、演进和运维能力上匹配新业务需求,华为专门推出了Campus OptiX全光园区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光纤重构传统园区网络,可以实现1根光纤承载所有业务,1次建网满足未来平滑升级,轻松应对传统企业园区网络采用铜缆或混合组网带来的架构复杂、容量及传输距离有限、维护及扩容成本高企等弊端。
他举例说,现在很多企业都开始部署Wi-Fi 6,以应对新业务带来的爆发式数据流量增长。但Wi-Fi 6接入对承载网提出了新要求,如其承载网普遍需要10G带宽。如果现网部署的是Cat 5e网线,仅能支撑1G的业务,从而不得不重新布线扩容;同时由于网线的有效传输距离仅100米,如果大量增加以太网线,将导致汇聚层网元数量大增,让网络架构更加复杂,带来一系列成本、维护层面的难题。而全光网络就没有这些麻烦,因为光纤的带宽本身可以说是无限的,扩容升级只需更换板卡甚至只需更换光模块,可以做到“一劳永逸”(光纤使用寿命可达30年),满足新业务需求同时节能环保!
“自己造的降落伞自己先跳”,黄志勇透露华为自家的武汉研究所、松山湖园区、西安研究所等已经部署了全光网络。直播中他连线华为西安研究所同事,给大家展示了全光园区具体部署方案和带来的全面提升。从中可以看到,通过把光纤下沉到园区最后的应用末端,全光化的方案可以将光纤延伸到每一个房间、每一个桌面、每一个机器,一网支撑电话、PC/桌面云、TV、会议、信息面板、门禁、视频监控等所有业务。同时,相较传统以太局域网,全光方案的空间占用仅为前者1/22,部署时间缩短一半,工程投资只有1/3,总投资为1/2,能耗只有1/3!
黄志勇在直播活动还展示了华为近期针对酒店、教育、安平场景推出的系列化产品,包括业界体积最小的万兆ONU产品华为OptiXstar T800E,只有一个手指大小,可以灵活嵌入Wi-Fi AP和摄像头的光口,使得末端业务直接搭载上光纤,尤其是目前Wi-Fi 6上行10G光口已成为标配,非常适合用这款模块化的SFP ONU。
黄志勇向镜头展示业界体积最小的万兆ONU产品:华为OptiXstar T800E
从OTN到Liquid OTN,下一个十年全光承载点亮千行百业
当光纤下沉势不可挡,全光网络大势所趋,光要如何更靠近企业、更理解企业,让每个企业更直接体会到光通信技术带来的红利呢?直播中华为还带来了其为下一个十年准备的硬核光承载技术——Liquid OTN,誓要将企业全光承载进行到底,让以往通常只出现在运营商和大企业的光承载真正深入千行百业,“点亮”每一个企业,“照耀”每一个人。
“我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实光传输就如同整个通信网络的‘黄河’”,华为企业传送与接入产品线总裁金志国形象地比喻道,“要点亮更多的企业,那么通信网络的‘黄河’就要有能力走出千万个分支,黄河之水就要有能力像每个涓流一样流进每个企业。而Liquid OTN就赋予了我们这样的能力。Liquid 是‘液态’的意思,寓意光像黄河之水一样惠泽万物。”
Liquid OTN和上一代SDH一样也属于硬管道技术(独立管道,在管道里的通信信息可以得到高安全、高可靠的保障),因此具备向后兼容保护现有投资的特点,同时它可以以更先进技术突破带宽和时延等瓶颈,但相比SDH, Liquid OTN最显著的提升是它可以分配颗粒度更小的管道——从2M-100G的管道速率可以任意分配。如此一来,再小的企业都能得到想要的管道去支撑相应的业务,走上光承载这条道路。
Liquid OTN更小颗粒度的管道分配赋予了光延伸到更多企业的能力,但随之也带来了连纤复杂、数据调度难、运维难度大等棘手问题。该怎么克服呢?华为OXC(Optical Cross Connection)全光交叉解决方案为此拿出了“全光背板”和“光标签”两大硬核科技——前者采用领先的纳米印刷光路技术,在一片A4纸片大小的光背板“打印”实现了1000+光纤连接,让连纤和业务开通变得唾手可得;后者为每一束光波打上一个独有的数字标签,将“模拟”的光网络转变成“数字化”、“可视”的光网络,使得故障定位、排障时间从小时级缩短到分钟级。
在抽丝剥茧解决全光网络“从黄河流到万千支流”、深入企业每一处“毛细血管”所需的关键难题后,华为还延续该公司立志打造“自动驾驶网络”的理念,专门为企业全光网络的运维管理准备了业界首个管、控、析合一的网络云化引擎(Network Cloud Engine,NCE)。通过引入AI建模、机器学习、云化技术,在全光网络参数实时采集与分析的基础上,NCE构建数字孪生,实现了光网络从被动运维到主动运维,为企业拥抱全光网扫除了最后的担忧。
结语:
综上可见,在技术驱动光网络代际演进、市场拉动企业网络变革升级的双重机遇下,作为全球光通信领导者,华为已经围绕全光企业和全光承载的全业务流程和全生命周期,做好了“打造无处不在的光联接,将光联接延伸到每一个房间、每一个桌面、每一个机器”的充分准备。
大势所趋之下,各行各业也积极响应。资料显示,华为Campus OptiX全光园区解决方案的优势已经在各个行业被广泛认可,迄今已帮助全球40+国家300+重点行业客户高效部署高品质的园区网络,尤其在机场、酒店、教育、安平等场景实现了规模部署,持续引领企业网络“全光化”升级。
放眼未来,相信随着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不断深化,在产业各界的齐心协力下,5G和F5G这一“动”一“静”两大联接技术必将齐头并进,把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和每个组织,让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早些到来!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