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微软公布四财季财报,数据显示微软云业务营收已经超过Windows和Office收入,成为微软营收最大的业务部门。
四财季,微软云业务部门(智能云)的营收达到114亿美元,超过了个人计算部门(包括Windows、Surface、游戏、搜索),其营收为113亿美元;也超过了面向生产力、企业商务处理的部门(包括Office、Dynamics 365、LinkedIn),其营收为110亿美元。
微软智能云部门包括Azure及其它服务,相比上年同期,今年四财季智能云部门的营收增长19%。增长主要来自于Azure,其营收同比增长了64%。微软虽然没有明确给出智能云部门各大细分业务的营收数据,但它告诉投资者商务云业务营收达到110亿美元,同比增长39%,占微软总营收近三分之一。商务云营收包括了Azure、Office 365及其它商务云服务所带来的收入。
在亚马逊AWS和谷歌云高歌猛进的时候,微软云业务为何取得如此成功?这种势头能长久保持下去吗?让我们一探究竟。
微软的优势:合作伙伴与混合云
微软合作伙伴Nintex的首席宣传官Ryan Duguid认为,微软云业务有一个最大的优势:与合作伙伴合作。Ryan Duguid说:“从一开始微软的策略就是PaaS。”所谓PaaS指的是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
他指出,早期AWS有着明显优势,通过VM,亚马逊帮助客户提升、转移过去的工作负载,微软的做法不一样,从一开始它就致力于提供增值服务,当客户开发复杂应用时,微软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提升生产力,快速获得回报,微软用这种独有能力吸引合作伙伴。
此外,Duguid认为微软还有一个优势,即它的混合云很强大,可以让个体企业客户按不同的节奏向云计算挺进,这个优势让微软云业务脱颖而出。他说:“微软混合云不只缩小了技术鸿沟,它还通过平易近人的授权机制增强移植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户可以随时转移工作负载。”
Forrester副总裁、研发主管Chris Voce认为,未来,混合云优势可能会成为微软业务的关键优势。他表示:“我相信,混合云、集成解决方案、关注垂直领域会成为微软的关键优势。物联网(LoT)趋势并不是统一整体的趋势,而是由几个不同的使用案例组成的,比如追踪、物流、预见性维护。为了夺取客户,微软要理解客户面临的业务挑战,找到解决方案,解决这些问题。”
Voce指出,想为客户提供更棒的解决方案,微软必须将各种服务好好整合,比如Dynamics、Azure、Azure IoT Suite。实际上,微软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它已经将Azure和Office 365、Dynamics 365等服务整合。
Duguid认为:“与其它云提供商相比,微软多个平台整合在一起,超越纯粹的PaaS和Laas,为应用开发者提供了更棒的选择。”
微软云的未来,前有强敌后有追兵
虽然在服务行业微软取得成功,但是四财季财报显示Azure增长开始放缓。不过Voce认为,从Azure和Office 365可以看到一些积极信号,未来微软云战略仍然会有很好的效果。
为什么这样讲?Voce指出:“可以用客户自己的语言与客户交流,理解它们的行业,这是微软最大的优势。”企业已经看到了微软的长处,认为微软方案务实而灵活。与此同时,Voce认为亚马逊AWS是微软前进的巨大障碍。
展望2020年,Duguid认为微软可以向AI、机器学习加倍下注,为开发者提供通用工具与功能。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最近在讲话中曾明确表示,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数据,增强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可以从容扩大运营规模,这个优势未来仍然会是微软发展的重要基石。
Duguid分析称:“很明显,它们所追求的规模是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做不到的。与此同时,微软与行业领袖密切合作,比如SAP、Adobe,为Open Data Initiative (ODI)提供支持,如此一来,客户就可以与‘统一数据店’交流,让客户体验变得更流畅。”
微软还展示了全息传送(holoportation)技术,客户戴上HoloLens头盔就可以将虚拟和真实世界融合。虽然全息传送技术仍然处在发展初期,但潜力不可限量,未来可以增强微软企业业务。
不过除了亚马逊AWS,微软云可能还需要担心阿里云带来的挑战。Gartner近日发布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报告显示,阿里云仅次于亚马逊AWS、微软Azure,成为全球市场前三,份额达到7.7%,同比增速高达92.6%,比微软云还要高。
总之,微软云单季营收超过Windows和Office是一个里程碑,但面向未来它仍面临“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挑战,能否持续高增长还需时间验证。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