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技术革命的周期都是大约50年,而且有一个规律,前20年是技术研发的革命,新技术层出不穷,一批批涌现;到了后30年,进入技术应用,新技术开始和传统产业相结合,新产业不断出现,真正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6年11月,在乌镇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如是说。自那以后,美团点评CEO王兴最先提出的“互联网下半场”理论,似乎因为得到重量级大佬肯定而更加深入人心,进而导致“市场派”压过“技术派”,“送外卖”的火过做芯片的。
然而,随着美国全面“封杀”中兴,芯片——及其背后的技术——的重要性,才又一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凸显出来,震撼每一个产业人的心。而每当此时,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一些观察者,就会把矛头指向了外卖、网约车、共享单车这些“低技术含量”的应用型产业,以及其背后的BAT等资本推手,以为它们错判趋势、视野狭窄,耽误了国家大计……
实际上,这样的矫枉过正是毫无意义的。市场牵引和技术推动,一直都是企业前进的两大关键力量,甚至说缺一不可。很多时候你看不到,只是不愿看到,或者时候未到。特别是大佬的布局,非到特定的时间节点,是最不容易被每个人(包括你我凡人,也包括还不是顶级大佬的企业家)看明白的。
譬如,阿里巴巴这几年的一系列动作,就恰好说明一个问题:市场牵引和技术推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阿里既在搞新零售——开盒马,“吃”肯德基,“点”饿了么,也在搞AI底层——研发神经网络芯片、投资商汤、收购中天微。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在积极探索这两股力量的融合——没错,就是很多人不以为然的“用人工智能送外卖”。
左手新零售,右手AI,阿里巴巴市场技术两手抓
明线上,阿里巴巴这两年的唯一关键词就是新零售,或者就像很多人所说的“换个姿势卖卖卖”。实际上在暗线上,阿里巴巴一直在坚持底层技术的投资,特别是在云、大数据、AI层面,阿里巴巴已然成为最不可忽视的力量之一。
新零售自不必说,看看上面的八路纵队,谁敢说自己的日常生活离得开其中一个或几个?AI层面,单是芯片技术底层,据 等媒体报道,在投资中天微之前,阿里巴巴已成立达摩院组建芯片技术团队,进行AI芯片的自主研发;还投资了寒武纪、Barefoot Networks、深鉴、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等5家芯片公司。
与此同时,在AI的应用层面,阿里巴巴的投资也堪称大手笔。比如,最近宣布完成巨额融资的商汤科技和Video++,阿里系资本都是主力军,其中前者融资后以30亿美元估值跻身全球最有价值AI公司。包括这两个在内的十多笔投资布局,基本覆盖了语音、计算机视觉、视频图像处理、机器人等重要的方向,勾勒了阿里AI全面而立体的画卷。
最重要的是,阿里巴巴既没有忽视技术,也没有迷信技术,而是在技术与商业的结合上狠下功夫,并创下了诸多行业第一的经典案例。从早期阿里云的提前布局和异军突起,到中期蚂蚁金服的智能投顾乃至一个简单的人脸识别支付的行业震撼,再到后期的智慧零售、ET大脑,乃至天猫精灵这个中国智能音箱第一爆品,阿里巴巴可以说一直在行走在开创网联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生活的最前沿。
因此毫不夸张地说,当大多数企业还在简单地区分互联网上下半场,二元地对待市场和技术时,阿里巴巴已经利用市场优势和经验,在技术上走出很远很远——远到曾经因从电商到云计算巨头而蜚声天下的亚马逊,也要反过来学习阿里的新动作(做新零售)。
应用为王,技术为纲,智能世界的未来属于强生态玩家
市场和技术哪个更重要?这绝对不是一个能够简单粗暴分高下的问题。实际上从近期的中美贸易战拉锯亦可见,当技术和市场强大到一定的程度时,都具有相当大的话语权,而且谁都离不开谁。作为一个曾经供职于美国某TOP5芯片企业的行业观察者来说,笔者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别看美国出王炸封杀中兴动静很大,其本质上也不过是增加谈判筹码而已,它一定不会傻到自闭于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让自己的高科技企业喝西北风。
实际上,笔者从多个渠道获悉,特朗普当局此番暴走的根本原因,是看到了中国在既有市场之后,也开始在技术层面圈地屯粮,大有挑战美国、分庭抗礼之势。一旦中国同时拥有了最大的市场和最好的技术,试问美国的霸权还如何施展?!美国人民的奢侈生活还怎么保障?!但是,不管你美国愿不愿意,立足市场补强技术,最终达到自主可控、进退有余,都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个进程中,我们认为奉市场应用为王,以基础技术为纲的超级企业,最有可能在中国产生。因为面向未来的智能互联世界,一定需要具备强生态的玩家,才能以用户的全生命生活周期为中心,去提供智慧互联、无微不至的服务和体验。这不是语言,而是已有案例。比如华为,这家横跨运营商、企业及消费市场的ICT巨头,如今已把业务单一、客户单一的爱立信、思科等传统IT或CT巨头都远远抛在了身后,强大到美国一直不敢“打开国门”。
目前来看,BAT也正在打造这样的生态王国。它们连续数年成为VC行业的大金主(远超专业VC),就是以应用为王,技术为纲的思维在布局强化生态,最终形成能够共生互赢的强大“帝国”。当然这里的生态玩法各有异同,有开有合、有浅有深,但几乎没有一家胆敢再单打独斗,独善其身。
近日 发起了一个“2018最值得关注的50家应用型AI公司评选”活动,想要甄选出那些自己有研究、有技术,也有产品和解决方案,甚至拥有自己的应用场景的一体化AI公司,笔者认为算是触及了智能世界科技商业变革的本质。很显然,这类踩在纯粹的研究型和技术基础设施型AI公司“肩膀”上企业,将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
也正在近日,华为首次发布了华为全球产业展望GIV 2025(Global Industry Vision 2025),预测随着万物感知和万物互联的升级,一切都将被带入万物智能的世界。到2025年,个人智能终端数将达400亿,全球联接总数达到1000亿,并创造23万亿美金数字经济。万物智能的世界、23万亿美元的数字经济,恐怕这就是市场技术两手抓,打造最强生态的华为、阿里巴巴们想要到达的远方。
因此,从现在开始,立刻马上,不要再在“送外卖”和“做芯片”之间做简单粗暴的二元判断了,未来属于既能送外卖,也能做芯片的企业,而且一定是阿里巴巴那样的能用“人工智能送外卖”的企业。不相信,想想看初做手机的华为担了多少怀疑、受了多少非议(如抢国产乃至山寨的生意,没技术范),而如今该公司又把国产机推向了怎样的高度?!
当然,最后也要记住一个道理:大佬们说出来的话,有时候是鸡汤,有时候更是烟幕弹。马云说技术不再那么重要,但他自己在干什么???判断一家企业的担当和成色,不要简单地看他们掌门人在说什么,更要看该公司到底在做什么!不是每个人都和王兴一样“实诚”,做了外卖后想的就是共享单车和网约车……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