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米电饭煲的发布,近期“新国货”的曝光率持续走高。没记错的话,小米上一次将新国货这三字赋予的对象是一款插线板,再往前则是空气净化器、电视机、手机等。看起来,互联网出身的手机厂商小米,在“新国货运动”这条道上根本停不下来,还会将更多产品纳入其新国货的Family。
关注产品品质,提倡新国货,这本身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是,批量生产新国货真的可行吗?笔者忍不住好奇,四处咨询关于国货的定义,虽然各方说法不尽相同,但可以达成共识的有两点:其一,产品需具备较高的行业知名度;其二,产品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地位名声。以此判断,新国货也是国货,跨界合作推出的新品,以及只在国内出没的产品,恐怕暂时还称不上新国货。
“新国货”能批量地打造吗
果然,头顶新国货的小米电饭煲一出,就引来调侃声一片。除了“小米终于跟米扯上关系了”、“小米百货又上新了”这样的戏谑,更值得思考的是,这种不遵规律、批量生产的新国货会不会陷入下一个价格战的修罗场,再次推迟消费者呼唤的品质生活时代的到来?!
得知我要写这个主题,一位多年从事家电销售的朋友告诉我,“在小米发布定价999元的电饭煲之前,格力在3月初也发布了电饭煲,所用技术差不多,口号也是新国货,定价1199元。”看来笔者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理性而论,高喊口号和演示精美PPT这样的“概念升级”并不能提升产品品质,满足用户消费升级的需求。催生品质升级的只能是技术升级、制造升级。不幸的是,在技术密集型的手机行业,一些互联网出身的厂商们看起来并没有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还在继续高喊口号、牺牲专注力,在“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思维上越走越远。
稍微有些发散,收回来,因为笔者今天想要探讨的主题并不是宽泛意义上的新国货,而是手机厂商--特别是其中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应该如何打造新国货手机,以满足消费升级时期用户日益上升的追求品质生活的诉求?很显然,这个行业存在一些问题,也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值得关注和深思!
“互联网手机”遭遇尴尬
尽管互联网出身的手机厂商还活跃在话题榜,它们的发布会、PPT和概念包装仍然极具观赏性,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一方面,互联网手机厂商纷纷走向线下,花大力气重新建设渠道能力,或者绑定有研发制造能力的传统手机厂商。另一方面,原本线上线下齐发展的华为、荣耀,以及主攻线下的OPPO、vivo等,均实现了对互联网手机厂商的超越。
到底发生了什么?表面原因是,随着玩家增多竞争加剧、信息对称几乎被同行互拆完全打破,以营销为导向的用互联网做机方式失灵了。深层原因在于,消费升级时代来临,用户对产品、服务的品鉴能力和体验诉求在提升,对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硬件和营销着称的“互联网手机”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而那些长期专注产品、以品质为核心的品牌得以抬头。
这种背景下,你总是能看到互联网手机市场的各种花式表演也就不足为怪了,譬如名不副实的速造新国货举动,它们延续了互联网思维做手机的一贯套路,通过包装一些新概念,利用诸如“年轻人的第一部手机”这样的口号来拉拢消费者。但要命的是,这种急功近利的策略越来越不奏效,互联网手机品牌们的定位越来越发散,价格越做越下行(通常新品推出仅数月售价就大幅跳水),“高精专”形象一去不复还。
显然,“互联网手机”正遭遇尴尬(都不用说那些已倒下的互联网手机牌子),或者可以更明确地说,对手机行业来说,互联网模式的溢价作用已经消失,“互联网手机”作为手机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阶段性产物,其模式本身已经失去了意义,手机行业开始真正回归到注重产品品质本身。
手机要回归产品品质本身
在今年的巴展上,向来低调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曾“开炮”,呼吁手机回归品质根本。他说,“再不可以忽悠中国消费者了。什么‘物美价廉’,什么‘让消费者享受低价’等等。这些东西都是靠不住的。提升产品品质,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决心,需要几十年厚积薄发。你一味低价,就没有好产品。而消费者根上的需求是好产品,是高品质的产品。企业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就把他们逼出中国,到日本等国去狂购。”
那么到底什么是手机产品的品质呢?不要诧异笔者要提出这个问题,毕竟消费者曾经遭遇的误导很深很深。毫无疑问,品质的第一要素是质量,就像诺基亚手机曾经带给予人们的“坚不可摧”的形象一样。
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公布,在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中国质量奖”第一名位置上,出现的是华为公司;在当晚焦点访谈节目中,华为和荣耀严格做品控的也被作为案例大篇幅报道,其中就包括被业界津津乐道的“销毁价值2000万元手机”事件以及“全链条质量管理”的质量把控实践。互联网手机品牌荣耀不谈互联网思维,而通过“质造”之路获得最高认可、树为典型,给新时期的手机发展要回归品质定下了基调。
其次,笔者认为品质应该具备质价比,而不是性价比,或者说“廉价就只能买劣质货”云云。这是一个被误导更深的话题,因为无论是在欧洲还是美国,厂商在给各种规模的企业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时,在质量上都是一致的,差别只在于数量和规模。譬如在千元机上,某些厂商不能因为自身赢利点不在硬件就拼命压缩成本、克扣品质,做得让人难以使用。
再次,被低估的技术应该被重视。互联网做机派占领舆论阵地,仿佛遮掩了手机制造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事实。尤其是开篇提到的需要出海证明自己的新国货,没有技术研发所积累的专利开路,不但新国货运动会成为泡影,就连自身在国内的根基也会在互联网风口过后风雨飘摇。
为什么要重拾诺基亚精神
“我认为诺基亚能够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上。”这是任正非去年10月接受《福布斯中文网》采访时给出的观点,他的理由是,“诺基亚的奋斗精神,我认为比别的公司要强,所以诺基亚能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上。”实际上,诺基亚要回归手机市场的消息也一直在流传,最新消息是下半年会亮相。尽管还未见影,但网络上诸如“我们都欠诺基亚一部手机钱”的呼声一直居高不下,反映出用户对诺基亚手机品质及品牌“难以磨灭”的认可。
诺基亚做手机精神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工匠精神,就像企业家任正非和普通用户群体对诺基亚的认知一样:用一贯的奋斗精神,专注于做高质量、高品质的手机产品。诚然,你我记忆中的诺基亚手机,无论价格高低,品质始终如一。
当然,产品质量和品质背后的基础是技术实力,国产手机厂商想要进军海外打造新国货品牌,还要学习诺基亚一样重视技术研发,特别要加强技术专利的积累,不能永远停留在元器件组装和硬件堆彻的浅水区。这方面,已经走出国门的华为、荣耀、中兴、TCL等都是表率;尤其是其中的华为、荣耀,因为有强大的专利库开道,加上自身产品品质的不断提升,更是把产品卖到了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行走在打造新国货的道路上。
“低价竞争可以吸引眼球,但无法赢得用户尊重,低价的前提是低成本,某些方面要损失一部分的利益或者是你损伤了供应链的利益,或采用了低成本材质,研发成本也会相应降低。通过各种零件堆叠的产品成本低,但无法保证高品质,缺乏创新精神,在用户方面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荣耀总裁赵明在华为荣获“中国质量奖”后的这段感言,虽为提及诺基亚只言片语,但亦可作为对诺基亚做机精神的一个注脚。制造业是一个容不得弄虚作假的行业,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亘古不变。
由于种种原因,诺基亚手机在时代转型时期没落了,但诺基亚做手机的“精神财富”值得中国手机厂商学习,永远也不过时!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