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北京笼罩在浓重的雾霾中。当天中午,网上曝出滴滴总部被上百辆出租车围堵的消息。大厦周边通行困难,当天的网络叫车和路边打车也变得相当困难。
其实上个月20日也爆发了一起滴滴司机围堵滴滴总部的事件,不过这次主角换成了专车和快车,不少司机甚至在车上贴出了还我血汗钱的标语,其激烈程度不比12月8日小。
滴滴总部频频被司机围堵,其折射出的其实是滴滴模式的内在矛盾,更反映出一个事实:互联网专车市场的过度烧钱、一家垄断都不可取。给不同的人不同的出路,形成健康有序的差异化竞争格局,在烧钱过后探索专车本身之外的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已经时不我待。
滴滴困局之源:利用在前,摧毁在后
由于垄断特性所导致的出租车行业的弊端已经人尽皆知,也被诟病了很多年。各种网络约租车业务的出现,事实上在破除出租车行业的垄断,通过允许更多的从业者参与市场竞争,达成差异化的服务,并逐步提高行业竞争标准。
但网络约租车包括其它“互联网+”的最终意义并不应该是毁灭某一个传统行业,而是对这个行业做出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实现效率的提升和服务的升级。网络约租 车对出租车行业的影响,应当是改良而不是毁灭,一个深入居民生活的行业很难被替代,它的毁灭将会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
滴滴与出租司机的关系颇有“过河拆桥”的意味,滴滴起初通过双向补贴的方式,依托出租车行业获得了市场口碑,但随着专车、快车业务的扩张,对传统出租车行 业带来了极大冲击。现实情况是,出租车司机即便没有收入也要向出租车公司支付“份子钱”,而大量没有资质的专车司机做得可以说是“无本买卖”,在抢了出租 车司机饭碗的同时,还要享受滴滴的补贴,两者之间的冲突爆发在所难免。
滴滴总部被围并非偶然,其过河拆桥的激进打法,必然导致互联网平台与出租行业的对立。另外,出行具备强烈的公共属性,脱离政府监管的专车模式,虽然看似提 升了出行效率,实际上对行业形成了巨大伤害,既影响了传统出租车司机的现实利益,又带来了政府公共管理的潜在风险,不具备可持续性。
互联网+出行:打破垄断,但不能形成新的垄断
网络约租车业务的出现,事实上打破了出租车行业的垄断,但正如出租车不应当成为垄断行业一样,网络约车行业内一家独大同样危险。滴滴出行瞄准了公共出行的 整个领域,布局专车、快车、顺风车、班车甚至代价等等,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滴滴的做法已经显而易见,那就是凭借背后腾讯、阿里强大的资本能力,实现在整 个出行领域的市场垄断地位,实际上不利于出行整体效率的提升,同时带来极大的社会管理的隐患。
在任何时代、任何行业,垄断最终导致的一定是服务水平的下降和用户成本的增加,因为商业的本质属性不会发生改变,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而言,现在“免费”的,很可能是以后“最贵”的。
对任何企业而言,自律都远远不及充分的市场竞争来得有效。特别是在网络约车行业,多数公司对于专车司机并无严格约束,从目前来看,这个行业如果失去竞争刺 激,由于从业者本身的差异和同平台公司相对松散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无序,造成公共服务质量的下降和社会管理的困难,因为专车服务并非真正的标准化产品, 专车司机本身对于所能提供的服务就有很大的限制。
另外,在庞大的居民出行需求下,互联网+出行的市场本身足够巨大,行业内的竞争同时也在催生着更多的出行需求,使得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展。在一次采访中,易到用车的CEO周航表示,烧掉了约200亿人民币之后,2015年的专车市场已经比2014年扩大了10倍。
在扩大的市场中,各家企业需要充分竞争,但这种竞争,在用户需求产生分化的前提下,应当保持一种错位发展的态势。均质化的服务对于企业和用户都没有价值,传统的出租车行业也正是因为相同的价格、类似的服务才变得失去了活力,难以满足用户需求而被诟病。
正如周航所说的,“大家都应该有活路”,错位发展和差异化竞争,不同的企业才有共生发的可能,也更能限制行业内的一家独大。
谁代表未来:另一种模式的崛起与对抗
互联网专车经历了一个野蛮的发展期,以滴滴、快的为代表的烧钱补贴模式,实现了快速跑马圈地的目的,在培育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隐患。无序发展的结果是激化了传统出租公司、出租车司机与互联网平台的矛盾,也破坏了整个专车市场的有序竞争格局。
当烧钱不可持续、资方回归理性的时候,专车市场的规范化、有序化成为必然。在这样的背景下,精细化运营、差异化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
滴滴的问题在于其野心太大,资本的逐利需求和布局的过于宽广之间的矛盾,将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阻碍。如今滴滴自身业务左右手互搏严重让司机们无所适从、怨声 四起,由于价格体系和补贴政策的混乱,快车业务不断对专车和出租车业务进行蚕食和打击,司机为了补贴,刷单现象严重,而因刷单导致封号的也非常多,引发诸 多司机不满。另一方面,滴滴对于专车和快车司机疏于监管,只要网络注册就可以成为滴滴司机,这导致司机素质参差不齐、车辆状况差别巨大,直接影响了乘客的 用户体验,可以说这种粗放的、以攫取市场份额为出发点的业务发展模式已经导致了很大程度上的恶性循环。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滴滴开始频繁遭遇被快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围堵总部的事件。
而在滴滴模式的弊端开始显现的时候,Uber、易到等竞争对手却在凭借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不断地把用户和司机拉到自己的平台上。
以易到来说,其作为最早进入专车领域的公司,一直坚持的策略便是高价值的品质服务,这与滴滴、Uber等形成了错位竞争的局面。特别是乐视控股易到后,让易到具有了充足的资金弹药,可以直接通过降价吸引更大众的用户市场。
最近一个月,易到通过充返活动(充100返100)和大幅降价,使得自身竞争力大大回升,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有相当数量的滴滴司机正在转投或者回归易到, 这同时带来了易到用车订单量的迅速增加,并具有行业最高的派单成功率。这表明,凭借优秀的服务品质和不断加大的优惠力度,易到的市场占有率正在迅速回升。
而乐视1027新品发布会上,易到CEO周航提出了”生态专车”的概念,这无疑将在市场上形成更为鲜明的特色,建立更为牢靠的竞争护城河。
生态型专车与普通的互联网专车的竞争并不在同一个维度,前者有能力对后者实施降维攻击。在生态专车时代,专车将不再是从A到B的出行工具,而是一套全新的互联网交通生活场景,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用户价值。
虽然现在对于生态专车的具体模式外界还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想见,未来在易到擅长的LBS定位、会员出行服务、便捷叫车、车载产品交互等层面,都将跟乐视生 态进一步融合,打造独特的用户体验。易到用车的车辆将为乘客提供乐视超级手机的免费试用机会,届时易到的专车很可能变身为乐视生态的“移动体验店”,成为 乐视各类内容、产品的放映厅和展示厅。双方估计还会在手机、电视、内容、商城、会员、影视植入等乐视生态各个环节进行 合作,开创全新的生态型商业模式。
随着专车市场的发展,用户需求也在发展分化。作为一个高频需求,专车这个入口也可以对其他领域产生渗透和影响。因此,未来专车市场不再是单一公司的竞争,而是生态系统的竞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