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场“云端家长会”落地于云南沧源县勐董镇中心完小。20多名6-12岁的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和他们千里之外的父母实现“云端相聚”,满足跨时空的“家校共育”需求。与此同时,教育公平化发展和质量提升再次被明确提及——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持续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的未来。
脱贫攻坚收官年,教育扶贫进入冲刺期,但也迈向了深水区,教育公平化发展和质量提升,有待破局。
一方面,过去数年的教育信息化沉淀和教育扶贫攻坚之后,校园内软硬件设施已经在各地得到普及,这部分鸿沟基本被拉平。工信部数据就提到,全国中小学校联网率已超过96%,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超过90%,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硬件(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又例如沧源县本身,早在2019年就实现了腾讯智慧校园的全域覆盖,原本高大上的编程教育也走进了师生的日常课堂当中。
问题在于,怎么将这些已有的设施更好用起来,加速决战教育扶贫攻坚。
另一方面,教育鸿沟背后,实质上是社会鸿沟。例如,由于社会发展不均衡带来的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家校沟通失衡等问题,已不是校园软硬件设施改善,或者学校、老师一己之力能够彻底解决的,需要发挥政府、学校、老师、家长,乃至企业,整个社会的力量。
留守儿童便是这道鸿沟之下,教育扶贫攻坚难点问题之一。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因为缺乏父母陪伴、缺乏家校之间有效沟通而衍生出来的系列问题,例如部分孩子因此出现的厌学、辍学等情况,是教育扶贫攻坚战当中需要攻克的一道难关。
疫情极端情况的倒逼之下,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开启了一次全新尝试——为了促成这一场“云端家长会”,沧源佤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与腾讯教育联手,通过企业微信和智慧校园的连接能力,用科技手段连接孩子、家长和学校,建立更密切的“家校”连接:通过教室里已有的电子黑板,让孩子们定期和家长来一个面对面交流。
多种数字技术的结合与碰撞,带来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利用“企业微信和微信互联互通”这样一个小小的功能,“家校”两端得已连接,“共育”成为现实。工作忙碌的家长们,无需另外下载单独的App,在微信上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操作,简便、易学。老师和学校通过企业微信端可以实现一键操作,将学生相关信息更及时同步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长们。
实际上,利用科技产品开家长会,并不是企业微信和微信等互联网科技产品最初始的功能设计。在落地应用过程当中,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和家长们,开创性地把“家校共育”的需求痛点和产品的“连接”特性结合了起来。数字技术和推动教育公平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需求一经结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既有认知里,微信更多被认为是一款社交工具,企业微信则被认为是企业办公协作平台,两款和“教育”看似无关的产品,和“腾讯智慧校园”的有机结合之后,偶然机遇之下被用于“开家长会”,三者的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家校共育”解决方案。
原本已经在学校中普及开来的智慧校园设施,也真正派上了用场,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据了解,云端家长会之外,企业微信和腾讯智慧校园这套解决方案还覆盖了校园圈、消息通知、作业等功能,让家长可以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掌握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更高效地提升家校共育的成果。
以数字技术抚平社会鸿沟,让互联网科技在无形之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这是技术的真正价值,也是教育应有之义。教育信息化2.0就提到,要推动数字资源服务普及,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政府、学校、企业的多方协作,用好“数字技术”这把“利器”,才能真正提升教育服务的供给能力,为抚平社会鸿沟发挥更大的效用。
用沧源佤族自治县副县长杨金勇的话来说,“云端家长会”规模虽小但意义重大,有效地把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关爱服务网络的短板“家庭关爱”这一块补上来。
更长远来看,是对于传统家校沟通模式的改变——过往的家校沟通模式更偏松散,借助企业微信和腾讯智慧校园的强大连接能力,家校连接、沟通更加紧密、集中、互动性更强,避免家长“一送了之”,“一走了之”,帮助引导家长提高监护责任意识和教育监管能力。
以腾讯智慧校园的“校园圈”功能为例,老师们可以把学校的重要通知、孩子们的日常学习状态、活动照片上传到云端。家长们通过微信就可以实时同步了解,见证和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类似的应用和产品,在需求推动之下,多方协作向前,正在更广泛的生长出来。数字技术为教育扶贫带来了无限想象空间,缩小教育鸿沟,更将进一步抚平社会鸿沟。
科技是能力,向善是选择,生活才是最终的归宿。以一场“云端家长会”为杠杆,处在留守状态的儿童们和他们的父母一起,以全新的方式开展了一次和过往完全不同的沟通。在政府、学校和企业各方的携手努力之下,借助科技的力量,为谋求更好的生活奔赴他乡的家长们第一次“走进校园”参加家长会,更重要的是,走进孩子们的心里,为更好的“家校共育”打开了可能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