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厂商 >

2020年过半,信用科技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任重道远

5月22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隆重开幕,毋庸置疑,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新基建、金融数字化等话题的热度将继续延续。自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至今,一个月时间内,已有20多个省份推出总额数万亿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专家表示,2020年到2025年,以5G网络、人工智能、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等重点领域投资总规模约为17.5万亿元,年均增速约为21.6%。

5月15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指出为实体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实现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5月18日人民银行2020年科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既检验了“十三五”期间金融业科技发展成效,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金融数字化转型更为迫切,金融网络安全形势更为严峻,金融业科技治理任重道远。

数字化智能化,道阻且长

从2019到2020,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体系发生了许多划时代的变革。从金融科技的大发展到银行业金融科技投入不断增加、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相继落地,从零售业务的大跨越到多家银行将零售转型作为重点、零售业务贡献持续提升,以及疫情发生之后「无接触银行」的兴起等等。

疫情推进数字化时代加速到来。客户越是下沉,征信数据就越缺乏,个人违约成本较低,也进一步加剧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一面是短期内的业务扩张压力,一面是长期的风险曲线上扬,所有金融风控面临着最艰难的抉择。

2020年过半,信用科技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任重道远

5月22日,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阐释2020年工作要点时指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银行等金融机构拥抱数字化,但是数字化转型需要的不是某项业务的变化,而是一整套综合解决方案。单一维度的变化无法支撑新形势下的行业竞争,也无法在数据、客户、运营、风险控制等方面产生协同,甚至可能反而将引发更大的风险。

人工智能的世界,是神仙打架的世界。不可否认,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赋能”各行各业,装载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就像搭上了一班通往未来的快速列车,把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后面。因此金融机构在寻求解决之道时,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在本身投入不足时,需要一个能够在更多维度提供价值的合作伙伴。

信用科技赋能,行则将至

中国银保监会最新发布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借助信息科技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实行风险控制,加强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管理。

受到疫情影响,“无接触”金融服务模式的兴起让市场看到了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价值。信用科技作为金融科技更专精的领域,正在向业务的全流程渗透,成为提升效率、优化服务的稳定支撑。疫情期间,以微众信科为代表的信用科技企业,使用大数据风控技术,不仅协助银行识别企业因疫情造成的紧张,使中小微企业稳定获得信贷支持,帮助复工复产;也协助银行实现不断贷不抽贷,通过专项续贷等方式支持小微实体,极大助力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向数字化转型迈进。

微众信科在大数据征信和智能风控领域的实践和研究证明,信用与科技相结合,打破信息孤岛,整合风控数据,可以助力金融机构转型升级,使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且企业征信作为一种特殊的数据相关产业,在中小企业融资评估、信用管理、商账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是具有千亿规模的蓝海市场。

微众信科风险决策系统是基于公司的智能风控技术和研发能力,结合金融服务技术输出经验,通过整合后输出的一套风险决策系统。通过灵活选择搭配并部署实施标准化、功能化的模块,该系统可以提供实时、模块化的智能风险管理服务,提升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决策能力。同时,拥有完整的贷后风险监控技术,利用该技术能突出线上化数据监控,便于商业银行进行批量化的贷后客户管理及风险预警,将小微企业贷款精确分级,助力商业银行降低风险,减少贷款损失。

未来,信用科技或将成为所有金融机构的“标配”。2020年也将成为金融数字化发展的分水岭,后浪正奔涌而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5-22
2020年过半,信用科技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任重道远
5月22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隆重开幕,毋庸置疑,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新基建、金融数字化等话题的热度将继续延续。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