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牛集团
作为国产插座知名品牌,公牛集团的上市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在中国插座行业,有人戏言“公牛之于插座,好比格力之于空调”,由此可见,公牛插座在行业内的地位。
2020年2月6日,公牛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标志着公牛集团正式迈入资本市场。
一只小小的插座,竟然催生出了一家上市企业,公牛集团为何会有这样的竞争力?又为何选择此时来上市呢?在本期专访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
上市是长远考虑
上市往往是为了融资,但如果单纯从财务上看,公牛是个不折不扣“不差钱”的企业。在招股书中,公牛集团提交了一份靓丽的财报。纵观公牛集团在上市之前的业绩还是挺漂亮的,那么公牛为何要迫切的走上市这条路呢?
公牛公关负责人表示,在上市之前,公牛集团就一直保持着快速而且稳定的发展,仅从这一点来看,公司似乎没有上市的必要,但从长远考虑,公牛必须上市。
公牛是要“走远路”的,目前公司已经介入转换器、墙壁开关、数码配件、LED照明等不同领域,同时,公司不仅在国内发展,还要进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未来,公牛的竞争对手将更加强大,必须要对这种更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在这种背景下,上市能够全方位地提升公牛的竞争实力,这种提升不仅仅体现在能获得更多的资金上,还体现在能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引进更规范的管理等等方面,这能帮助公牛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从而能够走得更远。
作为插座行业的领军者,多年来公牛参与起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40多项。公关公关负责人表示,能够参与这些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其实体现的是公牛对于推动行业规范化、标准化的一种责任感,希望能够促进整个行业实现产品升级,携手共建一个更加健康的行业大环境。
另一方面,能够参与标准修订工作,也有利于公牛更快、更便捷地了解行业的动态趋势、标准的技术化趋势等信息,方便公司在专利、技术储备、制造化升级等方面进行提前布局,进而保持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布局年轻用户群体
公牛是做插座出身,但最近以小米为代表的厂商推出了携带USB功能的插线板,通过互联网渠道在年轻用户群体中迅速打开了市场,2005年,小米首次推出了带有USB插口的插线板,迅速成为网红,小批量发售就攻陷了年轻人的市场。公牛如何看待这些厂商的入侵?又该如何抓住互联网年轻用户的群体呢?
公牛公关负责人坦言,对于更多带有互联网基因的厂商介入这个市场,公牛其实是非常感激的,因为它们的出现让公牛对于用户定位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公牛公关负责人介绍到,早在2010年公牛就已经推出过USB类插座,但是此前公司的用户定位还是偏传统,小米等企业通过互联网渠道在年轻用户群中迅速打开市场,这给了公牛很大的启发,公司也在不断研究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及市场的需求变化,所以公牛后来专门针对数码配件市场做了全面的规划。
其实一直以来,公牛十分重视消费者需求研究、产品策划与产品研发创新工作,公司拥有一支近百人的产品策划与工业设计团队,专职负责市场调研、客户访谈、需求洞察、产品概念创意、工业设计工作。
虽然是做传统插座出身,但公牛在产品设计也一直与时俱进,努力转型。公牛公关负责人举例说,过去放在桌下的传统型插座,转变为又小又精,放在桌上的数码型插座,与现代国内家居的简约风格不谋而合。
在对用户使用习惯进行调研分析之后,公牛洞悉适应多场景化使用是未来充电设备的一大发展趋势,并基于场景的差异化需求推出了魔方USB插座、智立方USB插座等一系列产品,逐步实现传统电工类插座往“数码化”方向转型;另一方面,公牛还确立了墙壁开关装饰性的定位,用不同材料如玻璃,不同色彩,不同纹路做出符合装饰本质要求的产品。
开关装饰性与环境相协调,代表年轻人特别是80后、90后时尚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审美情趣,从而切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
在消费升级和主力客群年轻化的背景下,目前公牛还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品质用电”的品牌定位,在保证原有“质量”优势的前提下,进行更多的场景精品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全方位、更优质的取电用电体验。
聚焦电工产品智能化
近年来,5G、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发展迅速,甚至被视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公牛集团绝对不会错过这个热点 ,目前公牛也加速在智能家居领域的研发和产品,作为一家传统行业出身的企业,在 5G和物联网的风口浪尖中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在公牛公关负责人看来,物联网和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的确是当下的热点,各个行业的领军企业都在做产业布局。
公牛公关负责人认为,从电工行业来看,虽然产品的单价不及家电类产品,但是电工产品对消费者的粘性更高,属于高频次使用产品。所以电工类产品更容易给消费者带来场景化的体验。
比如:智能开关和智能灯组合起来,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光”的体验。同时,结合业务需要,还可以通过云云对接的方式跟各类智能家电平台打通,让电工产品和家电产品形成联动。
对于公牛来说,公司将本着专业专注的态度,聚焦在自身有优势的领域,把电工产品的智能化做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