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市场在美国持续高热,这份“火热”令早已感寒冷的中国企业心向往之。自2018年起,各大C端巨头或高调或悄然地进入SaaS市场,调整组织架构单设事业群、重金收购业内公司、全球发布XX云。这些动作如果不是被新闻客户端拿来发push,也一定要在垂直频道上占个焦点图的位置。
一年多过去了,高调如腾讯,低调如阿里,再没有一个C端科技巨头如2018年初入SaaS领域时那般振臂高呼“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一向在ToC领域战无不胜的科技巨头们也逐渐发现不是手拿高科技的“法杖”就能所向披靡的,因此他们的口风也开始变成了“SaaS将是一场持久战。”
绝对理性消费的B端市场,绝不是某个时间点造势后就能赚快钱的战场,这里需要足够的耐心与专业度。
这一年的SaaS领域探索中,巨头们无论碰到什么样的问题,其本质上也终归是一个问题,因此,锦囊妙计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踏踏实实做case,千万别着急耍流氓。
以HR SaaS领域为例,HR SaaS本质上,是对员工真实需求乃至人性的洞察。这需要大量实操案例的积累和长时间浸淫一个行业,才能形成深刻理解。
华为、腾讯等巨头公司都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甚至是更为强大的执行力,但对人力资源管理这个专业细分领域的系统认知,并不是短期内可以一蹴而就的。
真正属于中国的好的HR SaaS供应商,应该具有几个显著的特质:
第一,在某一个行业内深耕数十年,有深厚的行业流程服务和技术的积累;
第二,真正的去服务客户,并提供一站式数字解决方案,并且客户所属是跨企业的、行业的,否则就谈不上服务;
第三,在安全性、合规性方面有全球化的经验积累,获得权威第三方机构的认证;
第四,中国HR的特殊性决定,必须在中国各领域都有知识沉淀。
因此目前,HR SaaS领域还是被行业专业化服务商CDP占据,而这一领域的市场格局也在不断的变化当中,如果腾讯们肯扎扎实实做好对企业客户的服务,未来市场将有很多机会等待后来者开拓。
但是CDP的EcoSaaS模式平台也在加紧扩张其应用范围,这个平台整合了服务系统应用,接入了企服各细分领域的服务商,进而形成了生态价值链,其野心也可见一斑。
前面提到SaaS市场的兴盛主要源于美国二级市场的刺激,仅美国本土就有上百家HR SaaS企业,已上市的便有8家,整个行业的市值规模相加超过1千亿美金,这俨然是CRM市场的体量。
相比美国,中国的HR SaaS市场体量只会是美国指数倍的规模,因为中国公司基数不是美国可同日而语的,更何况中国企业的部署服务比例更低,HR SaaS整体市场潜力巨大。
因此HR SaaS领域竞争日趋激烈,当前HR SaaS的主要细分领域均已跑出头部企业,竞争格局愈发明朗,领先的单模块企业开始通过提供覆盖全产业链条的产品和服务增强竞争力,进一步巩固优势地位。
在SaaS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几家客户印证过的SaaS就是耍流氓。
SaaS这种与人 交互的系统,如果没有经过人和组织的验证往往是易碎的花瓶。就像人工智能的 学习一样,在反馈中不断的提升,功在平时。而非市场营销的手段高低就可一决雌雄的,然而做惯C端生意的腾讯们往往最擅长也最依赖的便是营销。
ToB市场从来不是一个赚快钱的地方,C端产品更在意的是颜值和有趣,为其买单的一定是冲动和兴趣,而B端产品则面临多维且长期的审视,为其买单的一定是实用和有效。
不拿实打实的case说话,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个细节,关注每一个反馈,在企业服务领域绝对不会吃得开,这往往是一个心态问题,尤其是巨头姿态的企业,因为其长期就是一个“高姿态”的甲方,从骨子里很难放低身段真正的去做服务,扎扎实实地去对待每一个case,无论大小。
2020年,给深陷SaaS滑铁卢的科技巨头们的锦囊妙计仅有“踏踏实实做case”,唯有这一条才是关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