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伊利集团与北京冬奥组委共同举办的“活力冬奥 共筑冰雪梦——北京冬奥会合作伙伴俱乐部2019-2020雪季主题活动”在崇礼密苑云顶乐园召开。北京冬奥组委副秘书长何江海、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以及30余家各层级奥运合作企业、诸多冰雪专家、冰雪场馆代表、运动员代表等共同出席,为北京冬奥及推动普通人参与冰雪运动献策献力。
据悉,北京2022年冬奥会合作伙伴俱乐部是在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的共同发起和见证下,于2018年8月正式成立,旨在维护和全面落实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及北京冬奥组委官方合作伙伴的各项权益,最大程度实现协同合作、提升赞助企业的品牌价值。伊利集团于2019年8月起,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合作伙伴俱乐部”轮值主席单位,本次联合北京冬奥组委作为俱乐部活动主办方。
作为轮值主席单位,伊利继续秉持和发扬俱乐部精神,在与北京冬奥组委一同举办本次主题活动的同时,亦全力践行自身责任与义务,联结中国银行、中国国航、安踏集团、中国联通、首钢集团、阿里巴巴、中石油等俱乐部伙伴齐聚一堂,针对冬奥与冰雪运动普及展开 对话,分享冰雪案例,总结当下,启迪未来。
在伊利的号召与呼吁下,各合作伙伴就北京冬奥的下一步推广与推动事宜达成共识,齐心协力,和衷共济,纷纷贡献自己的优势和创想,构建“北京冬奥共同体”。
多方携手,共襄盛举
会上,北京冬奥组委副秘书长何江海表示:“北京冬奥会合作伙伴是冬奥会筹办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冬奥会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且 融入到筹办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本次合作伙伴俱乐部活动,是冬奥筹办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北京冬奥组委做好携手合作伙伴企业工作的重要环节,其对更好地让合作伙伴通过协同合作弘扬奥运精神、促进冰雪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北京冬奥组委副秘书长何江海致辞】
对于多方携手这一模式,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在现场表示:“伊利仍将进一步提供并打造开放化的平台,让俱乐部的所有合作伙伴都能参与进来,一起造梦,为北京冬奥筑梦,为全民冰雪圆梦!”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发表讲话】
与此同时,现场的俱乐部合作伙伴也对多方联手的共创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在随后的“合作伙伴冬奥营销分享和 对话”环节中,嘉宾代表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寄望能万众一心,连接且贯通多元化的资源和形式,加快彼此的 融合与协作,为北京冬奥共谱新章。
【合作伙伴冬奥营销分享和 对话】
伊利活力冬奥学院迈进3.0阶段,继续助力国人参与冰雪运动
当日,在北京冬奥组委、各层级奥运合作伙伴、运动员等各方代表的共同参与下,“活力冬奥学院3.0暨奥运战略 合作联盟”正式成立,这意味着在北京冬奥组委的带领与帮助下,伊利活力冬奥学院的平台势能将得到充分激发,将与诸多俱乐部伙伴一起全力以赴,以更多实际行动带动更多国人感受冰雪、参与冰雪,助力“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早日达成。
【活力冬奥学院3.0暨奥运战略 合作联盟】
而作为整个平台的关键性地面承接和硬件支持,以万龙、云顶、富龙、太舞、世纪星为代表的全国顶级冰雪场馆代表也齐聚现场,为活力冬奥学院平台在全国更广泛范围的落地及全体合作伙伴的冰雪推广行动,提供全地域、全维度的服务支持。
【北京冬奥会合作伙伴俱乐部冰雪资源全面战略合作启动仪式】
据了解,早在2017年,为加快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美好愿景,伊利便打造了面向社会各界、公众共同开放的“活力冬奥学院”,集冠军级教练团队、赛事级滑雪场地、高品质营养支持等为一体,力求汇聚各方角色参与其中,为普通国人打造完美的冰雪初体验,进而带动大众参与冰雪热情。2018年,活力冬奥学院陆续携手中国国航、阿里巴巴、中国银行等合作伙伴,开始平台化赋能,凝聚各方优势助力冰雪运动推广。
今年12月初,活力冬奥学院3.0阶段已经全面开启。而今,“活力冬奥 共筑冰雪梦——活力冬奥学院3.0暨奥运战略 合作联盟”的成立,一方面将更大限度的拓展平台势能的边界,为北京冬奥提供更坚实有力的保障助力;另一方面将从更多领域挖掘平台势能的潜能,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全面开花创造新的可能。
与此同时,作为推广过程中的核心人群,青少年对于中国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此,伊利携手教育部,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群体深耕细作,培养热爱、培养兴趣,让更多青少年的冰雪初体验从专业、安全、有趣的高起点开始。同时,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撬动更多家庭参与,逐步推动冰雪运动往更深、更广的层面渗透普及。
【伊利与教育部携手助力青少年冰雪普及】
伴随此次合作伙伴俱乐部活动的成功举办,及活力冬奥学院3.0的升级起航,身为合作伙伴俱乐部轮值主席单位的伊利倾心打造的“北京冬奥共同体”逐渐形成。未来,伊利将在北京冬奥组委的指导下,以此为根基,发挥平台效能,增进合作效果,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再上新台阶、再取新突破,为全民冬奥、全民冰雪群策群力,书写新章。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