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下半年启动数据可视化项目,截止目前近一年的时间里,京东方无论从实时生产数据监控、月产能,还是人力成本上,均取得了不小改善。”谈及数据可视化为企业带来的价值,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高级IT经理陈书恒这样讲到。
8月15-17日,2019年帆软智数大会在南京国际青年会议中心圆满举行。本次大会以“数据有引力”为主题,参会1400余人,企业700余家,参展伙伴15家,并得到了众多企业CIO、高管的关注支持。同时,从千人主会场,到7大行业分会场再到5个场景化数据应用专场,数据创造价值始终是本次大会的最热话题。
除共话“数据有引力”外,第二届数据生产力大赛颁奖典礼也成为大会重要环节。其中,陈书恒所在的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便是第二届数据生产力大赛最具商业价值奖金奖得主。
金奖得主的数据应用“往事”
毫无疑问,不仅是传统制造业,通过对数据挖掘、分析,进而指导企业生产运营产生价值,已成为金融、物流、能源、医疗、建筑等各行各业转型方向。但由于受到基础硬件架构、软件分析分析工具与企业实际需求适配、以及分析工具操作难易度等诸多因素限制,这样的转型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简单。
福州京东方,这家总投资300亿元的知名LCD屏幕制造商,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都知道,LCD制造产业设备造价不菲且能耗巨大,若生产效率底下则平摊到每件产品的成本将升高,进而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变弱。同时,整个生产数据量规模庞大,底层数据关联紧密。这意味着,若想提升产能,实现精益管理,必须进行数据分析平台构建。
因此,从2016年建成2017年初正式投产,数据分析平台、报表工具一直是京东方IT部门重点引入对象。但随着产能上涨,数据量增多,前期引入的SAP BO与MES Report等BI(商业智能)系统工具已不能满足京东方的实际生产运营需求。在陈书恒看来,京东方在数据分析上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初期引入的BI工具功能与实际运营需求不符。从建成、试运营、投产到成熟运营,京东方对对数据的分析需求不断增加且根据经营情况需要不断调整,而从建设初期便引入BI工具提供的则是原计划功能,并不能适配京东方不断变化的数据分析需求。
第二,太“吃”服务器CPU、内存等资源。有计算机基础的都知道,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服务器为整个线上业务提供着计算资源。因此,在京东方的业务上,已部署的服务器不仅要满足生产部门的请求,同时销售、职能等各个部门的请求也要兼顾,如果BI工具消耗太多服务器资源,势必影响其他业务正常运转。
第三,软件自身体验差。由于原有BI工具自身原因,京东方员工在制造报表时,直观感受便是太卡太慢了。“虽然最后报表制作出来的结果还算满意,但2个小时做一张表,这样的效率怕是大多企业都难以接受,尤其对我们这样要求实时数据的制造业。”陈书恒说。
可以看到,京东方在转型数据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初期部署的BI工具已成为阻力。这也意味着,若想实现产能爬坡与精益管理,京东方必须先从数据分析平台变革。
数据可视化带来的价值
由此,在经过一系列评估后,京东方决定在2018年下半年引入帆软FineReport BI工具,通过数据可视化,改进整个企业的生产运营,帮助管理层做好决策。
“之所以选择FineReport,是在双方前期的沟通中,我们看到了帆软BI工具强大的功能。”陈书恒所说的强大,一方面表现在整个工具的实用性,FineReport并非一个一成不变的工具,可结合用户实际需求随时更新功能,同时易于上手,“我们的开发人员,在一周之内借助操作手册,便可灵活使用整个工具。”另一方面,FineReport不占用服务器资源,但却可以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生成报表。
和预期一样,在经过将近一年的使用后,FineReport的确给京东方的生产运营带来了价值。从产能上看,由于生产数据得以实时分析,京东方的OEE(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设备综合效率,简称OEE)值得到了有效改善,体现在具体数字上便是月产能于今年5月份便达到165K,远超过150K的目标产能。
同时,FineReport的透明化数据分析,消除了人力手工刷数和统计的工时和误差,每日可节省各分厂人工工时62小时。若以每分厂10名数据员,每名数据员7w/年的成本来算,FineReport的使用可为每个分厂每年削减70w的成本开支。
产能得以提升,人工成本得以降低,由此带来的便是企业盈利水平的提高,这便是京东方数据可视化改造后带来的价值。
帆软的秘诀
对帆软而言,像京东方这样的大中型企业,通过数据可视化改造指导企业的生产运营,帆软已经对接了8400家,同时为28000个信息化项目提供了BI支持。根据IDC发布的《2018年中国商业智能(BI)市场的的跟踪报告》,帆软以14.88%市场占比,超越SAP、IBM、Microsoft、Oracle,再次坐上中国BI市场的头把交椅。
我们也不免好奇,无论是全球范围内还是中国市场,做BI工具的厂商并不在少数,那么,帆软为何取得如此成绩呢?将思绪拉回本次智数大会,或许帆软CEO兼联合创始人陈炎的演讲便能解答这个疑问。
在陈炎看来,帆软属于大数据赛道,但是大数据有数据聚合、数据积累、数据分析等众多子领域。企业若想取得成功,必须在自己选择的主赛道上全神贯注,做深,做精,“而帆软的主赛道,便是BI。”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