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当他们在街上遇到乞丐时,他们会说:“好心的人,给我一些钱。”后来他们会说:“好心的人,扫一下二维码吧。”但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变成:“刷个脸吧,好心的人。”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付款方式的更新。回首过去,从人们第一次带现金出门,到后来带着卡出去,再到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不久的将来,刷脸支付也将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成为时代潮流和大众期待。人脸识别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从刑侦、海关安全等领域,到支付、智能社区等,刷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在国内,刷脸支付的趋势也日渐在商业界盛行。
数据显示,近5年来,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增长33倍,2018年超过200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等行业巨头纷纷抢占支付市场。2018年,微信和支付宝推出刷脸支付设备,开始大力投入商业使用,服务商、代理商和更多从业者开始关注刷脸支付。
回望2019年,已经过完了第二个季度,回顾过去的7个月,IT圈和投资圈最火热的话题几乎都是5G和AI两个热门领域有关。有业内人士表示5G与AI看似毫不相干,实则相辅相成,智慧城市、无人驾驶、智慧零售都将受益于5G+AI的双核驱动。其中智慧零售领域内的刷脸支付最近热度飙升,有望成为5G+AI催化下最快落地的应用场景 。
在这个大数据环境的背景下,2019年四川蓝海银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也正式的推出了支付系统品牌-------交子JoyPay,致力于用AI和大数据的力量服务于中小企业及线下实体商家,是中国AI智慧支付服务商的领导者。公司不仅专注于为商家提供AI支付、AI会员管理等服务,同时也致力于为商家提供金融、广告、营销管理、供应链等多种智慧型的综合服务。
据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报告显示,2018年支付宝的市场份额高达53.78%。它仍然稳坐在移动支付的第一位,微信支付了38.87%的市场份额。虽然支付宝的市场份额明显高于微信支付,但这并不意味着支付宝可以轻易地将微信支付碾压。
众所周知,支付宝领先微信支付是依附于电商领域的绝对优势。另一方面,微信支付却凭借其10亿用户的优势在线下支付披荆斩棘与支付宝抗衡。过去的几年,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导致了支付技术的变革。NFC支付、二维码支付、指纹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成熟和人们对便捷、安全的支付需求的提高,刷脸支付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支付巨头作为金融领域人工智能的典型商业案例,早已嗅到了“刷脸支付”的巨大商机。在2017年9月1日,支付宝在杭州肯德基的KPRO餐厅进行第一台刷脸支付商用。随后,卜蜂莲花和红旗连锁相继加入刷脸支付阵地。据蚂蚁金服发布的数据,到2018年底,全国100多个城市的300多家肯德基已经全面支持刷脸付款。
同时,微信刷脸支付也加快了其在全国的落地。如家乐福、步步高、天虹超市等商超可以在微信智能收银设备上刷脸支付。微信支付团队表示,“2019年,我们将结合微信的生态产品能力,在零售、餐饮、服装、化妆品、医疗、酒店景点等多个场景中刷脸支付。”面对支付宝的先发制人,抢先布局,微信支付也是表现出了不甘示弱的态度。
其一,刷脸支付对于商家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种双赢,刷脸支付已逐渐成为移动支付行业新的重要增长点。刷脸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给企业带来了许多便利。1,刷脸支付大大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成本。例如,在收银台结账时,10个商品用户需要56秒来完成付款,而刷脸只需要10秒来完成付款。2,刷脸支付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商家的人力成本。零售业日益增长的人力成本已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最大痛点。然而,在引进人工智能刷脸设备后,一台刷脸机相当于1.5个收银柜台,相当于每天3个收银员工。除此之外,刷脸支付还适用于如何利用会员制来激发老客户的竞争。面对这部分的需求,传统的会员卡已经很难满足商家的需求,而会员刷脸支付正牢牢的抓住了这波市场的红利。
其二,对于消费者来说,一个更好的场景是AI刷脸支付的出现。即使手机没有电或没有带手机钱包,也可以完成支付,一张脸可以周游全国!对于商人来说,刷脸支付也是一个好消息。例如,可以有效缓解高峰时段排队结帐的现象,提高支付效率,大大节省人力成本。
其三,刷脸支付背后隐藏的万亿级大市场,就“刷脸”技术来说,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刷脸付款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可以带来新的互动体验和应用。随着5G与AI的 融合,2019年刷脸支付时代将加速进入。统计数据显示,未来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因此,刷脸支付的全面爆发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进入一个全面的刷脸支付新时代!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