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仲景宛西制药,人们就会联想到“药材好,药才好”这句耳熟能详、叫响全国的广告用语。
六味地黄丸自宋代至今已流传千年,现在已成为传统中药经典中的经典,这不只是因为它“补阴方药”之祖的历史地位,更因为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现代中药产品之一。而助力六味地黄丸位居经典之位的,就有仲景牌六味地黄丸。
仲景牌六味地黄丸从诞生那天起,始终不忘“药才好”的生产初心,肩负“药材好”的建设使命,在现代中药市场上,犹如一匹疾速驰骋的黑马,把整个六味地黄丸品类引领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市场新高度,并夯实奠定了六味地黄浓缩丸这一剂型的市场主导地位。
药材好——精心打造地道药材种植基地
中药材有四气五味、沉浮升降、归经配伍等独有的特性,然“南橘北枳”,皆因水土异也,故中药材地道与否是评判中药材质量、决定价格的一个核心指标。
地处医圣故里的仲景宛西制药,早在1998年就开始依托八百里伏牛山天然药库资源优势,探索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2003年,南阳西峡山茱萸药材基地成为首批通过国家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七大地道药材基地之一。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发展,仲景宛西制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先后在河南南阳及焦作、安徽南陵和岳西、四川彭山地道药材产地,按国家GAP标准要求,分别建立了山茱萸、地黄、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六大药材基地及初加工生产线,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六味地黄丸所用药材均源于自建药材基地的企业。其中,河南山茱萸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50%;怀山药、怀地黄为河南焦作知名怀药,有3000多年种植历史;安徽南陵牡丹皮在国内外享有“品质绝佳”之盛名,这些药材均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1年,仲景宛西制药被中国中药协会评为“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2014年入选全国工商联医药协会最具影响力榜单的“道地药材十佳规范化种植”企业。
在基地建设中,企业除了按GAP要求种植生产药材外,还与当地药农一对一签订30年保护性收购合同,以保证药农旱涝保收,药农也因此首先将上等优质药材卖给仲景宛西制药,实现中药材生产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确保道地药材源源不断,质优安全。
2016年国家取消了GAP认证工作,但仲景宛西制药在药材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始终没有减少,并开展了种质培育、优质品种内在成分研究等工作,同时还与河南中医药大学合作培育出了地黄新品种,在专业刊物上发表了《怀地黄种栽质量分级标准研究》、《山茱萸干燥果肉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等多篇研究成果论文,得到业界的充分肯定。
药才好——依靠科技创新提升现代中药制造
药材好,只是实现“药才好”走出的第一步。如何才能更好实现“药才好”,宛西制药始终把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做为实现“药才好”的核心和关键,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全面加强软硬件建设,为“药才好”提供重要保障。
建立年处理中药超万砘的自动化提取车间和全国最大的六味地黄浓缩丸连动生产线,拥有多能提取、高效浓缩、离心选丸、微波干燥、自动剔除等生产技术,使每分钟的六味地黄丸生产能力达到40000多粒。
拥有“现代技术集成在传统中药浓缩丸中应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技术平台,将GAP要求制订全面的药材质量内控标准;探求山茱萸、牡丹皮等药材提取技术适用性;研究开发适用中药浓缩丸剂特点的混合、干燥、整型、包装等设备;在关键工序全面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在线检测技术;实现浓缩丸生产过程的“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指标控制”等整体质量保障运作模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近红外光谱法、指纹图谱法等技术,分阶段对部分中药浓缩丸所含的成分进行全面分析;采用ERP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对检验数据实时追踪,不断提升公司内控质量标准,例如仲景牌六味地黄浓缩丸2018年全年生产批次溶散时限平均为33分钟,比药典标准120分钟缩减近3/4,马钱苷莫渃苷、丹皮酚年度平均含量分别比国家药典标准高出62%和128%。
目前,围绕生产平台建设,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起草六味地黄浓缩丸等2010年版国家《药典标准》四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是全国“传统名优中成药保护与生产示范基地”企业,仲景牌六味地黄丸连续三年入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排行榜”榜单。
“药材好,药才好”——品牌之源及责任担当
“药材好,药才好”,不只是企业的广告语,是企业对用户的品质承诺,更是中药生产的朴素真理,是企业的制药之道及品牌建设之源。
与健康攸关的不只是药品,优美的自然环境,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将有利于保障健康。仲景宛西制药基于企业在中药材基地建设方面的精种深耕,也在产业与自然环境协同发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实施精准扶贫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得到了行业及相关部门的认可肯定。
在河南西峡五个乡镇建立20万山茱萸种植基地,为南水北调工程上游水源涵养地植被保护、净化水源做出了贡献。建立仲景百草园、中药材标本展厅,为中医药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成为中药材文化科普的亮点。在河南西峡5个乡镇吸纳了1195名贫困人员,为23个山茱萸基地村贫困户实施“四免一提高”政策,鼓励他们通过种植药材实现脱贫;开发公益岗位,安排60多名贫困人员就业。
企业先后荣获“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生态文化示范企业”“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被国务院脱贫办授予“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先进民营企业”、全省劳模助力脱贫攻坚“十面红旗单位”称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