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流向,一直是金融行业关注的热点,从这个流向能够判断出一个国家经济的健康程度,也能看出行业的兴衰。近日,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发表文章,详细分析了2008年-2017年工农中建四大行的贷款结构数据,吸引了广泛关注。
这份数据报告中包含了很多真实存在,但我们之前却忽略了的信息。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数据是:十年内,四大行累计向个人购房贷款投放了68.84万亿元贷款,占比27%,是四大行贷款的第一投向,而制造业获得的贷款总额仅为49.34万亿元,占比为19%。
(图:苏宁金融研究院发表文章揭示银行贷款流向)
二者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这两者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势必会带来两个行业发展条件上的巨大差别。纵观过去十年,2012年,个人住房贷款历史性地取代制造业贷款,成为四大行新增贷款的第一投放方向,自此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泡沫化的上涨周期。这不仅对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融资产生了虹吸效应,也成为近年来居民消费持续低迷的主要拖累因素。
中央“房住不炒”调控精神利好终端消费行业
高速上涨的房价,不断流入房地产领域的信贷和徘徊不前的居民消费让人忧心,所幸这一现象正在迎来改观。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首提“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楼市发展顶层设计。在中央“房住不炒”调控精神的指引下,监管部门积极引导银行资金进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基建投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比将见顶回落,房地产市场对制造业和居民消费造成的挤压也将逐渐缓解。
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明确“2019年要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图:中央“房住不炒”调控精神为终端消费行业带来利好)
在不断出台的政策调控下,刚需购房者心态更加平稳,选择一城,用可承受的杠杆贷款购房将成为常态。
组合拳出击 终端消费行业前景乐观
2018年下半年实施的新个税政策影响可观,本次减税对中等及中偏低等收入人群影响更为明显,这部分人群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都较强,正是消费升级主浪潮覆盖的人群,将有效提振社会零售总额。
相关数据显示,个税新政实施后的首个申报期,减免税金316亿元,有6000多万名改革前的纳税人不再缴纳工资薪金所得税。“省出”的这一部分金钱,将有很大一部分投入到消费中。
新的个税征收方案让老百姓“赚”的还不仅仅是这些。2018年5月1日起,我国将原适用17%税率的制造业等行业和11%税率的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税率,分别下调1个百分点。而从企业角度来说,节省出的这一部分也在很大部分上让利给了消费者。
(图:民营企业税收座谈会助推民营企业走向更广阔舞台)
在近期召开的民营企业税收座谈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表示,税务部门将在不折不扣落实好已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与有关部门一起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尽快提出体现更大规模、实质性、普惠性减税降费要求的政策建议,以更大力度、更惠政策、更优服务,助推民营企业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这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给2019年的终端消费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伴随着这一系列政策的落地,相信居民生活水平将会持续提升,而这无疑会给以苏宁等为代表的零售企业带来前所未来的发展机遇。
苏宁style,“极智”发展促进极致发展
2019年是对中国终端消费行业的利好之年,而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也预估2019年将是苏宁发展机会最大的一年:“2019年苏宁要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产品和服务为手段,场景端口为渠道,资源链接为保障,合力创造用户价值,实现企业裂变发展。”在新年开工的新春团拜会上,张近东向全体苏宁人宣布。
(图:国内领先的智慧零售O2O企业苏宁)
作为国内消费行业领头羊,苏宁多年来一直积蓄力量,厚积薄发。一方面,苏宁首创并引领的智慧零售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苏宁积累了充分的人才、技术和资本;另一方面,消费增速放缓和消费需求升级同步发展,必将加快行业优胜劣汰,苏宁将从中取得新的发展机遇。他认为,“中国消费市场的基数巨大,增速放缓并不会制约企业的发展空间,消费升级的机遇,又会催生企业新的发展市场。”
所谓“极智”二字,张近东这么解释:即苏宁智慧零售发展既要有速度,更要高质量、有内涵。这意味着苏宁智慧零售发展进入精细化经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为打造“极智”式发展,目前,苏宁已提前启动2019年各业态签约储备工作,优化现有店面模型,不断提升门店自身的吸客能力。同时,结合商圈及周边消费需求,尝试各类业态的组合及双线 融合。相信在外部政策利好,自身实力过硬的双重保障下,苏宁必将打造一个辉煌的2019。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