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的野蛮生长时代可能要结束了。1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文件正式下发,在国家层面再次重申严禁有害APP进校,各地要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双审查”责任制,学校要把好选用关,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同意。这对整个行业健康发展起规范引导作用。
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在前几年催热了在线教育——但在线教育终归是生意不是公益,部分APP套路满满,猫腻多多,比如,违反教育部禁令开展奥数培训,暗藏游戏、广告、软内容等等。
在线教育四大乱象
从一线的北上广,到三四线再到基层市场,在线教育的用户遍布全国,艾媒咨询12月初发布的报告预测,预计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接近3亿。2018年中国在线K12的市场规模大概3500亿左右——蛋糕不小,厮杀愈烈,高压之下,不少APP铤而走险,为流量,为营收,突破下限,乱象叠嶂。
12月初,南方都市报曾在线测试了30家在线教育APP,完全合规的几乎没有,时隔快1月,再次测试几款问题APP,发现部分平台,并未彻底整改。
一,无视禁令,奥数班擦边球
尽管教育部近年来连续发布奥数禁令,但奥数热似乎持续不衰——叫停,是因为奥数培训,对大多数孩子有害无益。
中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提起来奥数就情绪激动,“害孩子,害数学,奥数走上邪路了,非但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起到反面作用。”
家住昌平的刘女士,家有一儿一女,儿子当初被逼上奥数班,适得其反,反而产生了厌学情绪。今年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要不要上奥数呢,刘女士很纠结,“不上的话,别人都上怎么办?”
正如刘女士所说,多款在线教育APP,都在或明或暗推广奥数内容。非但不能达成“减负”效果,反而有为学生“增压”之嫌。
点开作业盒子APP,里面的学霸计划声称,“让学生在闯关中掌握奥数的计算技巧”,“看奥数培优,探寻小学数学奥秘”;
而天天练APP的小学VIP特权中,则包含小学奥数等内容;
相比于作业盒子和天天练的“官宣”;家有学霸APP相对隐蔽,在平台搜索“奥数”,会出现昵称为“奥数老师”的教师。
而之前被南方都市报曝光的一些APP,已经下线了奥数相关内容,但“卓越班”等名字,也有点瓜田李下的嫌疑。
过度泛滥的奥数教育,其实并不适合大多数中小学生,包括奥数在内的超纲教学,也让中小学生减负成空。
《2018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小学生中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的百分比仅有23.99%。随着年级升高,睡眠不足8小时的学生比例也越高,其中,六年级学生中,39.5%的学生的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
中小学生不堪重负,身心俱损,是教育部多年来连续发布多道奥数禁令的原因。
二,偷置收费项目,诱导未成年人付费
教育已经成了不少家庭的沉重负担,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称,“家长陪孩子上辅导班平均每周六小时,一年平均费用12000多元,最高的达到30万元。”
北京朝阳区王女士也十分心累,她的女儿刚上六年级,每周一周二,以及周末两天,都要上不同的辅导班,一个月花费达几千元,“负担沉重”。
但是,更让她生气的是,有些在线教育APP引诱未成年人在线消费。
去年,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奇使用过一款在线教育APP,这款APP是学校老师推广安装的。英语老师每周在线布置两次作业,每次完成作业需要20-30分钟,为了使用方便,这款APP绑定了小奇妈的支付账号。
一周内,小奇妈妈的银行卡被扣款600多元,后来查询发现,小奇偷偷在线购买了游戏项目。
针对这一家长集体吐槽的槽点,有些在线APP已经做出了整改,比如在老师端、学生端没有付费入口,如此一来,彻底切断未成年人不理性消费的渠道,付费入口设置在家长端APP,并设置独立密码,实现支付安全。
三,借贷广告
擦边球的奥数培训让刘女士颇为纠结,APP上的不良内容,就让刘女士愤怒了。
南方都市报的测评发现,学习宝包含软 内容,作业精灵旗下的App上线了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广告。
上述测评透露,学习宝的社区版块,自称高一的学生用户发布亲吻自拍,而初二用户则发帖,“找男朋友”,“找对象”“谁要我”等等。
作业精灵APP的开屏广告,则是相亲广告和在线借贷广告。
不过,此次测评发现,学习宝已经下线了社区版块。作业精灵的开屏广告也已撤下。
“被媒体曝光一下,就下线了,未来会不会上线呢?”刘女士的担忧并未完全消除。
四,电话骚扰,狂轰滥炸
为了拉拢新用户,在线教育的普遍做法是“狂轰乱炸,电话推销”。
上述王女士吐槽,她曾让女儿在某平台试听了一节免费课,接下来,平台对她的电话骚扰、微信骚扰持续了小半年,“每周两三次,我已经说了多次,让他们别来电了,没用!”
成都七中的那块屏幕,让边远地区的学生和名校同学异地同堂上课,“互联网+教育”似乎让教育平权咫尺在望——但光鲜亮丽之下,在线教育也有藏污纳垢的阴暗角落。
下半场:合规化,自造血
野蛮生长的在线教育,要迎来合规整改、优胜劣汰的下半场了。
1月2日下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明确禁止有害APP进入校园。而在去年12月初,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明确规范在线教育机构,“要按照线下培训机构管理政策,同步规范线上培训机构”。
两份《通知》陆续下发,严格执行之后,不合规、踩红线、擦边球的在线教育APP,将迎来重创。
连过去乐观认为教育没有寒冬的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也改变口风了。在此前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俞敏洪呼吁在线教育企业严格自律,政府部门拿出相应规范,他犀利地指出,“这个领域一爆雷就是大雷。”
严格遵守教育部新规,是在线教育的唯一可选项。
随着政策的收紧,在线教育在校推广的关卡越来越严格了。对于大多数在线教育平台来说,进校推广最精准,但进校的前提是合规。
比如,作业盒子高管在介绍经验时就曾透露,作业盒子进校,前提是得到主管部门(包括教委、学校)的支持。但在政策收紧的前提下,作业盒子奥数等违规项目如果不能及时整改,其进校渠道必将受阻,导致新用户断流,未来潜在的营收机会,也将大打折扣。
在政策高压之外,在线教育遇到的第二大挑战来自趋冷的资本市场。
投中研究院的统计显示,2018年上半年,风投基金募集规模同比下降74.59%。
风投市场的寒意,传到了在线教育市场。前瞻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截至11月,在线教育共计融资200笔,与2017年持平。
一级市场遇冷,二级市场则以暴跌回应。东方财富的数据显示,2018年,港股今年上市的7家教育公司,共计跌掉近百亿元市值。而在A股上市的教育明星股全通教育,估计更是从高点时候的90多元左右,跌到了5块多,市值缩水率高达90%以上。
政策严控和资本断流的双重压力之下,自我造血功能成为了熬过寒冬的必选项——前述在线教育APP上暗藏收费、借贷、相亲类广告,也就不足为怪了。
没有造血能力,同时融资不畅的公司,已经陷入深渊,上海理优一对一、学霸一对一等一些K12在线教育平台被爆现金流断裂,嗨课堂被老股东昂立接管,CEO换帅。
开源无门,就先节流。
一些在线教育类APP,可能会通过“优化员工”等减少支出。被爆造假的成长保,已经开始了批量裁员;而来自脉脉的爆料截图显示,作业盒子要求员工严格遵守10106新工作制,有员工不满吐槽,该CEO实名DISS不奋斗者请离开。
当然,在线教育的长远价值依然是共识,成都七中的那块屏,已经证明了在线教育的恒远价值,它承担着教育平权的重任。政策收紧,资本遇冷之下,反而能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当泡沫效应挤出,恶性竞争减少,头部的合规APP,反而迎来良时。
但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在线教育APP或许不多,接下来,大批长尾的、不合规的在线教育APP失血甚至倒闭,或许是大概率事件。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