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厂商 >

跟学龄前的孩子谈死亡 大J小D传授科学育儿经验

从单田芳,到李咏,金庸,一代人喜欢和熟悉的人悉数离去。死亡这个话题,很多人还没学会如何告别就不得不面对。

对孩子来说,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却对死亡话题充满好奇,如何给孩子进行死亡教育成为很多父母科学育儿路上的必修课。有些父母选择回避这个话题,但不谈不代表不存在,也有些父母谈论方式不当,让孩子对死亡充满困惑和恐惧。

“在家早教三部曲”畅销书作者、百万公众号“大J小D”创始人大J提到,谈论死亡和性教育启蒙一样,尤其是针对学龄前的孩子(大概2~5岁),其方式需要根据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调整。作为一个过来人,大J的早教启蒙经验或许能给父母们一些启示。

妈妈,什么是死?

很多父母对孩子描述“死亡”时,喜欢用隐晦的比喻,例如“睡着了”、“离开了”等,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像成人一样感受好点。大J认为,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联系到自己每天睡觉的行为,还会让孩子担心父母外出购物离开一会是不是就“死了”。

其实,父母提供简单却清晰的回答,就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大J建议,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孩子提供更加具象的解释,说明身体到底发生了什么,比如可以说,“XX死了,她不能再呼吸、吃饭、走路、说话了”。

学龄前的孩子对基本生存需求非常明白,因此,这样的解释更容易让他们接受理解。之后随着孩子年纪增长,父母可以根据新提问,慢慢帮助孩子扩充知识库。

妈妈,你什么时候死?

通常,当孩子第一次接触“死”这个话题后,他们的小脑袋就会开始自我消化吸收。然后父母就会遇到孩子问的很多奇怪、甚至非常粗鲁的问题,有些父母会很生气,甚至觉得这是在““咒我们死”。

大J发现,学龄前孩子问这个问题时,对 “死亡”还一知半解。他们认知里的“死亡”是暂时的,就像奥特曼没电了,充一下电就能复活;或者像海绵宝宝那样压扁还能再站起来。因此,对孩子来说,“死亡”甚至有点酷,所以他们想知道,什么时候妈妈可以像“奥特曼”那样。

另一种可能性是,现实生活中发现的事让孩子产生担心了,也许是家里亲戚的离世,他看到了大家都很伤心难过,也许是同学之间在谈论。他开始担心自己。他真正想问的是,妈妈死了,谁来照顾自己。

当父母了解问题背后的真实意图后就不难发现,孩子不是“咒爸妈死”,而是真的不理解。这时,如果父母简单粗暴地回应,不准问这样的问题,谁教你的啊,就阻碍了孩子正确理解死亡。

不管是基于怎样的原因,大J建议,当孩子问了这个问题后,父母可以这么回答,“妈妈还会活很久很久,妈妈会等到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后才会死”。如果你感觉到孩子是担心无人照顾他,可以多加一句,“即使妈妈死了,你还有爸爸、XX、XX,他们都会照顾你的,大家都会很爱你的。但是妈妈一定还会活很久很久”。

妈妈,生病了就会死吗?

这也是很多孩子会有的困惑,因为成年人会告诉孩子,“XXX生病了,所以他死了”。由于孩子无法理解生病也有轻重之分,于是当他们发烧感冒时,会出现特别大的反应。父母甚至会疑惑,孩子小时候并没那么娇气啊,为什么现在一点点小毛病就各种虚弱闹脾气呢?

这是因为生病唤起了孩子之前还并不怎么理解的“死亡”概念,父母之前随口的回答就像种子一样埋在孩子的心里,现在当他经历“生病”,就会把这两者联系起来。

因此,当父母和孩子说“XX生病了,所以死了”的时候,一定要多加一句,“只有生很重很重的病时,人才会死。大部分人都会活很久的”。

抓住其他机会谈论“死亡”

死亡教育远远不该当真的发生家庭变故时才开始的,很多孩子从1岁半开始就接触到“生命”:地上的落叶、死去的昆虫、或者是自己的宠物离世了,这都是父母第一次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机会。

但很多时候父母对于小动物的死去,内心深处是害怕、恐惧和不安的,就很难真正地去帮助孩子理解“死亡”。

在科学育儿的路上,孩子的成长也伴随着父母的二次成长,死亡教育归根到底是生命的教育,如果父母真的可以接纳生命是有始有终的过程,也许就更能坦然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11-02
跟学龄前的孩子谈死亡 大J小D传授科学育儿经验
从单田芳,到李咏,金庸,一代人喜欢和熟悉的人悉数离去。死亡这个话题,很多人还没学会如何告别就不得不面对。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