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在这个让无数程序员纠结的日子里,由西安市政府主办,中软国际执行举办的“全球程序员节”在西安正式开幕。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城市,西安承办全球程序员节显然有更多的实际目的。但对于参会的众多嘉宾和观众来说,关注未来是最核心的主题。
程序员的“野心”
在今天,程序员可以说是科技含量十足的技术工种。虽然伟人说过,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但实际的推广也只是计算机程序的使用。真正走入程序员行业的人还是少数,甚至在社会上对程序员有一些刻板印象——比如宅,不懂情趣等。
在10月24日全球程序员节的主会场上,来自各个领域的嘉宾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程序员的世界是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程序员的情趣,都隐含在数字世界之中。
计算机专家梅宏院士的演讲主题《软件定义世界》,就很好的阐述了程序员的“野心”。在未来的世界中,没有什么不可以编程。就如本次全球程序员节的主题:数字世界,码动未来。
梅宏院士
梅宏院士畅想,在未来万物皆可互联,一切皆可编程。编程可以进入所有领域,不再是提供一个简单的工具。
而真的要做到这一步,我们要做的就不仅仅是“计算机普及从娃娃抓起”,而是“编程普及从娃娃抓起”,只有这个世界上所有解决问题的人都具备编程能力,才能实现用软件解决问题。
然而这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还“不错”的中国软件产业
就在今年下半年,因为一连串的事件,掀起了全民讨论中国缺“芯”问题的热潮。相比之下,对于中国软件行业的发展,业内和观察者的看法是“不错”。
根据中软国际CEO陈宇红博士介绍,近年来,中国软件产业以每年1万亿的规模高速增长。至2017年,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已经达到了5.5万亿元人民币。
在产业方面,中国共有3.5万家软件企业,其中收入过百亿的龙头企业有17家。软件行业从业人员586万人,就是不到600万的程序员创造了5.5万亿的产业收入。
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教授也表示,中国数字化经济目前也进步迅速。据权威数字经济报告统计,中国数字经济比重已经占据到GDP的26%-30%。
无论从产业端、还是从消费端看,中国软件产业确实发展的“不错”。
“不错”背后的发展隐忧
但在看似繁荣的产业背景之下,软件能力的缺失、行业重视程度不够,是中国IT产业除了缺“芯”之外的另一个致命隐忧。
在核心软件领域,尤其是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方面,中国几乎完全依赖进口。操作系统的情况众所周知,而在工业软件方面,据统计每年中国为购买进口工业软件的费用——包括注册费、版权费、续租费等——在百亿美元之上。
陈宇红博士亦提供一组数据。2017年,全国GDP排名前50的城市在信息服务方面的投资共有300亿元人民币左右。
300亿看起来很多,但对比起这50个GDP排名靠前城市的公共总支出——6.5万亿来说,仅占0.5%。
与其对应的,经过对这些城市软件服务企业的调研发现,超过一半的企业人数不到50人,只有12%的企业人数在200人以上。这就注定了软件产业在地方经济中带动力有限,难以成为发展的驱动力。
而造成这一切的,一部分是长久以来中国企业发展痼疾,比如资源与能力的不匹配,上级政策朝令夕改等。还有一部分则是中国工业软件设计人才的缺乏。向上追溯,就是真正肯进入程序员行业的人数量上的缺乏。
人人编程
如果说,企业发展问题是整个国家系统环境问题,仅靠软件行业的呼吁无法解决。但编程人才的培养,却可以早日提上日程。
在本次全球程序员大会上,主办方还邀请到了全球年龄最大的程序员——现年83岁的若宫正子女士。若宫正子女士在演讲中,展现了日本目前广泛而良好的编程学习氛围。日本官方、民间均有大量面对儿童、青少年,以及老年人的编程培训机构。
而这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属于常态。日本早在2012年就已在中小学生中普及编程教育;英国2014年新教育大纲规定编程为5-16岁学生的必修课;法国把编程纳入了初等义务教育的选修课程;北欧一些国家,如芬兰、爱沙尼亚等国家,也把编程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义务教育学科来学习。
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丹·葛西亚教授,同样在会场为在场观众带来了关于快乐编程的普及理念,讲述了美国“全民计算机教育”的行动和成果。
丹·葛西亚教授
相比之下,中国的计算机教育起步要晚的多,普及程度相差甚远。
2017年8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但是从规划,到实施,到取得有效的成果,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有无法预计的困难要克服。
我们需要更多“解放号”
或许我们起步稍晚,但从政府到民间都在努力。此次全球程序员会议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解放号”编程大赛颁奖仪式。
“解放号”是中软国际于三年前建设的一个开放式互联网编程平台。在这里,每一程序员都可以拥有自己发挥的空间。同时,每一个人也可以在这里成为一个程序员。
经过三年发展,“解放号”平台上已经聚集了30万会员,他们可能来自各行各业,因为各种目的聚集在“解放号”平台上。但如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编程者。
在中软国际来讲,是希望“解放号”成为一个将供应商、采购方、程序员组织起来的生态体系,尽可能的提升开发效率,减少沟通损耗。
而对于每一个编程者来说,“解放号”无疑是一个人生的舞台。若宫正子女士也表示,通过向“解放号”平台求助,顺利解决她关于智能家居的设想。
“解放号”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是中软国际的“解放号”,更是中国程序员的“解放号”。可以肯定,未来将有更多的“解放号”平台,并在实现“软件定义世界”这一目标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程序员的消失
虽然离“软件定义世界”的时代还远,普及编程也是需要一步步去实现,但不影响我们畅想一下那一天的到来。
众所周知,工种名称带“员”的,都很有技术含量。比如飞行员,宇航员,运动员……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程序员。
不过,对过去时代有些印象的朋友,可能还记得这样的称呼“司机员”、“话务员”等。这些工种,已经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逐步消失。
司机自然还需要,但汽车普及,人人几乎都是司机。话务员则彻底消失,如果说和话务员最接近的职位,反倒是今天的主角:程序员。就如当初的话务员一样,为世界搭建互联互通的通信网络。
当人人学会编程,掌握了编程能力,那么程序员无疑会遇到和“司机员”一样的境遇:当每一个人都是程序员,也就再无程序员这一行业。
当然,以编程为专业的人群会依旧存在,就如公交司机、地铁司机一样。不过他们的称呼可能会出现变化,而且越来越专精于解决特定领域的基础或者深入问题。
这样的程序员与今天的程序员已经完全不同,不是简单的技术工种,更类似于进行科技研究的科研人员,他们的称呼,也将从“程序员”正式进化为“工程师”。
从2017年开始,西安已经连续举办了两届“全球程序员节”。这是全球程序员节的节日,更是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对程序员这一群体,对编程这一行业的重视。或许在未来某一天,10月24日不再是“全球程序员节”,而是全民的节日。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