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并称数字科技更能体现公司定位。无独有偶,在某个活动中,腾讯金融也自称“腾讯金融科技”。
两大巨头的“去金融化”绝不是个案,实际上许多科技巨头都开始强调赋能,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这就意味着他们整个业务模式都需要进行改变。那么这种转型是否能获得成功,会为整个行业带来哪些新的变化?
巨头转型不得不为,还是有意为之?
金融公司转向科技公司,到底是因为强监管而不得不为,还是企业嗅到金融科技的商机而有意为之,一直是业内争论的焦点。纵观美国的金融行业发展历程,表面上看,美国的金融行业已经非常发达,金融天生就与科技融合在了一起,金融公司本身具有很强的科技能力,由此推断,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空间应该非常狭小。
然而事实是,近年来在美国也涌现出许多许多金融科技公司,例如Ondeck、Datameer、Prosper。他们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金融机构提供风控、数据处理等服务,都获得了投资机构的青睐。
同时,美国近年来涌现出许多互联网银行,如Moven、SimpleBank、Go Bank等,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目标群体和特色功能,都是以金融科技企业+合作银行的模式运营的。
而中国的传统金融行业的技术能力,是落后于美国同行业的,因此更加需要科技进行赋能。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80后和90后成为新派的金融用户,流量从线下不断往线上迁徙,传统金融是必然要进行转型。
因此,金融科技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规模。金融风控方面未来市场规模将高达4000亿-5000亿元;而金融科技行业的市场规模则大概在2000亿至3000亿之间。
可见科技巨头转型进行金融科技输出,并不是被迫转型,而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抢先入场,闪银独创B2B2C模式科技赋能赢先机
“世间武功,唯快不破”,在京东数科、蚂蚁金服科技等巨头纷纷“去金融化”,掀起科技输出热潮时,还有一些金融科技平台,如闪银,早早就意识到金融科技的巨大蓝海,从2013年就开始进入市场,优势也非常明显。目前闪银已经帮助约50家金融机构完成了4000万用户的交易,不仅积累了大量传统金融机构用户,同时手中握着大量合作案例,在与传统金融机构谈判时更具优势。
同时,闪银对于与金融机构服务经验也非常丰富。闪银自创了B2B2C模式,在这种B2B2C模式中,闪银是中间的B,一边连接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边连接用户,凭借着丰富的金融行业经验和多年累积的技术优势、数据优势,闪银为金融机构和用户进行匹配,提供更好的连接服务。
另外,闪银还为金融机构研发了3R模型,帮银行业务部门实现了全自动的业务流程管理,使得业务周期从原来的2周-1个月缩短至3分钟,综合效率提升了6000倍。
科技是金融机构未来转型的驱动力,很多金融服务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科技思维、科技手段。随着闪银之类的平台创新技术,持续赋能金融机构,以及诸多科技巨头布局金融科技市场,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的技术运用到金融当中,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和金融服务能力将得到“高铁”式快速发展时代,普惠金融的广度和 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