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行业仍不平静,但何俊却有理由静水流深
文 | 周天 周天财经创始人
(中新社夏宾摄)
2013 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在这五年多时间内,如过山车一般的行情,潮起潮落中席卷进成千上万家公司。到了 2018 年,全行业陷入流动性危机,很多裸泳的人再次被暴露在沙滩上。
不过,仍然有一批平台经受住了考验。在周天财经观察视界之中,成立于 2012 年 9 月的铜板街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互联网金融信息中介服务平台,铜板街已经平稳运转了 6 年。
铜板街何以在行业风暴中幸免?它的领导人到底给它烙下了什么个性印记?
数次接触或面谈,铜板街创始人、董事长何俊让我相信,他确实是在认认真真打磨平台品质的平台运营者。他直言自己离“企业家”还很有距离,铜板街的创新还在路上。但是,从他的思考和铜板街成长路上的取舍和坚持,或可管窥这个行业走向成熟的一些因子。
1.穿越风暴
创业伊始,铜板街就遭遇了一个巨大危机。
为期半年多的开发测试之后,2013年6月11日,铜板街 App 作为国内第一款可以在手机上购买货币基金的版本正式上线。仅仅两天之后,何俊老东家支付宝开发的余额宝横空出世。虽然余额宝上线也宣告了中国互金时代的开启,但对新生的铜板街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
之后,何俊不断摸索,积极调整策略,寻找差异化生存空间。
这是何俊创业的“第一课”,很快就尝试了什么叫“创业维艰”。在创业这条荆棘丛生的路上,这样的风浪险滩还有很多。
几年后,当行业又一次风声鹤唳之时,何俊似乎很少有惊恐彷徨。在与笔者的对话中,举止温文尔雅,声线低沉,说话慢条斯理,即使面对质疑,也不会恼怒,会沉思片刻,平静地给出答复。
这也许与何俊早年在阿里巴巴接受的魔鬼训练不无关系。何俊在 2002 年加入阿里,工号 743,做销售,用9个月的时间做到了TOP sales。
比我更熟悉何俊的,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吴海燕算是之一。她是金融科技领域公认的投得最好的几个人之一。严谨、低调与踏实,是吴海燕在VC风投圈的名片。从200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投资圈至今,她在这个行业里沉淀了14年,见证了中国VC风投行业的兴起和爆发。
她跟周天财经回忆了自己投资铜板街的经历:2013 年 4 月份,吴海燕推着婴儿车到杭州休假,顺道见了一下何俊。见面虽然不太正式,却让吴海燕印象深刻。
彼时,金融科技行业还毫无声势,连吴海燕都完全没办法预料到行业后来经历的跌宕起伏。吴海燕说,那时候只是觉得智能手机普及快,想看看有没有类似美国正在兴起的智能移动理财公司,看了十几家创业公司,有的只有 PC 端,有的主要提供资讯,有的只是推荐产品,填一堆问卷之后就没有更多功能了。
但那时的铜板街已经打通了支付环节,在线就能完成直接购买,从来没有人知道货币基金还可以这样购买。吴海燕说,“何俊做支付出身,大额互联网支付怎么做,他想了很多办法,是我当时看了十几家公司里唯一做到这一点的,所以就投了。”
但吴海燕不知道的是,在她见面之前,因为太超前,何俊走得步履艰难。
彼时,余额宝尚未推出,没有人可以做到在手机 APP 上购买、查看收益和提现。他与全国 40 家基金公司谈合作,都吃了闭门羹,只因一无牌照,二无背景。直到碰到了数米基金网。见面之前,何俊心里打鼓,心想如果数米基金也不合作,恐怕就要放弃了,但没想到跟对方总经理相谈甚欢,一拍即合。
创业就是这样,必须坚持到别的人都坚持不住了。对于何俊来说,也许是他当初三个月内帮支付宝签下 100 家票务代理商的劲头和经验,让他一直坚持到了第 41 家的谈判桌上。
2.要的=有的+舍的
比起面对挫折时的自我激励或曰自我“欺骗”,面对诱惑时的克制,要更为困难。
2014 年下半年至 2015 年上半年,随着股市的持续走牛,很多网贷和理财平台开始介入股票配资业务。关于要不要介入股票配资业务,在何俊的办公室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进军这个业务,何俊想过没有?想过,毕竟在那个时间点,正是互金行业疯狂抢占份额的时候,“大家都不敢慢,慢了地位就没有了”,这对于不甘人后的何俊来说,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但是,何俊最终还是选择了舍弃。吴海燕回忆,当时能够忍住不去做配资的公司,铜板街是唯一一家。
企业家不必是圣人,业务取舍,何俊有自己的逻辑。
“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铜板街不要干高风险的业务。”何俊说,“让老百姓的钱相对安全的资产才是铜板街需要的。”何俊认为,股票配资是一件短期的事,而非长期事业。他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也不是单纯为了更多钱而创业。他要的更多,要意义,要心安理得,不要成为资本的奴才或赚钱机器,他还要未来。
这样的事情,年轻的时候何俊就干过。2002 年,大学刚毕业的他放弃了某通信巨头给出的月薪 4000 元的工作 offer,去了不足 800 元的阿里巴巴,就是因为他觉得阿里更有前途。2006 年,他从阿里销售主管岗位再次任性放空自我,降级降薪加入支付宝事业群,从零开始学起,甚至要向最基层的客服人员请教。支付宝那本厚厚的客服手册,三个月内他从头到尾读了 4 遍。
“要的=有的+舍的。”这是何俊对每个员工加入铜板街时都会讲的一句话。
两个月后,股市出现断崖式下跌,因为急剧跌停导致很多人无法平仓。很快,以恒生电子的 HOMS 配资系统被叫停为标志,一度登堂入室被互金公司热捧的场外配资业务陷入停业整顿之中。
不久后,当市场上医美分期和现金贷业务兴起时,何俊也同样否决了这两项业务。因为在他看来,股票配资、医美分期和现金贷等行业坏账率高,与铜板街追求长远稳定的发展规划不符。何俊说,“很多人创业做着做着把握不住诱惑,迷失了方向,忘记了初心。”
在 2018 年会演讲中,他对 300 位同事说:“多公司账上有钱,因为以前干的一些业务积累了很多钱,但是,未来怎么样?不知道!过去,我们虽然没有挣大钱,但我们心里踏实、心安理得。”
信念这种东西,不仅是信,不仅是念,更要行。好的商业信念,不是回避功利成败,更不是让人消极遁世,而是要让人调整暂时和长远成功的关系。
能够避开创业路上的无数暗礁,何俊当然并非运气好。他的信念、价值观帮他在两难之选中不经意地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在思考问题的关键时刻,在决策的时候,在你一念之差的时候,企业文化、价值观会告诉你该怎么做。走正道(还是走邪路),有时候是一念之差。”
股票配资、学生贷、房屋首付贷、ICO、现金贷,这些在当时大火且暴利的业务铜板街都没碰,何俊秉承的核心理念就是“客户第一”,没有什么比客户资金安全更重要的事情。
3.走正道的团队
企业家有信念,不等于企业就一定能走正道。因此,何俊在铜板街把价值观看得很重,很重。
在铜板街,何俊提出了 5+3 的价值观管理理念。其中,“5”是对所有员工的行为准则——客户第一、正直诚信、自驱上进、协同作战和拥抱变化。其中,客户第一是统领,正直诚信、自驱上进是做人的原则;协同作战和拥抱变化是做事的根本方法;“3”是针对中高层管理干部,是指大局观、影响感召和通透,意思是强调公司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大家要合作共赢;对下属要言传身教,传递正能量,要胸怀开放,坦诚自知。
在铜板街,业绩评估影响奖金,价值观的评估则会影响到晋升、期权。为什么?因为何俊希望铜板街从管理层到员工,价值观必须要正,要符合并且做到很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公司的血液持续保持干净”,打造出一个既有拼搏精神又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团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何俊曾说自己很喜欢彭蕾的一句话,“希望找到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去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吴海燕说:“我们做投资的,非常看重的一点是,创始人能否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就能组建优秀的团队,这非常体现创始人的个人魅力。”
吴海燕看过很多团队,创始人为了招徕人才,要么牺牲很多钱,要么出让很多股权,但如果没有做过多牺牲都能聚集一帮不错的人,说明这个人很厉害。在吴海燕看来,何俊就是这样一个颇“厉害”的人。
在今夏这一轮暴雷潮中,很多问题平台倒在资产方面,何俊却始终能底气十足地对来访的客户说:铜板街资产 100%真实。他的底气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风控团队的“铁面无私”。
有时候,即使是何俊本人推荐的资产,风控团队进行审核后发现不合格,也会毫不留情地拒绝,甚至多次直接“怼”何俊,请其不要插手风控工作。而何俊,不但没有因为被怼而觉得颜面扫地,反而非常庆幸,自己找到了一起走正道的认真做事的同伴。
这也是为何,铜板街在今天这个时间点还可以逆势上扬的原因。
让何俊感到骄傲的还不止于此,铜板街 7 天复投率达到了90%以上。所谓 7 天复投率是指客户在某天到期回款之后,未来 7 天里再次投资的资金比例,“这个比例铜板街在全行业是第一名”。新客户前三个月的留存率是 85%,一年的留存率是 95%以上,这些数据同样也是行业最高的。
经过六年的进化,铜板街有了更清晰的定位,何俊说,大量的 P2P 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在服务贷款客户,而铜板街专注于服务投资客户。他给公司的定位是,通过科技创新搭建起一个开放的智慧金融服务平台,为中等收入群体提供平等、高效、透明、稳健的金融信息服务,帮助他们获得当下只有私人银行才能提供的服务和产品。
中国不缺金融机构,缺的是金融科技。因此,何俊视科技为企业的生命力所在,于是他竭尽所能地用科技把铜板街这家企业武装起来。
据他介绍,铜板街会用大数据的方式去搜罗和筛选最适合青年投资客户的金融产品,以 AI 赋能,为客户提供智能金融信息服务,同时,还会用 OCR、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机器语言去帮助客户保护他们的账户和资金安全。
活下去,意味着一切,如果还能活得不错,没有理由不感到骄傲。但最让何俊骄傲的,并非赚钱,而是他找到了一个价值观相同,专业能力强的管理团队,带领铜板街坚持了基本的价值观,赢得了尊重。他说:“我不光考虑这个业务有没有利润,还考虑了这个业务对老百姓的价值。暴利的业务,我们都没有做,但是我们仍然活着。”
此时此刻,也许行业仍不平静,但何俊却有理由静水流深。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