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6氪研究院再次发布了一份智慧零售行业研究报告,该报告以“欢迎成为未来世界的‘用户’”为主题,深入解读零售行业新风口——智慧零售。
作为率先提出智慧零售理念并已经实现突破理论成功的苏宁,则凭借其在整个中国零售创新进程中的前瞻性及先进性,成为了报告的重点剖析对象。
自去年3月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明确指出未来零售就是“智慧零售”之后,苏宁便着手加速推进这一理念,将其从理论推向实践。仅刚刚过去的818期间,苏宁就开业了899家门店,相当于平均每40分钟就新开业1家门店,截至目前,苏宁已经拥有6000多家门店。
也正是由于如此抢眼的战绩,苏宁先后成为了多个重磅行业报告中的经典案例,也成为了人民日报、央视等权威媒体机构点名称赞的零售行业创新转型范本。
(图片:苏宁极物南京新街口店)
智慧零售全面落地 抢滩布局零售下半场
一直以来,零售被视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关键一环,在当今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零售服务的需求正在发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改变。眼下,中国互联网零售已经从纯电商进入到以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下半场,产品上更加关注品质、品味、个性,服务层面也不再满足于劳动的简单替代。
苏宁的智慧零售刚好顺应此势,即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商品、用户、支付等零售要素的数字化,采购、销售、服务等零售运营的智能化,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体验为用户提供商品和服务。
作为零售业变革的积极探索者、创新者和实践者,苏宁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智慧零售的系统解决方案,比如智慧采购方面的鹰眼、诸葛大师,智慧销售方面的烽火台、金矿、神鉴等,以及智慧服务方面的全景购物、VR易购、身边苏宁等,并将最新的技术应用于线下,推出了“两大(苏宁广场、苏宁易购广场)、一小(苏宁小店)、多专(苏宁易购云店、红孩子、苏鲜生、苏宁体育、苏宁影城、苏宁极物、苏宁易购县镇店、苏宁易购汽车超市)”的智慧零售产品族群,让线下重新爆发出生机和活力。
(图:苏宁易购无人店)
数字化+智能化 科技附能提升服务
零售行业数次风云变幻,苏宁历经数次改革转型,始终坚守着技术创新这一核心法则,也将“服务是唯一的产品”作为自己始终如一的品牌核心。近年来,除了坚持30天包退、365天包换这些远高于国家标准的服务标准之外,苏宁在配送、维修、客服、物流等各方面也都在持续推进智能化应用。比如说在物流方面,“无人军团”中的无人机、无人重卡、无人快递车先后刷新行业记录,实现常态化运营的无人车“卧龙一号”也满足了苏宁小店1小时生活圈的配速需求。此外苏宁的送货、安装、维修都已实现精准化,推进了人工智能客服和智能家居的应用等。这些利用科技赋能形成的能量,使苏宁成为了零售变革下半场的领跑者,更拉近了人们与未来消费的距离。
在刚刚过去的818发烧购物节,苏宁更是通过运用最前沿的科技,以求达到线上线下随时可见、随手可触的无限渠道场景,满足消费者任何时间、地点、服务的需求,实现对场景互联的有力补充。
据苏宁官方发布的818战报,从8月18日0时开始,苏宁易购的全渠道销售数据便不断刷出新高度:47分钟内,苏宁易购全渠道销售额超过2015年8月18日全天;仅一小时,苏宁拼购就突破100万单;第一单仅用时13分钟26秒。在今年818的25天中,苏宁全渠道订单量增长155%,App Store购物类下载量9天荣登排行榜Top 1,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97%。这样的成绩从物流、科技、服务等多方位展示了苏宁的实力,为消费者呈现了一场不一样的购物狂欢。
以用户为中心 用大数据打造未来零售
依托于28年积累的零售经验,苏宁成功完成了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转型,并凭借着双线融合的绝对优势,成功验证了“未来零售即是智慧零售”这一观点。在这个过程中,苏宁各项探索都是围绕消费者来进行,为了更精准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苏宁基于大数据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将线上线下的下单、配送和售后服务整合,形成了今天的智慧零售模式。
如今,在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是苏宁易购主站平台;搭载了语音识别、交互技术、物联网技术的苏宁“小Biu”智能音箱则作为入口,连接了用户10米范围的智能家居设备,形成了用户10米内的服务圈。而在大约500米的活动圈里,写字楼内部、酒店内部、大型购物中心内部,是利用重力感应、人脸识别、机器人技术布局的无人货架、智能货架、巡游机器人;离用户约3公里的地方,有无人店、苏宁极物店、苏宁小店、苏宁易购精选店等;而在3公里外,更有苏宁生活广场、苏宁云店、苏宁影城等,全场景之下囊括了苏宁所有黑科技应用的业态,以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的消费需求。
2018年,苏宁的智慧零售进入飞速发展的好时机,线上线下、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汇集先进科技,苏宁正用智慧零售正在重塑行业面貌,推动人们的生活向科技进一步靠近。未来可期,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苏宁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美好体验。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