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千万别把我的姓打错了,我的心愿是四年后当我60岁光荣退休时拿到十个慕课证书,这是自已给自己60岁的生日礼物。”
这是中国大学MOOC论坛上的一条特殊的帖子,这位姓逄(páng)的学员写到:“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慕课,谢谢您的《中国诗歌艺术》带给我的温暖和快乐,在如此寒冷的冬天让我如浴春风。”后面有不少学员跟帖对这位大姐表示敬意,说“向您看齐,终身学习。”
从教32年的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王红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带过一届又一届的本科生、硕士生,有一天竟然会有同龄人来听自己的课程,还学得这么认真。“我的《中国诗歌艺术》是四川大学文科的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课,2005年获批,在校内每一年都开课,比较受学生欢迎,但是这十几年来选课的学生加在一起都不会超过5000个。”
2016年秋季,经过精心的录制后,王红首次在中国大学MOOC上开设了《中国诗歌艺术》同名慕课,第一次开课的选课学员就达到两万两千余人。
(王红主讲的《中国诗歌艺术》首次开课就有两万两千余人参加选课学习)
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她说教育是无门槛的高贵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首次正式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四川大学共有14门课程成功入选,《中国诗歌艺术》就是其中之一。谈起这一成就,王红淡然一笑:“我做慕课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像白居易的诗一样明白易懂又有较深远的内蕴,能让专业学者挑不出毛病,也能让哪怕只有初中水平的用户都能听懂。”
事实上,明白易懂而又意蕴深远,也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最大魅力。2017年11月,王红受邀参加中国大学MOOC三周年在云南省临沧市斗阁中学举办的公益活动,她深刻地感受到,有时候孩子们对诗歌的理解甚至比老师还要透彻。
当时,一个圆圆脸的小个子女孩举起自己画的杜甫《望岳》诗意画,告诉王红,她最喜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红问为什么,小姑娘回答:“我觉得这两句诗好有气魄,我也特别想这样爬上最高的山顶,去看外面的世界,想看得很远很远。”
瞬间,王红就被这个孩子感动了。
她感慨道,中国古代经常有才高位下的读书人感叹,是身份、地位、金钱、门第限制了发展。但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借助互联网+教育,来精准地、定点地帮助山区孩子,来成就这种无门槛的高贵,用教育让这些孩子的生命有尊严,让他们的灵魂高贵,让他们的眼界广大,让他们站得高,看得远,志存高远。
被《新闻联播》点赞,她却说越来越“胆战心惊”
今年4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时长两分钟的慕课专题报道,王红主讲的《中国诗歌艺术》赫然在列,有学员在收看了报道后发状态称:“诗歌虽然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但诗歌的优美却是人生必需的,谢谢王教授给我开启了对诗歌的一种全新的认识。”
面对这样的荣誉,王红却说自己做慕课这两年越来越“胆战心惊”,因为怕辜负了学员们对她的信任。她谦虚地说:“对于老师这个职业,有人愿意做你的学生,就是最美好的事情。在学校里讲课,出了错我可以下次上课纠正;但在慕课中,几乎难有机会让你去纠正。这并不是丢个人的面子,而是会误导受众,让他们觉得教育不严谨。”
今年7月,中国大学MOOC四周年公益活动正式启动,主题为“用我的爱心撑起你的梦想”,用户可以通过签到、分享和捐赠以往学习过的课时兑换爱心值,每积攒400个爱心值,中国大学MOOC就会为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的山区孩子捐赠一节线下支教课,同时还将进一步邀请985/211高校的名师为山区青少年们带去更合适的定制慕课。
作为中国大学MOOC上最受欢迎的课程主讲者之一,王红欣然参加了今年的公益活动。她认为,现在社会上有种论调叫“寒门难再出贵子”,自己不是特别认同,首先要分析“寒门”二字是物质的贫寒还是精神的贫寒。物质的寒通过努力可以改善,情况会转好;精神的寒才真是残酷、可怕的事。
“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来说,在外打工的家长觉得亏待了留守的孩子,会尽量给孩子买好东西。但如果孩子们缺乏志气,就算物质条件好了,照样还是寒门,物质可以贫穷但精神绝不能贫瘠。”王红语重心长地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