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厂商 >

网曝苏宁强制要求某供应商:818必须降价200元

818临近,7月30日,网上流出苏宁与某冰箱供应商之间的一段聊天记录。

从聊天记录来看,苏宁为了备战818购物节,直接要求供应商降价200元销售,供应商害怕该价格会扰乱市场,引起京东不满,坚决不同意,表示“最多让价50元”。双方沟通不成后,苏宁员工抛出“这个价格我自己贴也要搞下来”,看来这次818苏宁动真格了。

网曝苏宁强制要求某供应商:818必须降价200元

网曝苏宁强制要求某供应商:818必须降价200元

网曝苏宁强制要求某供应商:818必须降价200元

供应商和零售平台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微妙的关系?平台是何如一点点挤掉供应商利润的?苏宁为何宁愿自己补钱也要补贴用户?

从厂商主导到零售主导

改革开放初期,民办家电厂商如雨后春笋接连冒出,当时老百姓还处于“饥饿”状态,厂商生产出来的家电供不应求,在各大国营商场中,往往还要托关系才能买到一台电视,并且价格昂贵。据了解,80年代末,一台16寸熊猫彩电售价高达500多元,相当于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资,那是供应商的黄金年代,谁有货,谁就能赚到钱。

供不应求的状态造就了一批在当时响当当的品牌,比如科龙、雪花、爱多DVD、春兰、熊猫等等,但随着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国外品牌大量涌入,这些改革开放后的首批“草莽英雄”,渐渐失去了优势,供大于求了。而他们中绝大部分人还固守着从国外引进生产线,扩大产能,疯狂打广告的传统玩法,挣了一块钱有7毛投入宣传,既没核心技术又缺少销售渠道,等待他们的只有慢性死亡,甚至是猝死。

这时,销售渠道建设变得日益重要,娃哈哈之所以能风靡中国30多年,与其强大的销售渠道密不可分,90年代初,娃哈哈的品牌渗透力就能到五线城市。挤压的货物太多了,供应商从强势一方变成了弱势。

网曝苏宁强制要求某供应商:818必须降价200元

此时,连锁零售崛起了。以苏宁为代表的零售商快速扩张,在全国跑马圈地,占领更多城市,控制更多渠道,才能增强自己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让自己在价格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零售平台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一环,在保住自己利润前提下,自然只能向供应商压缩成本,获得价格优势。供应商也很头疼,自己的利润不断被零售平台压榨,有苦说不出,如果跟某一方真的闹翻了,很可能30%的销售渠道都没有了,积压的库存怎么办?零售平台和供应商与消费者陷入了三方博弈的状态。

零售巨头和供应商典型矛盾是爆发于2004年的国美格力之争。2004年3月10日,格力空调宣布为了维护众多中小零售商的利益,拒绝国美提出低价销售策略,决定全线退出国美全国六大卖场。

国美则表示,格力的退出是双方理念不同导致,把更低的价格让利于消费者是零售商的责任。所以从这个某种角度来说,零售巨头的出现对消费者是一大利好消息。

电商崛起玩法没变

2005年后,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平台逐渐在零售领域站稳了脚跟,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全国20%的零售市场,给已经在各自领域完成制霸的传统零售巨头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传统零售巨头发现,与淘宝模式相比他们不具价格优势,而且淘宝的野心很大,从刚开始的卖卖小商品逐渐向全品类扩张。网购对喜欢新潮的年轻人来说似乎吸引力更大,在网上简单动一动手指,不出几天心仪的商品就会出现在自己面前,让当时的年轻人感觉很新鲜。

记者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网购的场景,2005年互联网普及率只有10.6%,记者在朋友推荐下点开了淘宝网,想购买一支手表。记者与商家取得联系后,却对资金安全产生了质疑,商家建议使用支付宝。一头雾水的记者在商家指导下,一边跑银行,一边上支付宝绑定银行卡,花了两天的功夫才搞定。后来,记者的网购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去商场买东西都要回家打开淘宝进行比价。

网曝苏宁强制要求某供应商:818必须降价200元

后来者京东以“中国亚马逊”自居,采用自营模式,对商品来源进行管理,希望成为线上零售巨头,京东与淘宝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意识到正品问题的淘宝也开始打造天猫与之抗衡,加之2009年后苏宁加快了互联网转型步伐,线上商超平台又出现了三巨头。

2013年后,O2O的概念不断被热炒,线上零售巨头又挟持着巨量资本下线下渗透,到了今年,O2O已是大势所趋,线下零售纷纷站队。腾讯先后战略投资了万达商业、家乐福中国、永辉超市及其子品牌超级物种,甚至还有男装品牌海澜之家;时间线再往前拨一年,几乎全部是阿里砸钱的身影——银泰、三江购物、百联集团、联华超市、新华都;今年618过后不到3日,苏宁便牵手商超领域公认的老大大润发,又给业内投下一颗炸弹。

格力的董明珠在采访中多次表示:“这么多年来格力一直致力于保护中小零售商和中小股民的权益。”言下之意,无疑将矛头指向了零售巨头,中小零售商分散而力量小,无法与格力正面议价,董明珠明白保护他们就是保护格力,避免格力彻底被零售巨头控制。

苏宁为何宁愿贴钱也要降价?

这次“降价门”事件的主角是某款双开门冰箱,双方矛盾的焦点在于“乱价”。双开门冰箱供应商认为,冰箱价格已到极限,如果为了818超燃秒抢日再降200元,扰乱了市场价,可能会引起京东等其他平台的反弹。

而苏宁则认为,海尔、美的等一线品牌都谈下来了,愿意全力配合818的促销活动,为何单单你家谈不下来?

网曝苏宁强制要求某供应商:818必须降价200元

最后双方无法达成共识,以苏宁决定自行补贴用户告终。这明明是笔亏本买卖,为何苏宁宁愿自己做补贴也要降价?在记者看来,原因有三:

第一,818购物节是苏宁一年中最重要的促销节点。苏宁要将最大的优惠和最大的资源配给818,打出声势。818虽然配合了众多促销玩法,但价格依然是核心,谁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更低的价格,谁就能成为赢家。

第二,随着苏宁O2O场景互融战略的实施,线上线下连成一体,形成全渠道优势,让苏宁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中处于优势地位。由于僧多粥少,“粥”还都掌握在别人手里,厂商往往是让步最多的一方。

第三,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线上获客成本高涨。据有关调查显示,一款新的APP的获客成本已从几年前的10-30元,突破到了100元。从拼多多策略可知,商品价格仍然是用户最大的关注点,如果能够用全国最低价作为卖点,能为平台在短期内吸引大量流量,转化成顾客。获客都是花钱,与其投给广告,不如直接补贴用户。

此次,苏宁与供应商之争,只是零售平台流量与渠道之争的一个缩影。在O2O场景营销日益成熟的今天,供应商如果掌握不了核心技术,话语权只会变得越来越弱。但无论苏宁易购和供应商谁能在这次“降价门”事件中获胜,最终获利的都是消费者。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7-31
网曝苏宁强制要求某供应商:818必须降价200元
818临近,7月30日,网上流出苏宁与某冰箱供应商之间的一段聊天记录。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