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王牌特工》里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做人如此,经营企业亦如此。在中国商界,就有一位著名企业家信奉这样的经营哲学。
他就是中国领先的智慧零售企业苏宁创始人张近东。从1990年辞职下海至今,张近东纵横商海近30年,在市场中千锤百炼的张近东提炼出了自己的竞争心法“创新标准,超越竞争”。
张近东认为,只有练好内功,创新引领竞争,才能超越自我,超越竞争。也只有真正“聚焦于赛场的人才能赢得比赛”。
超越自我才能超越竞争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苏宁刚开始并非如日中天之势,张近东的从商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相反,苏宁是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用张近东的话说是“苏宁是一家完全靠市场竞争走出来的大企业”。
从1993年苏宁被“八大商场”联合围攻,到后来与国美的“美苏争霸”,再到如今与京东的正面对垒,苏宁在每一个关键成长阶段都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但张近东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从来没有畏惧过,反倒每一次重压之下的较量,都让苏宁有了质的蜕变与成长。
当年刚成立不到三载的苏宁,就遭遇南京“八大商场”联合打压,当时的张近东并没有被吓倒,反倒是通过服务创新剑走偏锋,用“小舢板”打败了“联合舰队”,苏宁一战成名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空调经销商。
在张近东看来,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企业不能被对手的节奏牵着走,而要专注打造自身竞争力才是王道。
1998年,在外界的压力之下,敢于自我颠覆的张近东果断砍掉占苏宁业务50%的批发业务,开启了从专业零售向综合连锁零售的转型之路。当时,张近东还喊出了“要在全国开出1500家店”的目标,受到很多质疑。
虽然压力扑面而来,但是张近东不为所动依然奋力前行。后来的结果证明了当初张近东的眼光和决心。
张近东后来说:“我们不会和别人抢掉在地上的煤,而要去深挖掩埋于地下的金矿。我们要发掘别人看不到的,以前瞻性眼光和行动超越别人。”
2000年后,中国家电连锁行业进入高速扩张期。仅2005年当年,国美新增直营店280家,总店数高达430家。在竞争对手疯狂开店,大规模扩张之时,苏宁却避其锋芒,放弃了面对面较量。理性的张近东选择了一条看不见的赛道:大力构建销售信息网、物流配送网、售后服务网、人才储备网,通过苦练“内功”提高专业服务能力、提升产业链效率、提升客户体验度。
“零售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靠吃兴奋剂比赛是没有用的,只有靠内功才能赢得最终的成果。”这便是支撑张近东做决定的竞争哲学。虽然苏宁在实体规模上暂时不及对手,但是在服务质量、效率和体验感上却远超对手,这也为后来苏宁的全面赶超提供了强大的后劲。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只有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才能把握竞争的主动权。
看到对手更要看清自己
奔驰曾经对宝马这样说道:“一百年来,感谢你们一直在我们身后紧紧追赶,所以我们才能一直如此优秀。”
确实,因为对手的存在,企业才不敢懈怠,才有不断赶超的动力。但很多时候企业是没有对手的,因为唯一的对手就是自己。
历经多年打拼,张近东带领苏宁站上了连锁的顶峰,但新的时代又来临了——互联网时代来了。
时代变了,市场也变,当优势遇上趋势,苏宁开始主动探寻前进的路。
从2009年起张近东带领苏宁,全力以赴推动苏宁向电商转型。
虽然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但张近东却毫不豫预地“引刀相向”。在经历了2011年64.4亿人民币营业利润的业绩高峰后,苏宁做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宣布从2013年6月8日起,全国所有苏宁门店销售的所有商品将与苏宁易购线上实现同品同价。这意味着,苏宁将完全牺牲掉线下非常可观的利润。
这无疑是一场痛苦的自我革命。但张近东没有在最好的时代选择安逸前行,因为他看到了危机。
张近东说:“企业不怕选择艰难的道路,就怕迷失正确的方向。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不是对手的成了对手,不是同行的成了同行。”
比如京东和阿里,一个成了苏宁的强劲对手,一个成了苏宁的合作伙伴。
2018年初,张近东公开表示“要与京东狠狠地干一架”,这与其说是张近东逞一时口舌之快,还不如说是一向不惧竞争的张近东内心真实声音。
为了这一大决战的到来,张近东早就扎好了“马步”,强化了“内功”,做好了全方位迎战准备。在与京东的实力对比上,苏宁线下一直占优。经过多年的积累,苏宁互联网零售能力大大提升,已经做足了准备。随着苏宁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苏宁的线上线下全渠道优势将更加突出。
更重要的是,张近东还构建了多产业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些板块可为苏宁提供强大的资金、营销、流量、金融、物流等资源服务支持。
此外,苏宁还获得了阿里巴巴以及众多地产巨头的支持,张近东用“朋友圈”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开放合作利益链,为苏宁的明天构筑了一个强大的后盾。
有人说,从对待竞争对手的态度,就可以看到企业的未来。
苏宁的未来胜在实力,更胜在张近东的格局和远见,就像他说的:“智慧不在一个层次,较量就不在一个层次;格局不在一个层次,未来就不在一个层次。”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