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厂商 >

小米IPO后,谁会是下一个小米?

近期最大的新闻,莫过于一直宣称不上市的小米,突然计划上市了。

小米递交上市申请后,也被公认为将是今年全球最大规模IPO。多家券商认为小米IPO上市后的估值可达到700—1100亿美元,更有甚者给出1629亿美元的估值。小米市值很有可能一跃超过530亿美元京东和900亿美元的百度,成为仅次于腾讯、阿里的中国第三大科技股。

小米近年财务数据表现亮眼。招股书披露,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别为668.11亿元、684.34.亿元和1,146.25亿元;经营利润为13.73亿元、37.85亿元和122.15亿元。2017年,小米收入同比增长67.5%,经营利润同比增长222.7%。

小米IPO后,谁会是下一个小米?

被“忽视”的亮点:IoT业务

仅仅八年时间,小米成就辉煌。有媒体指出,在国际科技巨头中,实现千亿元营收,苹果用了20年,Facebook用了12年,Google用了9年,国内科技公司,阿里用了17年,腾讯用了17年,华为用了21年,而小米仅用了7年。

然而,不少人也从招股书中华丽的数字中读出了隐忧。小米过去三年(2015、2016和2017)的营收构成上看,智能手机分别占据了其营收的80.4%、71.3%及70.3%。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分别占据其总营收的13.0%,18.1%,20.5%。互联网服务业务的营收分别占据了4.9%、9.6%、8.6%。且不论小米是不是雷军曾反复强调的互联网公司,其中占营收核心的智能手机业务每年都呈下滑趋势,加之互联网服务业务也一直维持低占比,实在称不上小米的营收核心。而从外部环境看,IDC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361亿部,同比下降2.4%;而国内的市场下滑更为明显;Counterpoint的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8年第一季度放缓,同比下降8%,环比下降21%。

业界公认的是,中国的手机市场从增量变成存量,市场增长步入尾声已成定局。小米之前所以在第一季度取得佳绩,海外市场贡献了不少力量。但是从竞争环境上看,面临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Counterpoint研究总监闫占孟此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小米在海外市场上,手机和智能硬件会继续增长;而中国市场手机增长不明显,但是IoT智能家居有增量。对比招股书中公布的数据,小米的IoT业务总营收占比连续三年稳步增长,而小米的IoT生态链布局几乎可以算是这次招股书中的亮点。

小米打造“屋内世界”智能生态平台

小米的成功,与其说是抓住了手机换机潮中用户开始追求性价比的思维转变,不如说是抓住了IoT这个代表未来的大趋势。2017年,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基本突破9300亿元,同比增长9.31%。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统计,到2018年底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到2022年将接近72376亿元。IoT将进入井喷式的发展期。

在小米的三大业务中,IoT的存在更像是一种粘合剂,将其他业务整合,将业务壁垒打破,进而实现整体发展与提高。

在招股书的公开信中,雷军解释了小米的定位: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目前小米已建成全球最大消费类 IoT 平台,截止2017年11月,小米IoT平台联网设备超过一亿台,日活跃设备超过1000万台。

正是IoT平台缔造了小米的“生态链”,盘活数据资产,打通全产业链,打通硬件产品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流通渠道。无论是“用户参与的互联网开发模式”,还是小米线上线下一体的高效新零售,小米IoT业务构建的“生态链”公司集群的力量不容小觑。 通过布局生态链,完成了一条智能硬件与“屋内世界”的产业链。

小米IPO后,谁会是下一个小米?

万亿级“屋外”市场:特斯联将成为下一个小米

小米的上市也让不少人开始思考:究竟哪个行业,哪种业务思路最有可能产生下一个小米?在分析完小米的商业布局之后,我们似乎能从中窥见以下几个线索:

第一、AIoT行业是下一个引爆点,核心在“屋外”。

AI的介入让IoT有了连接的“大脑”,AIoT融合AI技术和IoT技术,通过物联网产生、收集海量的数据存储于云端、边缘端,再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更高形式的人工智能,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智联化。

也正是看重AIoT的市场前景,2017年11月,小米宣布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但2017年以后,真正能让AIoT如鱼得水的场景并非消费级布局,而是向包括车联网、城市物联、智能化建筑等一系列To B(Business商业)和To G(Government政府)渗透,AIoT也从“屋内场景”逐步向“屋外”发展。目前国内已产生了专注AIoT城市级场景的布局公司,包括BAT、华为、智能物联网平台特斯联科技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毫无疑问,AIoT生态布局或将成为下一个千亿市值推手,下一个小米将在AIoT领域产生。

第二、平台赋能,生态增值

AIoT是个万亿级的市场,术业有专攻者更具优势,一个公司如果可以整合处于行业各链条其他公司的技术与应用,便会发挥更强大的势能。如果说小米IoT平台代表了“屋内世界”的全产业链平台,目前业界公认“屋外”的小米——特斯联科技也通过生态平台的布局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体现。

特斯联科技一直深耕“城市和建筑”,将自身定位于“城市级智能物联网生态平台”,非常重视应用平台及技术落地;同时,它利用资源、技术优势,吸引在各个领域技术领先的合作伙伴,各自取长补短,不断完善以“未来城市”“未来建筑”“特斯联金融”为主模块的AIoT平台生态。

特斯联智能物联网的生态闭环可以这样定义:建筑与城市作为切入点,以用户为核心,打通不同纬度的场景,从而实现从屋里到屋外的更广泛的链接。这种闭环带来的实际落地效应也正在凸显,在和商汤科技的合作中,商汤科技将其定义为战略级合作伙伴。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徐冰之前曾经表示,商汤科技正是看中特斯联为商汤科技带来的赋能作用。

第三、应用落地是重中之重

AIoT时代来临后,场景应用成为主旋律。在中国,近几年进行得如火如荼的雪亮工程、智慧城市建设积累了广泛的包括建筑、社区、城市的场景连接基础。这是块巨大的行业蛋糕,谁能将产品方案应用落地,切实帮助客户解决场景中实际问题,谁才是真正的赢家,谁就能迅速商业变现。这最后一公里看似近在咫尺,却是衡量各家护城河深浅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BAT、华为、中国移动等巨头纷纷投身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巨头无法做到精深的细分领域,特斯联科技、海康威视、云从科技等科技新贵也通过强大的落地能力创造出自身独一无二的价值。以特斯联科技为例,在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成功获得业内头部客户十亿量级的订单,已在全国30个省区的70座城市实现落地服务智能项目逾8200个,覆盖物业面积近7亿平方米,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成功落地大量实际案例,构建出自身强大的“护城河”。

有媒体指出:对于小米而言,手机业务关乎企业存亡,物联网业务则代表能走多远。谁会成为下一个小米?或许尚难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下一个产业革命会由AIoT引领。特斯联科技等一批耕耘于AIoT应用与落地的行业“实践家”,或将诞生出下一个小米。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5-10
小米IPO后,谁会是下一个小米?
近期最大的新闻,莫过于一直宣称不上市的小米,突然计划上市了。小米递交上市申请后,也被公认为将是今年全球最大规模IPO。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