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想选修多位著名将军讲授的《军事理论》课,并与航天英雄杨利伟在直播课堂互动?想与守望敦煌50年的专家樊锦诗共话敦煌艺术?社会学习者想加入网红课程、浙江大学翁恺的《C语言系列课程》学习?没有地域限制、没有校际差别,慕课上的优质教育资源能让大家共享。
4月16日下午,新华社发文《慕课——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变轨超车”的关键一招》,强调慕课(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对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作用。4月17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分别刊发专题文章《中国慕课,跑在前列》和《中国慕课,跑在世界发展前列》,指出目前中国慕课课程总量已居世界第一。
在多家“国字号”央媒集体点赞慕课的文章中,中国大学MOOC的名字赫然在列,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教育部推出的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中国大学MOOC就入选了322门,超过其余11个慕课平台入选课程数总和,占比近七成,成为拥有最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慕课平台。
跨越时空,中国大学MOOC让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供给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大学MOOC是由网易与高等教育出版社携手推出的在线教育平台,向大众提供中国知名高校的MOOC课程。在它的官网上有这么一句话“在这里,每一个有意愿提升自己的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更优质的高等教育。”
事实上,中国大学MOOC也已经打破了学校围墙和时空界限,用一条网线改变贫困山区孩子的世界。在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的文章中,不约而同都提到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11岁小学生王洵的故事:
元阳是国家级贫困县,辖区内多是深山老林,山高坡陡,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我们班有60多名同学,除了上课,平时没有太多业余活动。我每天放学后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用在学慕课上。”王洵告诉记者,是慕课为他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通过中国大学MOOC平台,我学了《古文字学》《奇异的仿生学》《人体科学》等课程,有的课程还获得了优秀证书!”
“学习是不分层次、不分老少的,只要你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可以去尝试!”如今,已学了近10门慕课课程的王洵有这样的感悟,相信这个大山里的孩子,能够因此飞得更高、更远。
新华社文章中提到的浙江大学翁恺的《C语言系列课程》,同样也是中国大学MOOC入选教育部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据中国大学MOOC的官方数据,截止目前,翁恺老师已经在其平台上授课十六次,累计有超过75万人次进行了学习。
从乡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陆,慕课正在跨越时空界限,形成一种新型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式。
优化体验,中国大学MOOC让思政课前沿又够味
人民日报的文章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课就像盐,是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但如果把盐当主菜,就不能怪学生“不爱吃”。如何把思政教育这个“盐”溶解在各种“食物”中自然吸收?如何把思政课打造得前沿、够味,既“红”又“鲜”?慕课探索出了新路子。
近年来,一些高校积极探索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讲授思政课,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思政课慕课应用数量快速增长。据人民日报,迄今,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19门思政课慕课,开课34期,选课近40万人次,浙江大学段治文教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就是入选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思政课慕课。
段治文是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11月,由他领衔主讲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至今,在网上选择这门课程学习的网友已经有10余万人。四川师范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多所大学都把这门慕课课程的学习作为该校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门课不是单纯地讲历史知识,更不是以讲历史段子来博人眼球。作为一门思政课,重要的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实现价值引领,解决学生关心的思想理论问题。要为学生成长奠定思想基础。”段治文说。
有用户在这门思政课慕课下评价:本课程让我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学习了本课程,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近现代屈辱但又不平凡的历史,让我对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光明日报还专门在文章里写到:近三十年的思政课教学,段治文总结出了三个“通”、两个“结合”的理念,这就是“古今通,探索历史原脉;中外通,拓展世界视野;多学科通,拓宽学科素养;理论与历史相结合,使学生学得有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学得有用。”如今,他把这套方法应用在慕课课程上,收获了无数校外“粉丝”。
“所以你看,学校的背景并不会限制你的发展,即使学校不那么好,通过中国大学MOOC,你依然可以接触一线的教育资源。”有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如是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