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厂商 >

杨铿:产业扶能+教育扶智 倡导“一技之长”长效脱贫模式

扶贫攻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如何精准扶贫成为全民共议的话题。腾讯房产获悉,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蓝光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提出产业扶贫等相关议案,紧扣时下关注的民生热点。

杨铿代表的议案主要建议“解决扶贫的长效性,实现扶贫的自身造血功能,激发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建言产业扶贫和地方造血脱贫模式,与蓝光房产民生定位吻合,同时体现了蓝光作为优秀房企代表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杨铿:产业扶能+教育扶智 倡导“一技之长”长效脱贫模式

议案内容摘录:

建议一:产业扶贫“扶能”,教育扶贫“扶智”,双手推动,聚焦内生性脱贫。

近年来,蓝光在对口帮扶点开展了一些产业和教育扶贫工作,对此有一些思考。产业扶贫重在“扶能”,教育扶贫重在“扶智”,双手共抓同促,实现“内生脱贫”模式。

其中,教育扶贫除了给适龄学生学历教育的扶助,重点在下足功夫培训大批一技在手的职业技师。结合川乡实际,因地制宜培养千千万万手艺人。具体来说,从专业技术培训上细分出多个产业方向:

1、劳动力密集的地方,兴办高标准家政培训学校;

2、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开展特色厨艺、传统美食技艺、精致手工艺、园艺培训,提技精艺做口碑;

3、农业条件好的地方,发展特色动、植物养殖,重点培养竹编、盆栽、插花、炒茶等传统特色技术人员;

4、培训与消费升级同步的一技之长。

一技养全家,一技长脱贫。一群手艺人带动一方活力,助力实现美丽中国的长效脱贫。

建议二:教育扶贫要从“重硬件”转而向“重软件”着力。着力于贫困地区教学机制创新,缩小教育城乡差距,是赋予被扶学校以活力的源泉。

一方面是切实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另一方面是创新城乡教育资源输送机制。

首先,建议设立“山乡教师脱贫专项奖励”,“留守儿童关爱行动”“贫困学生教育兜底”(学费+生活费全补助)。

其次,切实有效地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定向输出。可以建立政府、企业、城市名校、被帮扶学校四方联动,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资、扶持校提供智力支持(由城市名校做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城乡课程共享,师资管理常态化输出)、村校(被扶持学校)管理运行的方式,走真正留得住教育资源,及时更新普及教学计划的常态化联合办学之路。

第三,大方发展与产业扶贫方向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

建议三:在产业与教育扶贫中,企业盯市场、政府出政策、合作组织承接技术、贫困户跟随,三产融合创新业态。

在构建由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开放性产业扶贫平台中,企业对市场需求把握更准,大户、农民更接地气,由他们决定发展什么产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更能解决贫困户参与性积极性问题。同时,想在市场中走出一条差异化之路,要拓宽农、工、商三产做跨界、做融合,做深精加工和衍生品。

政府着力点:金融+保险+财税政策,构建扶贫类经营模式的产业链扶植闭环。

建议政府大力发展扶贫小额贷款,积极推进大众农产品产量保险、收入保险、气象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各类产品的多方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填补产业扶贫保险缺位问题。

同时,为了激发更多企业和企业家切实参与到产业扶贫的行列里,可以考虑出台以扶贫公司为主体的财税专项政策。鼓励发展以带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为社会效益的相关实体经济,出台一系列企业税费减免、优先安排农业产业化资金、优先享受产业扶持政策等相关政策。

杨铿指出,精准扶贫、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这既是党和政府的使命,也是我们每一个企业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通过创新机制推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精准扶贫战略的落地,转变方式方法,变输血为造血,实现贫困地区的内生性发展才是切实推动全国扶贫工作目标全面达成的有效途径。

此外,杨铿的另一份议案还提出“伟大的新时代要弘扬企业家精神,更需要优化企业家成长的营商环境”的建议。他建议,通过市场化和法治建设营造企业家精神的土壤,鼓励企业家保持艰苦奋斗创业精神风貌。同时提出,利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实施企业诚信承诺制度,健全企业家诚信经营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3-19
杨铿:产业扶能+教育扶智 倡导“一技之长”长效脱贫模式
扶贫攻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如何精准扶贫成为全民共议的话题。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