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马云和王健林的一亿豪赌正式拉开了线上电商与线下实体的世纪大战,随后小米雷军和格力董明珠的10亿对赌更是把其推上高潮,几年来双方的竞争已达到白热化的地步。
商务部9月第4次例行新闻发布会表示,我国电子商务规模从2012年的8.1万亿增长至2016年的26.1万亿,网络零售额从1.3万亿猛增到5.2万亿,我国已跃升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大国。但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零售市场也稳步增长,并依然占到整个社会零售总额的85%。
如今互联网巨头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线上电商与线下实体并非你死我活的关系,相依相融,共同发展才是取胜之道。于是乎,线上线下相融合的O2O模式成为了全球商业模式变革的风潮,无论是线上阿里巴巴还是沃尔玛等线下巨擘,都在谋求着O2O的融合之路,而O2O模式的提出者苏宁在先发优势下发展尤为亮眼。
O2O已成行业发展趋势 苏宁先发优势明显
(图:苏宁易购大楼)
2009年,苏宁率先在国内传统零售企业中进行互联网转型实践,通过营销变革、渠道创新、双线同价、平台开放来拥抱互联网,通过再造后台、重塑能力、变革组织、构筑生态,
苏宁的互联网零售已成型、定型、并进入快速发展和开始收获的阶段。现O2O模式已被普遍认可为行业发展趋势时,苏宁已经在线上线下形成了O2O先发优势。与此同时,苏宁物流、苏宁金融在经过多年的超前储备后,资源优势、资源价值逐步凸显,业务进入快速成长期。
据其2017年半年报显示, 苏宁云商实现营业收入837.46亿元,同比增长21.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1亿元,同比增长340.53%。值得注意的是,在零售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物流和金融已经成为拉动公司快速增长的两大引擎,上半年其物流社会化营业收入(不含天天快递)同比增长152.67%,苏宁金融业务总体交易规模实现同比增长172%。
纵观国内企业互联网变革,苏宁是在国内最早引入O2O概念并成功实践的。2012年3月,在纯电商称霸互联网之时,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就在两会期间提出苏宁的目标是要做中国的“沃尔玛+亚马逊”。苏宁的O2O模式就此开启,同时这一年也被称为苏宁的O2O元年,中国O2O也因此拉开了发展的序幕。
当时,苏宁O2O与淘宝的C2C、B2C并称为互联网三大模式,如今,C2C与B2C仍为电商的运作方式之一,而O2O已蜕变成为支撑未来发展的骨架模式。
有业内人士指出,要做到O2O的 融合,由线下向线上扩展比线上向线下更为容易。线下实体企业的资源是经过几十年的商业积淀而确立的,这些深厚的根基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替代的;而实体企业在自身资源的助推下,利用互联网科技,实现智慧化改造升级,就很容易强势入主线上业务。
苏宁是最早一批以线下实体店起家的企业之一,经过近30年的积累,拥有大量优质的场景入口,其独具前瞻性的提早布局,为其赚取了在后电商时代弯道超车的资本。
深厚积淀 苏宁全渠道布局领跑智慧零售
2017年,随着互联网+的深化,线下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最后一块金矿,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把目光聚焦到了线下,这意味着线上线下融合的O2O零售模式已经成为零售业的共识。
目前,苏宁已经成功打造了苏宁易购云店、苏宁易购直营店、苏宁小店、苏宁汽车超市、苏宁红孩子、苏宁无人店等多种业态,并且通过直营店进入乡镇,通过小店进入社区,通过母婴店精准面向女性人群,各种类型的实体店已经成为苏宁通过互联网在线下发展会员、服务用户的重要入口。尤其是苏宁8月份开业的无人店,更是在前沿技术的研发和率先商用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
(图:顾客体验苏宁无人店)
苏宁的转型也收获了国内外的认可。先是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在2017年度会议中发布了《金砖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苏以“构建智慧零售的多样化场景”案例成功入围;紧接着,在商务部研究院发布了《商品供给侧改革之“苏宁易购-万物直供”模式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指出,“苏宁易购-万物直供”模式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以O2O将产品由厂商直接供给到零售终端,将有效压缩供应链,减少流通环节和流通成本,大幅降低零售价格以提升消费需求,并有利于厂商拓宽市场空间,实现市场各方共赢。建议申请列为商务部供应链改革示范项目。
一路走来,从质疑到时代宠儿,苏宁坚守着O2O稳步走在互联网的峰巅,如今苏宁云商已经成功跻身世界500强,其行业地位愈加凸显。面对即将来临的双十一,苏宁将独具优势O2O联动六大产业板块打造全新的购物模式,看点满满,值得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