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厂商 >

沉渣泛起的机票预订背后,是OTA尴尬的业态和恶意抹黑

1个亿,是小目标。100个亿,就是大目标。

没想到,携程要被人用一篇文章帮助实现大目标:标题惊悚,《一年100亿?揭秘"携程”坑人“陷阱”》,发布时间显示为2017年10月6日20:44。文章大意是通过携程订票发现存在额外附加费用,“订998的机票,等你付款的时候,变成了1200(除了机场建设费之外)……”, “要非常仔细才能找到修改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五一前出现的“投行老范”十一尾声再次“沉渣泛起”,折射用户心态:体验着便利吐槽着不爽,只想得实惠不会考虑OTA死活

实际上,这篇文章是根据一个昵称为“投行老范”的网友吐槽形成。早在2017年4月就已经在网络流传,原文早已涉嫌诽谤被微信平台删除,“100亿”也纯属造谣诽谤,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值得玩味的是,五一前出现的“投行老范”,在十一进入尾声时再次“沉渣泛起”,都是在长假旅游旺季,时机显得“别有用心”。

如果从1997年华夏旅游网等国内OTA兴起算,过去20年的时间里,确实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解决了广大用户的旅游需求。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6026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OTA市场营收规模为298亿元,同比增长48%。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约3532亿元,呈现稳步增长趋势,预测2017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有望突破8000亿元。2019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超万亿,OTA营收破500亿应该不遥远。

市场背景下的用户心态很明显:便利要体验,不爽要吐槽。只想得实惠也是用户群体的本质特征之一,一边骂一边用几乎是常态。换位思考,用户的心思也很简单,无非是“我用你的平台买机票订酒店方便就好了,你不要挣我的钱或者少挣我的钱,这样我就很happy”。在用户的逻辑里,根本上不会考虑OTA本身的死活。

OTA业态的尴尬: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但凡增值服务都被视为“搜刮民脂民膏”,被夹在中间的携程还在试图承担一些社会责任

这就是OTA业态的尴尬。以机票业务为例,OTA们被两头夹击,不光是这一头用户要便宜机票要特价机票,而且另一头还有民航局和航空公司。民航局要规范机票销售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航空公司要控制销售费用,甩掉代理人自己做直销。最近一两年多个航空公司已经把大量中间代理商逼死到角落了,2016年6月1日 起,南航等多家航司先后发布通知,明确将从7月1日 起取消国内机票的前后返政策,在6月使用过渡性 Z 值来实现“转型”。紧接着,6月16日东航和上航发布通知,按照每个航段支付代理手续费。整体而言,航司之间手续费标准不同,从 5 至 60 元不等,基本原则是折扣票(以及私有运价)手续费低,头等舱和商务舱手续费高,而团体票、婴儿票等特殊票类则没有手续费。

要知道,在2014年以前,国内机票代理手续费一直是“前返 +后返”的组合——前返指完成一张机票销售即可获得的佣金,早年一直维持在 3%水平,从 2014年逐渐降低至0,而“后返”指的是基于销量等数据的额外奖励。对一些大中型代理人而言,前后返的收入可达票面价格的10%左右。而从2014年下半年起,国内各大航司先后下调“前返 佣金水平直至“0”,但一些出票量较大的代理人勉强可以享受6-7%水平的“后返”来对冲损失。

也就是说,OTA的利润空间其实越来越小,而要维持平台运转和继续为用户提供在线旅游服务,就需要开拓更多增值服务,以便摊销成本进而获得一定利润。但是,用户是不会想这么多的,大多数人长期以来的认识误区就是:你们OTA跟那些航空公司、酒店等等已经分账有佣金了,凭什么还赚我们用户的钱?

这就出现了,但凡OTA平台推出增值服务,都会被用户视为“搜刮民脂民膏”的尴尬现象。可平心而论,绝大多数OTA平台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不仅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己任,还在遇到突发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时,为用户提供免费退单等服务帮助。单看1999年创办的携程,最近2个月就有3起——

1 、2017年8月8日晚四川九寨沟7级地震,就提供了7日内无损取消机票、酒店、租车等订单服务。

2 、8月17日,西班牙巴塞罗那发生恐袭事件,携程免费退改一周内的酒店、租车订单。

3 、墨西哥9月19日7.1级地震及23日6.1级地震,除了酒店、用车一周内免费退改,当日至黄金周的行程也可免费退订。

即便如此艰难,OTA行业的竞争恶意从未减少,抹黑携程并不代表行业胜出

以我的观察而言,携程算是一家比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当然还存在一些bug以及体验不好的地方,但也在改进。这次面对所谓的“捆绑销售”问题,被人抓住小辫子。消费者理所当然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携程和飞猪、同程一样,提供了增值服务,只是在默认勾选上值得商榷,产品功能需要持续优化。

而更遗憾的是,OTA的业态已经如此尴尬和艰难了,但行业的竞争恶意从未减少。“投行老范”这篇稿子在4月份出现一次,现在国庆结束这个时间点出现,不排除是友商机票订单量上不去,急于完成KPI而刻意抹黑的一次行为。

再说机票业务,航空公司会成为这个市场上压死 OTA 的最后一根稻草么?我不得而知,但我个人强烈建议以携程为代表的整个OTA行业都需要警醒,并注意:

1)控制员工数量同时不能降低为用户提供的体验;

2)向休闲旅游领域纵深扩张,依托酒店、游轮、保险等产品和其他增值服务上获取佣金收入;

3)在目的地上专注于尼基市场,做强专业性;

4)构建一个收取服务费(或者交易费、管理费)的商业模式。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此时去抹黑携程并不代表其他任何一家能在OTA这个行业胜出。同时,行业的巨大困境和挑战仍然存在,“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种利己却断人活路的心态和做法也是需要众人警惕的。但愿新一轮消费者与OTA平台以及广大旅游服务提供商的认知互动调整后,各方都能找到利益平衡点。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10-10
沉渣泛起的机票预订背后,是OTA尴尬的业态和恶意抹黑
1个亿,是小目标。100个亿,就是大目标。没想到,携程要被人用一篇文章帮助实现大目标:标题惊悚,《一年100亿?揭秘"携程”坑人“陷阱”》,发布时间显示为2017年10月6日20:44。文章大意是通过携程订票发现存在额外附加费用,“订998的机票,等你付款的时候,变成了1200(除了机场建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