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到现在,中国电信业经历了巨大的变迁,从邮电部到“七雄逐鹿”再到“三足鼎立”,也见证了通信模式从传统到现代移动通信的过渡。从防止垄断而打破“政企合一”,到寻求竞争机制而“南北拆分”,我国电信业看似逐渐走上了市场竞争的道路,但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结果却是中国移动一骑绝尘,联通和电信就算联手都追不上移动,反垄断的背后却造就了一个“独大”的企业,那移动的未来会怎样呢?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企业发展到一家独大,绝对不是个好兆头,为了寻求市场平衡,一定会有另外一家来形成有效竞争,或者对“独大”的企业进行拆分。
1994年,中国联通成立,此举就被视为我国电信业打破行业垄断的首次尝试。
不过联通尽管有电子工业部、电力工业部、铁道部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但还是难以对电信的市场份额造成影响。
所以在1999年,中国电信经历了第一次改革,业务的陆续拆分,有效的限制了中国电信一家独大的局面,尤其是由移动业务拆分而成立的中国移动公司,更是在移动通信时代,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或许当时没人能想到,中国移动会在站在中国通信行业的顶端吧!
经历了第一次变革的电信并没有从此过上好日子,2002年迫于“入世”压力,以及中国电信在固网方面的强大资源,电信再次被拆分。
这一次的拆分方式就有些“粗暴”了,南北拆分,业务一刀切,南方形成中国电信,北方成立中国网通。
也是这一次的拆分让中国电信很受创,不仅错过了移动通信发展的最佳时期,而且也造成了中国电信市场的严重失衡。
第三次电信革命的到来,重新分配了市场资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不过现在看来第三次革命只不过是在时间上平衡了三家的发展,但三家的实力和资源并没有真的得到平衡。
所以在移动一家独大的今天,5G通信想知道移动是否会走电信的老路,被拆分呢?
之所以会造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和市场资源分布、竞争体制、自身发展都是分不开的,作为市场调控者,想要实现公平的市场化竞争,决不能以“打压”、“控制”为基础,从电信市场的竞争状况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平衡的市场竞争只会造成更加严峻的市场失衡。
而在运营商市场其实一直都存在“不公平竞争”,例如中国电信曾一直拿不到移动牌照,而不得已选择了小灵通,最终也没能给自己带来优势。
还有联通的双网互搏,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联通在2G时代的发展,最终以舍掉CDMA作为结局。
还有3G、4G的牌照发放,以及各频段的频谱发放,尤其是争议颇多的低频谱优势等问题,不得不承认在电信改革过程中,我们逐渐的走向更加先进的通信模式,但也由于一些在如今看来“简单粗暴”的决策,影响了我国电信行业的公平竞争。
存在于运营商之间的另一个大问题就是某些扭曲的业绩考核模式。
5G通信一直都认为运营商是在一个两难的位置,因为它既要完成国资委的业绩考核,又要保证用户的通信需求,看似是因果关系,但在竞争机制下,它就成了悖论。
就拿新增用户考核这一条来说,每年三家运营商为了抢夺用户可以说是花招百出,无论从入网费用优惠、业务办理速度、云服务态度上来说都是好评,但对比老用户的维护,三家的表现却都让人不太满意,这也导致了用户们一片怨声载道,尤其是在人口红利已经过去的现在,对于新增用户的考核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再说运营商在提速降费上的两难,响应国家号召提速降费本是一件为用户谋福利的好事,可在实施上却没落得一点好,当然这基于用户和运营商对“提速降费”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不敢追本溯源是因为全面降费必然会导致某些既有利益的流失,而运营商作为营利性国企,不可能放弃。
对红利的追逐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但处在运营商之间的利益追逐却有些变形。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运营商推行“阉割机”,让用户在运营商网络的选择性上缺少了基本的自由;为了寻求业务转型,运营商纷纷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导致管道化加剧行业业务界限模糊;为了抢夺行业红利,导致市场不良竞争,内部人才流动大,基层员工生存困难。
所以,想要维护中国电信市场的的公平竞争绝对不能靠拆分,而是要平衡资源,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去掉教条化的束缚,给企业足够的灵活度。如果有一天,中国移动也要面临“拆分”的选择,那么与重走电信的老路有什么分别呢?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中国电信张成良:空芯光纤是传输介质的潜在颠覆性创新
- 中电信量子科技启动系列设备集中采购项目(框架)招标
- 中国铁塔2024年标准型及微站型FSU产品集采:预估规模16.8万套
- OPPO全旗舰新品发布,定档10月24日!
- 低空经济腾飞并非一蹴而就:5G-A商用带来澎湃动能
- 中国电信机械型现场组装光纤活动连接器集采:宏盛、奥克光电等4家入围
- 美网络武器曝光:设置“嫁祸”功能,全球监听无差别
- 欧盟加速5G与光纤布局:未来三年投资8.65亿欧元
- Gartner:2025年全球AI PC出货量预计将占到PC总出货量的 43%
- 中国电信自研AI节能系统:年均可节电8亿度,节约电费5.2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